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笔者通过大量地质、地球化学、球物理和矿床(点)资料研究,提出浙江省妙西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型,该模型正在为普查项目所证实.妙西多金属矿矿床是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受本区的三级构造即岩体接触带构造和地层不连续界面构造控制.地球物理测量提供的深部信息和地质构造标志是本区多金属矿直接找矿标志,地表物化探资料在普查工作中可以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22.
根据化学合成制药排放废水的特点,水解酸化、微电解、絮凝、UBF、生物接触氧化、气浮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BOD,SS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I级排放标准,投资费用较低,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23.
采用絮凝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工程运行表明,印染废水在进水COD、BOD5、SS浓度分别在800、4002、00 mg/L,色度400倍的条件下,经处理后,外排废水COD、BOD5、SS浓度分别为27.2、25、32 mg/L,色度40倍。该工艺运行管理方便,剩余污泥量小,能广泛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524.
DAF—A/O工艺在饮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某饮料废水,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是处理该类饮料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25.
The catalyst of CuOx/Al2O3 was prepared by the dipping-sedimentation method using γ-Al2O3 as a carrier. CuO and Cu2O were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γ-Al2O3,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 the presence of CuOx/Al2O3, the microwave-induced chlorine dioxide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conduc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100 mg/L phen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moval percentage and initial ClO2 concentration, catalyst dosage, microwave power, contact time,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wave-induced ClO2-CuOx/Al2O3 process could effectively degrade contaminants 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with a low oxidant dosage, extensive pH range. Under a given condition (ClO2 concentration 80 mg/L, microwave power 50 W, contact time 5 min, catalyst dosage 50 g/L, pH 9), phenol removal percentage approached 92.24%, corresponding to 79.13% of CODCr removal. The removal of phenol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CuOx/Al2O3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was a complicated non-homogeneous solid/water reaction, which fitted pseudo-first-order by kinetic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O2 oxidation,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microwave-induced ClO2 oxidation,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removal of phenol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526.
间歇性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导致滑坡失稳的众多因素中,降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降雨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函数,那么对边坡稳定性的评价也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考虑80 d内3次降雨对四川宝兴县硗碛乡泽根一社H2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GEOSTUDIO中的SLOPE/W和SEEP/W模块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次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527.
目的研究镀层破损条件下的盲孔结构腐蚀。方法利用COMSOL软件实现仿真,通过改变镀层破损区距缝隙口距离(W)和缝隙宽度(H)这两个参数,探讨其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腐蚀经过极为短暂的初始阶段即进入稳定阶段,且电流在初始阶段远大于稳定阶段,电解质电位、电极电位在初始及稳定阶段完全不同。阳极反应均发生于破损区域,阴极反应在稳定阶段集中于缝隙口。W、H的增大均会使得电流密度有所增大,但当W大于0.7 mm时,其影响十分微弱,可认为处于稳定值。结论镀层破损条件下的腐蚀为阴极氧化还原反应控制的均匀腐蚀,氧气在初始阶段被快速消耗而得不到补充。W在较小时的改变会对腐蚀有所影响,H的增加会加剧腐蚀。  相似文献   
528.
王文琪  李冬  高鑫  张杰 《环境科学》2021,42(8):3858-3865
为了探究亚硝酸盐生成方式对短程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系统的影响,采用2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分别在连续和间歇曝气方式下使亚硝酸盐连续生成和间歇生成,考察其运行过程中脱氮除磷效果、污泥物理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亚硝酸盐间歇生成后随即消耗,具有更好和更稳定的脱氮除磷性能,特别在TN去除上,第72 d后TN平均去除率为92.07%.碳源利用效率(以P/COD计)集中在0.21~0.22mg·mg-1,碳源利用充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颗粒粒径分布集中,大小均匀,具有规则的形状和清晰的边界.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亚硝酸盐间歇生成的系统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富集了更多DPAOs菌属(DechloromonasPseudomonas),与Nitrosomonas共同作用使短程硝化与反硝化除磷达到动态平衡,实现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29.
采用SBR-ASBR组合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SBR中考察缺氧/好氧时间比及温度对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tation,PN)的作用,ASBR中研究COD/NO2--N(C/N)对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的影响.①控制温度为25℃,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3次时,NO2--N积累率(NiAR)于第22 d为98.06%,比亚硝态氮产生速率(SNiPR,以N/VSS计)为0.28g·(g·d)-1,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的TN和COD分别为12.29 mg·L-1和110.36mg·L-1.②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下,温度为15℃时,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活性和沉降性变差;温度为30℃时,NH4+-N转化为NO2--N比例为86.83%,造成出水NH4+-N浓度过低,不能为厌氧氨氧化提供合适基质浓度;温度为25℃时,出水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31.58 mg·L-1和35.04mg·L-1,匹配厌氧氨氧化基质比.③组合工艺脱氮性能良好,出水TN、NH4+-N和COD浓度分别稳定在13.13、4.83和69.96mg·L-1,去除率分别为83.10%、93.64%和75.11%.调节ASBR进水C/N为2.5、2.0和1.5时,C/N为2.0时厌氧氨氧化协同反硝化脱氮除碳性能最佳,出水NH4+-N、NO2--N、NO3--N和COD分别为0.09、0.25、1.04和32.73mg·L-1.  相似文献   
530.
为了确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充填法接触带的稳定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充填法和2种采矿方法并存下的最优回采顺序。为此,将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简化为简支梁加弹簧约束的力学模型进行切应力和挠度的计算,定量分析接触带的应力变形情况。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选择程潮铁矿典型剖面进行模拟,在接触带设置系列监测点,通过主应变值评判回采顺序。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适合保安矿柱的开采。2种采矿方法作用下5种回采顺序的模拟比较,方案a的C5→B1→C4→B2→C3→B3→C2→C1回采顺序更利于2种采矿方法接触带的稳定,说明错开协调的回采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