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99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1287篇
基础理论   25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90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20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又由于环境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制约,提高能源效率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能源强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现状,采用完全因素分解法,从产业结构的角度人手对全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因素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第二产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远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82.
本着分级使用、减少排放、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是增加并完善梯级利用程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除灰、输煤废水这类浊度较大的废水进行自循环利用,禁止外排;完善循环水排污水利用系统;对高含盐量化学废水进行综合利用,达到既减排又可以改善废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3.
郝文阁  侯亚平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10):2059-2063
为了全面揭示电除尘器粉尘非稳态收集过程,建立完整的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根据静电学基本原理,研究了极板粉尘层电荷导人、积累、释放的过程,推导出随粉尘层厚度增长而改变的动态收尘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进而得到荷电粒子动态驱进速度公式,最终形成静电除尘非稳态收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收尘过程中,粒子驱进速度与粉尘比电阻、工作电压、粉尘层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粉尘比电阻的升高,收尘效率下降,当供电电压为最佳工作电压时收尘效率最高.针对不同比电阻粉尘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吻合.非稳态静电收尘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实际静电收尘过程中与传统静电收尘理论相矛盾的地方,为静电除尘器的设计及其运行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4.
由于兰州段夏季黄河水的浊度较高,直接影响了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而目前水厂所用工艺无法满足高浊度水的处理要求,因此,采用自主研究开发的具有特殊结构的水旋澄清池对黄河高浊度水进行了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点投药混合方式下,强化水旋澄清池可提高浊度的处理效果;若在投加无机絮凝剂PAC后,再投加有机絮凝剂PAM进行复配作用,不仅可降低无机絮凝剂的用量,节约制水成本,而且提高了自来水厂的出水水质;结果也表明该水旋澄清池技术能够推广应用于黄河高浊度水的强化处理工艺中。  相似文献   
385.
漂白粉用于治理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填料吸收塔对漂白粉用于石化企业硫化氢恶臭的治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研究了漂白粉投加量、硫化氢浓度、进气流量、吸收氧化温度、液气比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漂白粉投加量为0.2g/100mL,液气比20L/m^3,进气浓度控制在7800mg/m^3以内,调整适宜的进气量,对硫化氢恶臭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漂白粉吸收氧化硫化氢恶臭气体不仅技术可行,而且费用低廉,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行工业化放大。  相似文献   
386.
基于非参数方法的中国棉花产出规模效率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用来满足需要的各种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要求人们对生产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为研究中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棉花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产出规模效率及其时空特征,基于生产前沿面理论的非参数方法,利用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软件对中国棉花主产区的棉花产出规模效率进行了具体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棉花产出规模效率时空差异显著,报告期长江流域优于黄河流域,同时两大流域棉花产出规模效率变化态势与我国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安排高度相关。认为中央政府应根据市场化进程中棉花生产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与市场调节出现的新问题,适时做出进一步激励棉花生产,最大程度发挥产出规模效率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387.
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成为了能源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了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间,全社会能源效率呈现2000-2002、2002-2005和2005-2010的三阶段特征,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2005-2010年提升速度最快,其经验值得借鉴;②全社会能源效率的绝对β收敛呈现由收敛至发散的三阶段变化过程;③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滞后现象,其增长率的空间相依性不显著,但空间因素对全社会能源效率β收敛的正面影响有加强的趋势;④技术扩散从总体上使全社会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提高1.8倍以上,且影响程度逐渐增强;⑤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全社会能源效率及其收敛速度;⑥不同时段的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不同,且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市场技术流入对收敛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引进外资是缩小地区间全社会能源效率差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88.
In this stud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ourism efficiency of 31 regio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anel data from the year 2000 to 2010.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while the diversity of every reg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apparent. High efficiency appears in east regions like Beijing, Tianjin and Shanghai where the economy is developed, and regions like Jilin, Sichuan and Gansu in the midland and west show low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389.
风蚀扬尘抑尘剂是一种控制风蚀扬尘的有效措施,探讨使用便携式风洞(PI-SWERL)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并对比国内外2种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以研究喷洒方式、稀释倍数和风速对抑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按照推荐的稀释倍数分别配置G和Enviroseal(ES)抑尘剂水溶液并测试,液滴喷洒方式对应的抑尘效率优于雾化喷洒方式,在17. 2 m·s~(-1)(相当于8级风)风速时G抑尘剂效率(99. 5%)优于ES抑尘剂(94. 0%)和水(77. 5%);②对稀释倍数为50、100、150、200和400倍的G抑尘剂进行测试,在17. 2 m·s~(-1)风速时,抑尘效率分别为99. 7%、99. 5%、99. 7%、98. 1%和95. 9%,可根据抑尘效率变化拐点确定抑尘剂最佳成本效益稀释倍数;在13. 1~17. 2 m·s~(-1)风速范围内,抑尘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③使用便携式风洞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可以量化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建议对风蚀扬尘抑尘剂开展抑尘有效期和环境友好性测试.  相似文献   
390.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外源输入对底泥疏浚新生表层磷恢复及迁移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阐明该问题对于底泥疏浚实施后流域尺度上的外源控制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模拟疏浚的方法研究在有无外源颗粒物输入条件下,疏浚前后新生泥水界面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并探讨疏浚对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疏浚后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沉积物总磷(TP)和总氮(TN)的控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疏浚显著降低了表层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的含量,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组潜在可移动态磷(Mobile-P)含量显著高于无外源组,变化的Mobile-P以铁结合态磷(Fe-P)为主,有机磷(Org-P)次之,弱结合态磷(Lb-P)含量较低不足总磷的1‰;实验210d后,有外源颗粒物输入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低于未疏浚组,无外源疏浚组显著低于未疏浚组(P 0. 05);无外源疏浚组间隙水PO_4~(3-)-P浓度保持着较低的水平,其余组间隙水中PO_4~(3-)-P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间隙水PO_4~(3-)-P浓度与其对应分层沉积物中Fe-P含量显著正相关;冬春季间沉积物的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变,沉积物对上覆水由汇转变成为源;疏浚措施降低了底泥内源磷释放速率,可有效控制其内源磷释放,阻止外源颗粒物输入对疏浚控制内源磷负荷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