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580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1254篇
基础理论   25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引入资源和环境因素,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的绿色城镇化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下游地区绿色城镇化效率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来源;绿色城镇化效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的带状分布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政府财政支出对绿色城镇化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对提升绿色城镇化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三者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市场力因素有利于绿色城镇化效率的提高。邻近城市间绿色城镇化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空间溢出效应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城镇化效率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京西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6年夏季实地测量的植物叶片滞尘数值,得出常绿乔木、落叶阔叶乔木、灌木以及草地4种不同植物类型的平均滞尘能力,再将其与用遥感方法估算出的叶面积指数以及植被统计数据相结合,评估了门头沟区自然植被总体的滞尘能力、滞尘量与滞尘效益.结果表明: 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滞尘功能,门头沟区自然植被的年滞尘量为39.47×104 t,由此带来的滞尘效益价值为67.10×106元;灌木林和落叶阔叶林2种植被类型,是研究区自然植被滞尘能力和年滞尘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绿乔木的滞尘时间长于其他任何植物种类,其年滞尘量与滞尘能力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生物滴滤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物滴滤器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和讨论了填料、营养液、进气等诸多因素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这些讨论结果有助于在生物滴滤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条件,从而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4.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中国推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能源消耗的主体和环境污染的控制重点,在城市层面推动能源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强化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基本要求.鉴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在管理方面要求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进行统筹考虑和综合管理,充分强调能源经济效率和环境制约因素在能源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能效标准和排放绩效标准,为城市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性、系统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5.
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旋流分离器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分离效率是衡量液体旋流分离器分离过程进行完善程度的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它能从质与量两方面反映出设备性能的优劣.当前液体旋流分离器设计过程还缺少具体量化的理论依据,为了给液体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液体旋流分离器从水中分离固体粒子的性能实验,得出了液体旋流分离器各部结构尺寸、形状、相对比例对分离效率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按照本研究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以制造出性能优良的液体旋流分离器.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静电布袋复合式除尘器的结构、材料及除尘原理;布袋除尘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除尘效率、附加脱硫率、阻力和排放浓度等参数的测试结果;利用布袋除尘器改造静电除尘器时的改造方案、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提高一氧化氮(NO)的氧化效率对于提高生物法处理该类废气的净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在脉冲电晕条件下氧化废气中NO的过程,考察了不同峰值电压、氧气含量、气体停留时间和添加有机物等因素对提高NO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法可有效地提高NO的氧化效率,主要产物为NO2;室温条件下,当进气NO浓度590 mg/m3、脉冲频率50 Hz时,增大峰值电压、气体停留时间和进气中的氧气含量可提高NO的氧化效率;在最适峰值电压15 kV,气体停留时间5 s时,NO氧化效率为20%;在进气NO中添加甲苯、乙醇后,NO氧化效率可增加至30%以上,甲苯的效果要好于乙醇。  相似文献   
108.
好氧-缺氧一体化高效分离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污水处理中对氮、磷去除率的要求和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存在的一些不足,为此,设计开发了一种好氧-缺氧一体化高效分离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该反应器对好氧循环流化区采用了独特的分格结构,当反应器处理规模增大时,在不增加反应器总体高度的基础上,保证了循环流化区的高径比。循环流化反应器与高效气浮分离反应器的耦合,克服了循环流化床以沉淀原理为基础的固液分离效果不佳的状况,既可以保证出水水质,又可以实现反应器的一体化。通过气体提升方式实现了好氧出水回流,使该种反应器能够实现脱氮和部分除磷的目的。该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它具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和去除有机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9.
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COD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英贤  丁少军  陈寒玉 《环境工程》2007,25(5):76-77,81
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测定COD的新方法——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分析要求,与国标中回流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而且采用该方法测定COD可克服回流法、微波消解-滴定法及HACH-COD测定法的操作复杂、耗时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0.
Anaerobic treatability of synthetic sago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in a laboratory anaerobic tapered fluidized bed reactor(ATFBR) with a mesoporous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GAC)as a support material.The experimental protocol was defi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maximum organic loading rate(OLR),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the efficiency of the reactor and to report on its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The reactor was subjected to a steady-state operation over a range of OLR up to 85.44 kg COD/(m~3.d).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was found to be 92% in the reactor while the biogas produced in the digester reached 25.38 m~3/(m~3·d) of the reactor. With the increase of OLR from 83.7 kg COD/(m~3.d),th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Also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odel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has been developed for a system of two input variable and five output dependent variables.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input-output data,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btained have been used.The output parameters predicted have been found to be much closer to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ones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for 30% of the untrained data.The mean square error(MSE)was found to be only 0.0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