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5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87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89篇 |
废物处理 | 19篇 |
环保管理 | 213篇 |
综合类 | 1747篇 |
基础理论 | 234篇 |
污染及防治 | 230篇 |
评价与监测 | 144篇 |
社会与环境 | 221篇 |
灾害及防治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217篇 |
2020年 | 146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90篇 |
2012年 | 199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23篇 |
2008年 | 126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了了解3的污染过程,进行了包括全天24h3浓度和气象参数的观测。分析了高浓度3日的气象条件,表明高压天气形势、晴天少云、日照持续、气温升高、湿度低、温度垂直梯度和Ri数较高等是形成高浓度3的有利条件。从3浓度全天24h的观测结果发现,除12:00~14:00的主峰外,在0:00~4:00还有一个次峰。所有例子都表明3浓度日变化和各气象因子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当风速和太阳辐射同步增减时,共同促使3浓度增大,使3在中午出现显著的峰值,当风速值出现在其他时间时,也可以使3出现次峰。 相似文献
102.
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通过摇床振荡试验和底泥磷释放控制模拟试验,考察了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以及人工曝气等对方解石活性覆盖系统抑制底泥磷释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方解石覆盖系统可以抑制厌氧状态下底泥磷的释放,且抑制效果受覆盖系统厚度、上覆水Ca2 浓度、温度、方解石粒径及人工曝气等的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厚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方解石投加量由12.7 kg/m2增加到38.2 kg/m2,模拟期间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率则由56%增加到99%;上覆水的Ca2 会增强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抑制的效率,上覆水Ca2 浓度由1 mmol/L增加到5mmol/L,模拟期间上覆水的磷浓度下降36%左右;对于方解石投加量较少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与低温条件相比,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更多的磷,而通过增加覆盖系统的厚度可以消除高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方解石覆盖系统对底泥磷释放的抑制效率随粒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强;对方解石覆盖系统表面进行人工曝气,不仅可以降低底泥氨氮的释放速率,而且还可以降低底泥磷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03.
北京市冬季气象要素对气溶胶浓度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对2004年1月1—15日北京气溶胶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平均日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冬季ρ(PM10)日变化明显,受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影响. ρ(PM10)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正相关性;风速对ρ(PM10)的日变化影响明显,09:00—18:00风速和ρ(PM10)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性,其他时间则呈负相关性; 风向对粗、细粒子的数浓度影响不同,细粒子数浓度在偏东风时大,西、西南风时小,而粗粒子则相反;粗、细粒子的数浓度日变化受气象要素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对于粗粒子,细粒子数浓度更易受气象要素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是城区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可达30%-50%。城市路面积尘是机动车行驶过程道路扬尘的主要尘源。路面尘受机动车车轮积压作用、机车行驶过程诱导气流、热射流等综合尘化作用的影响,再次扬向空中并扩散,造成空气中颗粒污染物TSP、PM10浓度增高。实验模拟单车行驶,研究道路粉尘负荷、车速、排放源距离对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TSP、PM10浓度与机动车行驶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同一车速下与路面粉尘负荷呈对数变化规律;与排放源距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5.
106.
