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0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63篇
安全科学   26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店员在超市安全疏散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某超市安全疏散演习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超市店员在火灾疏散中的行为对顾客的影响。通过观看疏散录像,分析疏散之后所作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不同位置店员在听到火灾警报后的反应。研究发现:店员的疏散前准备时间随他们所处的位置而不同,也因在不同岗位的店员所承担的责任不同。由于经过消防训练和对环境比较熟悉,店员的疏散速度明显快于顾客的疏散速度。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大约80%的店员为顾客安全疏散提供帮助,对顾客及时撤离产生直接的有益影响。一些骨干型的店员在疏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商店消防培训和疏散预案的制定提出建议。应根据店员岗位设置不同培训内容,并注重培训骨干消防员;对店员行为进行干预;制定性能化的疏散预案等。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工作环境条件因素对系统故障概率的影响的特征,同时丰富连续型空间故障树(CSFT)的理论框架,提出因素重要度分布的概念。因素重要度分布从经典故障树的概率重要度发展而来,目的是研究系统所处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系统可靠性变化的程度。给出元件和系统的因素重要度分布概念、公式及所需基础数据,并分析因素重要度分布的正负分布特点。使用该概念研究元件X1和系统T的因素t重要度分布和因素c重要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中,对于因素t或c变化影响元件或系统的故障概率变化程度是不同的。因素重要度分布有效地表达了t和c对元件或系统的故障概率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93.
94.
刘玉玲  白昱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500-3507
本文基于大涡模拟中的Smagorinsky-Lilly模型,对Carrousel氧化沟模型进行了水力学特性模拟,并研究了沟内流速和涡量分布规律.速度与压力耦合求解使用了压力隐式算子分裂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追踪自由液面.模拟结果表明,回流现象主要出现在上中层混合液中,逆流现象主要出现于上层混合液中;转轮与转刷的推流作用是造成水面变化剧烈的原因;距转轮与转刷较近的区域、转速较快的转轮与转刷区域及直道段转刷下游水面较高一侧中上层区域的涡量较大.根据实验验证,本次模拟结果和实验值吻合度较好,Smagorinsky-Lilly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氧化沟水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5.
下凹式绿地具有蓄渗雨水、削减洪峰流量、净化雨水、防止土壤侵蚀等优点,且投资少,是一种能同时满足环境、生态、经济等多重效应的新型雨水利用措施;它的应用将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匮乏和降雨地表径流造成的面源污染,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城市内涝.在介绍下凹式绿地对降雨径流控制的基础上,着重综述了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蓄渗、净化作用及其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carbon emissions from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the article, the life cycl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has been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period, construction perio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eriod, demolition period, and solid waste recycle and disposal period. Based on this definition, the authors provide a theoretical model to calculate carbon emission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life cycle. In particular, the factor of human activities was introduc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buildings.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model for calculation with the unit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per-capita living space.  相似文献   
97.
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作为新型地下交通形式,车流量大且存在多个分合流点,气流组织复杂,防灾排烟难度极大。以杭州某复杂地下空间交通体系连接匝道为研究背景,提出匝道通风排烟设计方法,再选取其中二合一式连接匝道结构,采用FLUENT模拟其两种防灾排烟方案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两个连接匝道末端单独设置排烟口的设计方案可有效保证火源下游车辆和火源上游人员的逃生安全;根据分合流流速分配理论模型,在合流处只设置一个排烟口且排烟量提高40 m3/s时,也可达到同样的防灾排烟效果,从土建成本考虑,推荐此方案,为同类型隧道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
This Φ Ψ study of environmental equity uses secondary quantitative data to analyze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Rijnmond region of the Netherlands. The disparities of selecte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exposure to traffic noise (road, rail, and air), NO2, external safety risk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are analyzed both separately and in combination. Not only exposures to environmental burdens (“bads”) were investigated, but also access to environmental benefits (“goods”). Additionally, we held interviews and reviewed documents to grasp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environmental equity situati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 Environmental equity is not a priority in public policy for the greater Rotterdam region known as the Rijnmond region, yet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 minimum environmental quality to all local residents. In gene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improved in this reg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egative environmental outcomes (“bads”) has been limited. Howeve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road traffic noise and NO2 are being exceeded, probably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on space and the traffic intensity. We found an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bads” with income for rail traffic noise and availability of public green space. In the absence of regulation, positive environmental outcomes (“goods”) are mainly left up to market forces. Consequently, higher-income groups generally have more access to environmental “goods” than lower-income groups.  相似文献   
99.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亟待探索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与机制,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过程、格局、机理与优化调控开展了广泛探讨。为系统梳理该方面研究的相关进展,识别出相应的研究不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识别、测度与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态势,从关键要素的视角解析了农业生产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生产转型与农业生态效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总结。研究指出:未来农业生产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应加强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二者的互馈关系,并关注二者互馈响应的区域异质性,深化基于土地系统科学视角的耕地利用转型的环境影响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对中国特色“小农”生产方式转型所引发的环境问题的微观机理探析。  相似文献   
100.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