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06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994篇
基础理论   310篇
污染及防治   226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采用自建全尺寸粉体静电试验系统,以聚丙烯颗粒为试验介质物料,测试了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质量流量、输送气体流量以及离子风消电器对聚丙烯颗粒静电带电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粉体物料时,粉体颗粒与管壁碰撞是影响颗粒带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颗粒带电量随颗粒质量流量降低和气体输送流量增加(风速增大)而增大。提高质量流量、降低输送气体流量并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是降低气力输送物料静电危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2.
The optimization of volume ratio (VAn/VA/VO) and nitrate recycling ratio (R) in a two-sludge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PR) process of Anaerobic Anoxic Oxic-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A2/O-MBBR)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longed anaerobic retention time (HRTAn: 1.25→3.75 hr) exerted favorable effect 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57.26%→73.54%), poly-β-hydroxyalkanoates (PHA) synthesis (105.70→138.12 mgCOD/L) and PO43? release (22.3→38.9 mg/L). However, anoxic retention time (HRTA) and R exhibit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HA utilization (43.87%-81.34%) and 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 (DPR) potential (ΔNO3?/ΔPO43?: 0.57-1.34 mg/mg), leading to dramatical TN removal variations from 68.86% to 81.28%. Under the VAn/VA/VO ratio of 2:6:0, sludge loss deteriorated nutrient removals but the sludge bioactivity quickly recovered when the oxic zone was recovered. The sludge characteristic and microstructure gradually transformed under the dissolved oxygen (DO) control (1.0-1.5→1.5-2.0 mg/L), in terms of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194→57 mL/gVSS), median-particle-size (D50: 99.6→300.5 μm),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105.62→226.18 mg/g VSS) and proteins/polysaccharides (PN/PS) ratio (1.52→3.46).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results showed that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organisms (PAOs) (mainly Cluster I of Accumulibacter, contribution ratio: 91.79%-94.10%) dominated the superior DPR performance, while glycogen accumulating organisms (GAOs) (mainly Competibacter, contribution ratio: 82.61%-86.89%) was responsible for deteriorative TN and PO43? removals. The optimal HRTA and R assembled around 5-6.5 hr and 300%-400% based on the PHA utilization and DRP performance, and the oxic zones also contributed to PO43? removal although it showed low dependence on DO concentration and oxic retention time (HRTO).  相似文献   
993.
利用MODIS和CALIPSO level2气溶胶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多个气溶胶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和退偏振比)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得出2007~2016年华东地区(27°N~37°N,113°E~123°E)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呈现出北高南低,平原高、山地低的分布特征.AOD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研究区域北部(31°N以北)AOD季节变化比南部地区剧烈.气溶胶消光系数(σ)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秋冬(春夏)低层σ较大(小)但随高度衰减较快(慢),2km以下北高南低.年平均色比(C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6~0.7,随时间有减小趋势.CR季节特征为4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一;4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退偏振比(PD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1~0.25,北部较大.PDR季节特征为5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5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从气溶胶组成来看,华东地区2km以下以污染沙尘为主;2~5km春季以沙尘为主,其它季节以烟尘为主;5km以上冬春以沙尘为主,夏秋以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994.
对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几种曝气设备进行了技术对比和经济分析;简述了几种曝气设备能效比值不平衡的基本原因;介绍了一种在同等工艺条件下,工程构筑物占地面积小,高效、低耗的新型曝气设备.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陶粒、沸石为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对生物处理系统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气水体积比对污染物COD和NH3-N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气水体积比为3∶1的工况下,处理效果较好。稳定运行后,出水COD、BOD5、SS、NH3-N、TP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15.6 mg/L、3.2 mg/L、8.5 mg/L、1.24 mg/L、0.40mg/L和8度,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出水可用于道路清扫、绿化等。  相似文献   
996.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地震荷载对黄土的动力特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微机与我们组装的DSD160型电磁式振动三轴仪组成的一个可对试样施加任意波轴向荷载的动三轴试验系统,对黄土在不同地震荷载下的动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初步得到了不同地震荷载对一组黄土的动模量及阻尼比影响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炭基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径与硫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T12系列12种炭基催化剂,采用物理吸附仪测定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并在相同条件下做脱硫实验测得硫容。对其比表面积、孔径与SO2吸附分子直径比值与脱硫效果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T12系列炭基催化剂,催化效果会随着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增加而变得更好,总比表面积超过720m2/g,孔径超过0.85nm以后,催化剂的脱硫效果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碳氮比低、处理成本高及氮磷同步去除存在碳源竞争等问题,构建了一体式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MABR),分别采用纯生物膜系统和生物膜-絮体污泥复合系统,逐步实现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与生物除磷工艺在单一反应器中的耦合及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第1阶段(纯生物膜系统),在进水中仅含有氨氮的条件下, 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65.39%和50.67%.第2阶段(生物膜-絮体污泥复合系统),进水中增加了有机物,在COD/TN为3的条件下,T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90%和70.42%,实现了氮和磷的同步高效去除.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存在大量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其中,Proteobacteria在生物膜和絮体污泥均有分布,而Bacteroidota主要分布于絮体污泥;反应器内还检测到了Candidatus KueneniaCandidatus JetteniaCandidatus Brocadia 3种厌氧氨氧化菌,且 Candidatus Brocadia为优势菌属,其在生物膜上的丰度达到了3.23%;此外,Candidatus Competibacter、Defluviicoccus等聚糖菌和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Dechloromonas在反应器内均有大量富集,共同构成了该生物膜-絮体污泥复合系统,实现了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缺氧/好氧间歇运行模式,考察进水碳氮比(C/N=5.0,3.3,2.5,2.0)对部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NO2-)积累特性和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影响,同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菌群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C/N为2.5时,系统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出水NO2-浓度为27.18mg/L,亚硝态氮转化率(NTR)高达67.96%;分析典型周期各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发现,尽管4组工况均在缺氧30min时NO2-积累达到峰值(最高值分别为4.86(C/N=5.0),16.52(C/N=3.3),30.16(C/N=2.5),20.28(C/N=2.0) mg/L),但COD降解速率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反硝化进程,且只有在低C/N条件(C/N=2.0~2.5)才能维持稳定的NO2-积累.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除了Thauera(2.67%~24.04%)、Terrimonas(4.94%~21.19%)、Saprospiraceae(5.34%~13.50%)等常规功能菌属外,Flavobacterium(28.23%)是C/N为2.5时维持高NO2-积累的优势菌属.结合部分反硝化工艺的运行特点,探讨了NO2-作为中间产物的相关耦合工艺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0.
李冬  王歆鑫  王沁源  李柱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596-4603
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微好氧与A/(O/A)n交替运行模式,考察运行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颗粒污泥特性及EPS分泌情况等,探讨厌氧/微好氧与A/(O/A)n的运行时间配比对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微好氧与A/(O/A)n交替运行方式下,整个运行期间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当厌氧/微好氧与A/(O/A)n运行时间配比为1:1时,系统内的脱氮除磷性能均有所提高,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87%和92.00%,颗粒污泥的结构更为密实,EPS含量达到了92.60mg/gVSS,PN/PS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运行时间配比为1:3和3:1时颗粒的稳定性均略有降低.系统内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占比达到了57.76%,比氨氧化速率(以N/VSS计)达到了4.57mg/(g·h),表明厌氧/微好氧与A/(O/A) n运行时间配比为1:1时提高了功能菌的活性,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