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中甲基汞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8个主要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甲基汞以及环境因子的研究,分析了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甲基汞的分布及其汞的甲基化作用.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并不一致.中国主要红树林区海南(三亚、东寨港)、广东(特呈岛、雷州、高桥、福田)、广西(大冠沙)、福建(浮宫)表层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分别为(0.24±0.04)、(0.58±0.27)、(0.52±0.23)、(1.56±0.49)、(0.50±0.25)、(1.21±0.36)、(1.86±1.04)和(0.47±0.16)ng.g-1.甲基汞含量有很明显的地域区别,其含量顺序为大冠沙雷州福田东寨港特呈岛高桥浮宫三亚.工业和养殖业输入的汞和有机质显著增加了沉积物中甲基汞水平.对比世界其他河口湿地,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较为严重.②红树林沉积物的甲基化比率介于0.11%~7.13%.甲基化比率顺序由大到小为大冠沙特呈岛雷州福田高桥东寨港三亚浮宫.甲基化比率与砂粒显著正相关(p0.05),与粉粒和黏粒显著负相关(p0.05).③沉积物中总细菌含量范围为2.44×1010~1.91×1011CFU/g(以干重计,下同),浮宫三亚高桥东寨福田大冠沙.各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沉积物中SRB的含量介于1.73×104~4.92×106CFU/g,福田浮宫东寨港三亚高桥大冠沙.高有机废水是导致沉积物中SRB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沉积物类型对SRB在沉积物表层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甲基汞和环境因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外源输入是我国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甲基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居民呼吸暴露参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呼吸暴露参数是准确估算人体对污染物的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而我国目前对于该项工作的调查研究较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太原的2 860名受试者进行了时间-活动模式的研究,结合人体能量估算模型,计算出适合该地区居民的呼吸速率参数,并与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居民室内日平均活动时间为16.1~18.4 h;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城市和农村居民从事各种强度活动的时间有很大差异;同时得出,该市城市居民长期暴露的呼吸速率参数为10.72~14.53 m3/d,农村居民为15.61~22.59 m3/d.与我国相关文献数据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数据相比,如果直接引用US EPA的数据,将会给健康风险带来30%~50%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8.
氨精制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浓氨水循环洗涤法脱硫工艺原理,原则流程,开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影响液氨产品质量因素及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原林源石化公司含硫法水汽提-氨精制系统不足提出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9.
Kevin Spencer Adolfo W. Liao Charas Y. T. Ong Lut Geerts Kypros H. Nicolaides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1(9):718-722
Placenta growth factor (PIGF), an angiogenic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mily,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PAPP-A) and free 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β-hCG) were measured in maternal serum from 45 pregnancies with trisomy 21, 45 with trisomy 18 and 493 normal controls at 10–13 completed weeks of gestation. In the normal pregnancies maternal serum PIGF level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with gestation. The median multiple of the median (MoM) PIGF concentration in the trisomy 21 group (1.26 Mo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001)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1.00 MoM). In the trisomy 18 group the median PIGF was lower (0.889 MoM) but this did not quite reach significance (p=0.064). The corresponding median MoM values for PAPP-A were 1.00 MoM for the controls, 0.49 MoM for trisomy 21 and 0.16 MoM for trisomy 18. The median MoM values for free β-hCG were 1.00 MoM for the controls, 2.05 MoM for trisomy 21 and 0.38 MoM for trisomy 1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PIGF with free β-hCG (r=+0.1024) and PAPP-A (r=+0.2288). In the trisomy 18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PIGF and free β-hCG (r=+0.2629) but not with PAPP-A (r=+0.0038). In the trisomy 21 group there was a small but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PAPP-A (r=+0.1028) but not with free β-hCG (r=+0.0339). The separation of affected and unaffected pregnancies in maternal serum PIGF is small, and therefore it is unlikely that measurement of PIGF would improve screening for these abnormalities provid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fetal nuchal translucency and maternal serum PAPP-A and free β-hCG.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0.
Bass B Economou V Lee CK Perks T Smith SA Yip Q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3,85(2):199-219
Indoor environmental health is now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venting respiratory health probl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is also a concern in Canada due to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Canadians spend indoors because of cold weather and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time indoors during the summer if theclimate warms. The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are often labeled assick building syndrome, but diagnosing a building or itsoccupants as sick is complicated by the variety of symptoms, thepresence of chronic versus acute symptoms and social andpsychological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may reduce theeffectiveness of an engineering solution. As a case study, thecontribution of various factors to indoor environmental health,in three buildings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was examinedusing five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inhabitants of the buildings consider features other than airquality in considering building health such as design,maintenance, funding cuts and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