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闽江河口塔礁洲感潮淡水河岸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inn.)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一年每月脉冲式施加人造海水和Fe(OH)3溶液,研究了脉冲式盐水入侵和Fe(III)浓度增强对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独Fe(III)施加显著提高了土壤Fe(III)含量,单独盐水施加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及间隙水SO42-、Cl-和NH4+浓度,在Fe(III)和盐水交互作用下间隙水NO3-浓度显著降低.土壤产甲烷菌主要包括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甲烷杆菌目(Methanobacteriales)和Methanomassiliicoccales,硫酸盐还原菌主要有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脱硫杆菌目(Desulfobacterales)、互营杆菌目(Syntrophobacterales)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无论是脉冲式盐水入侵、Fe(III)浓度增强或是两者交互作用对于土壤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与目水平相比,硫酸盐还原菌在属水平上对于各添加处理的响应更为明显,其中盐水+Fe(III)处理下DesulfatibacillumDesulfovirg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RDA分析表明,土壤电导率对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Fe(III)是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的重要环境因子,且DesulfatibacillumDesulfobulbusDesulfovirga等菌属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较为敏感.研究表明,脉冲式盐水入侵及三价铁浓度增加对于我国东南沿海河口感潮淡水沼泽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特性及其与海水入侵所造成的电特性差异,指导海滨场地的污染探测,设计了黏土和砂土两种土壤,在水饱和情况下通入不同浓度的渗滤液,测量复电阻率的幅值和相位响应;在砂土中通入与渗滤液电阻率相同的模拟海水,对比海水入侵与渗滤液污染所造成的相位差异.结果表明:受渗滤液污染土壤的复电阻率变化明显,0.1 Hz下被2%渗滤液(渗滤液体积占溶液总体积比例为2%)污染的土壤中,与背景值相比,黏土的幅值和相位分别降低了78%和70%,砂土的幅值和相位分别降低了66%和33%,且渗滤液浓度越高,幅值和相位的值就越小;而对于电阻率背景值较低的土壤(如海水入侵场地或地下水-海水交错带区域),通入渗滤液后,其复电阻率参数没有明显变化.对比海水入侵与渗滤液污染,受渗滤液污染较轻的土壤的相位略高于海水入侵污染土壤,而当渗滤液浓度较高时,二者几乎没有区别.研究显示,正常条件下,复电阻率法对渗滤液污染的反映灵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其参数变化主要与孔隙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和双电层极化有关;而在天然低电阻率背景条件下,渗滤液污染引起的电阻率变化很小,但相位变化较为明显,这种相位的变化有可能被识别出来.   相似文献   
103.
虚拟蜜罐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对网络上复杂而多变的黑客攻击,提出利用虚拟蜜罐技术主动吸引黑客的攻击,来监视和跟踪入侵者的行为并进行记录,进而研究入侵者所使用的攻击工具、攻击策略和方法。笔者论述了虚拟蜜罐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3方面的应用实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虚拟蜜罐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证明虚拟蜜罐技术可以有效收集攻击信息,保护实际工作网络,并讨论了虚拟蜜罐的优点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油田日常生产作业中缺乏危险作业区域的等级划分与自动识别方式以及缺乏人员踏入危险区域的识别方法.提出1种基于视频智能综合识别技术的全天油田危险区域入侵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结合油田危险因素对油田危险区域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与危险区域的识别;然后,针对光照条件良好的白天场景,在训练数据集中融合油田作业区视频数据和公开行人...  相似文献   
105.
The optimal mating system is rarely the same for males and females—whereas males usually benefit from attracting additional females to the territory, this could incur costs for the resident female. Females should therefore prevent prospecting females from settling on the territory. We studied the male and female behavioral and hormonal responses to simulated female territorial intrusions in free-living bluethroats during the pre-laying period.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polygyny occurs with potential fitness costs for the resident female. We recorded different aspect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presentation of a live female decoy and playback of female song. These behaviors were compared with a set of intrusions using a male decoy. At the end of a trial, the birds were captured, and bloo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androstenedione, testosterone, estradiol and corticosterone. During the pre-intrusion period, none of the females were observed. Females generally responded strongly to the female decoy by increased flight rate, vocalizations, and by conspicuous perching. Nearly half of the males displayed to the female decoy but never while the resident female was present. We suggest that resident female aggression in bluethroats prevents courtship by her mate and signals her mating status to the female intruder. Female aggression could therefore prevent additional females to settle on the territory and shape the mating system. Females that responded with song had higher levels of estradio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stradiol may support aggression in breeding female birds.  相似文献   
106.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气候变暖导致的全球性海平面加速上升严重威胁着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五大三角洲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地区,其地势低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而所受海平观上升的威胁更加严重。根据IPCC拟定的方案,对于未来海平面另速上升所造成的沿海地区脆弱性影响评价,取海平面上升30、65和100cm三种情况进行研究,本地区内岸段是我国海岸侵蚀最为严重的岸段。长江口的潮水上溯使盐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海  相似文献   
107.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典型研究区,在采集大量地下水样并做常量水化学组分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地下水化学在海水入侵影响下的演化及其指示意义,为该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轿车变形侵入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分析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驾乘人员安全,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碰撞要求,采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详细建立了某公司轿车有限元整车模型和可变形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4 km/h速度撞击轿车侧面的变形侵入过程仿真模拟和轿车侧面车门不同水平级的变形侵入对乘员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信;轿车车门中部位置对驾乘人员损伤影响最大,乘员损伤AIS值接近3(严重损伤);参数加权平均变形侵入量能较好的反映车辆侧面碰撞下车身侧围的变形侵入情况。  相似文献   
109.
未来地下水资源短缺,特别是由于地面沉降、地表退化、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将对沿海地区的地质环境及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崇明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影响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改善传统的灌溉系统来减少地下水资源的使用、海岸沿线修建人工湖泊防止海水入侵、鼓励农民大面积种植水稻、制定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总量、进一步加强崇明岛地面沉降动态监测与研究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以减轻淡水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危害。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地块普遍采用J&E模型预测蒸气入侵风险,该模型假定污染源含量在整个暴露周期内恒定,与其在地块中的客观变化规律不符.以某VOCs污染地块为例,采用J&E恒定源模型、 SD衰减源模型及RBCA衰减源模型,分别预测VOCs侵入建筑物室内的质量浓度及蒸气入侵风险.结果显示,J&E预测暴露期内的源含量及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始终较高,SD和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显示两者均呈指数下降.RBCA衰减源模型预测的源衰减更快,但其室内污染物质量浓度预测结果小于SD衰减源模型预测结果.SD模型中建筑物室内外压差是影响源衰减的关键参数,压差增大,污染物以对流方式侵入室内,源衰减速率增加.压差降低,污染物以扩散方式侵入室内,建筑物对源衰减的作用减弱,预测结果与J&E模型差异不明显. J&E模型预测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最高,SD次之,RBCA最低.因此,J&E模型易高估暴露期内蒸气入侵风险,RBCA衰减源模型未考虑建筑物对源衰减的阻滞而低估风险,SD模型考虑了建筑物对源衰减的影响,更适用于评估实际场地的室内蒸气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