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分别采用传统沉淀法和并流加料沉淀法处理含铜锌废水,考察了废水进样速率、废水pH、搅拌速率对重金属离子残留质量浓度的影响。采用FTIR、XRD和SEM表征了所得污泥的物相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并流加料沉淀法所得滤液中Zn~(2+)、Cu~(2+)和Al3+的质量浓度远低于传统沉淀法;在废水进样速率1.0 mL/min、废水pH 9、搅拌速率500 r/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滤液中Cu~(2+)和Zn~(2+)基本没有残留,Al3+质量浓度仅为0.2 mg/L,达到工业排放标准;所得污泥结晶度良好,为类水滑石Cu_3Zn_3Al_2(OH)_(16)CO_3·4H_2O(PDF#37-0629)结构。  相似文献   
162.
权红旗 《化工环保》2013,33(6):536-539
针对近年来企业轻质油品铁路装车系统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危害性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方案:栈台改造时要确保罐车与栈台边缘的距离满足安全间距;确保鹤管和罐车的准确对位;装车流速的控制即要考虑铁路部门不超过3h的要求,也要满足安全流速的要求;装车泵宜选用变频技术;不同油品的鹤管必须分开设置;装车前罐车内的残油和鹤管管线中的残油应进行回收处理;密封盖的选型应考虑密封面的形式和装车过程中车辆的下沉等因素;油气回收设施与栈台的距离不应超过800mm,油气回收主管线的直径可根据实际装车泵最大流量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63.
为提高LNG储存的安全性,基于QRA(定量风险评价),利用应急危险定位分析软件分别进行了LNG中小型储罐及大型储槽泄漏事故分析和LNG带压储罐充注压力专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立式圆柱常压储罐应选择高径比接近于1的罐体而压力罐的选择受高径比的影响很小;当对常压储罐高度有要求时,球形罐是比立式圆柱罐更好的选择;在大型LNG储槽中,常压储槽自身压力很大,可以起到抑制BOG(蒸发气体)产生的作用;在饱和状态下,压力罐的充注压力并非越小越好,需进行针对性分析计算,选取最适合的充注与设计压力。掌握LNG储罐事故后果与罐体形状与类型之间的关系可加强并丰富对其储罐类型选择的认识,可较好的为提高其储存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4.
针对振动沉管碎石桩水上施工应用少、合适船机设备少、桩身质量控制难等问题,通过改造施工船机设备,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依托具体工程开展现场研究。采用三管式碎石桩船,研发了大开度活瓣钢桩靴,配置沉桩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碎石添加采用干法填料、管身开孔润料、提升过程不留振的工艺,可顺利拔管成桩;采用皮带机供料、计量斗计量、提升斗运输的一体化加料工艺,碎石填料可精确控制。结果表明:通过将桩间距2.3 m 分别调整为桩间距2.4 m、排间距2.18 m 和桩间距2.1 m、排间距2.5 m,整个桩身分为三段,并控制平均拔管速度为1.5 m/min,充盈系数采用1.38,合理分批次加料、干法填料,两次留振时间分别控制在20 s和60 s等措施,经重型动力触探法检测,表层2 m 锤击数平均值为8.3,2 m 以下锤击数平均值为11.2,满足表层2 m 的碎石桩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达到7击以上,2 m 以下贯入10 cm 锤击数不小于10击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5.
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any Australians se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s desirable and identify as being green. However when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 Australians score poorly on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measures, engaging mostly in tokenistic pro-environmental actions, and demonstrate low levels of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is tension through exploring the meaning of the term sustainability to Australian participants who self-identify as pro-environmental. Twenty-six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sed using a causal layered analysis.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participants’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s, some of the deeper socio-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fluenc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 are revealed. While participants aspired to be green, their actions were bound by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world views that perpetuat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articipants struggled to define the term sustainability and held self-enhancing motives for adopting what they identify as a pro-environmental identity.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collective cultural constructs in shaping how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s are understood and enacted.  相似文献   
166.
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模拟地下环境,以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粉煤灰和零价铁作为填充材料,设计了7种地下可渗透反应器(PRB)。分2个阶段对PRB技术治理污染地下水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验模拟研究,还研究了填充材料配比对PRB修复效率影响,分阶段调整复合填充材料配比,观察反应器产生的不同处理效果。考察了7种反应器内pH、EC和DO的变化情况及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影响,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机理;找出了反应器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实验结果显示,2个阶段反应器对COD去除率都较高,分别为82.36%~88.11%和89.45%~93.65%。  相似文献   
167.
为了寻求既满足充填工艺要求又能够降低成本的新型充填材料,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热电厂粉煤灰/炉渣比例、膏体质量浓度和水泥含量等因素对膏体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据此确定了材料最优配比。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炉渣比例的增加,坍落度、扩展度和充填体强度均呈现先较大幅度增加然后又缓慢减小的变化趋势,料浆泌水率呈近似负指数规律降低;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坍落度、扩展度及泌水率均随之显著变小,充填体强度近线性增大;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充填体强度随之显著增大,坍落度、扩展度和泌水率均呈现缓慢减小的变化趋势;材料的最优配比为粉煤灰、炉渣和水泥的质量比为 20∶48∶6,质量浓度为 74%,此时料浆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完全符合充填开采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8.
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此描述了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工艺和结果。在水力充填过程中加入渣量的 1%的石灰 充填滤水碱性循环工艺,可使它们均匀混合,以中和渣中的余酸,满足充填要求,减少铀矿石堆浸尾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防护堤是LNG储罐区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防护堤高度对于LNG的扩散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研究半地下LNG储罐区不同防护堤高度下的LNG液池和LNG蒸气云扩散行为,对比分析储罐区底面积和防护堤高度对LNG蒸气扩散距离和扩散速度影响。结果表明防护堤高度的增加可有效减小LNG蒸气云的0.5倍燃烧下限(LFL)扩散距离。因此,对于同一种半地下LNG储罐区,在液池充分扩展前,可燃气云最大扩散距离与储罐区底面积成正比,防护堤高度的增加可减小LNG可燃气云的扩散距离。研究结果可指导LNG加气站半地下LNG储罐区防护堤的设置。  相似文献   
170.
堆浸铀尾矿用作地下充填法采场的充填料是处理铀尾矿的一种方法。将铀尾矿作为充填料时,其内残留的镭衰变产生的氡气会从其表面析出,污染井下作业环境。基于氡在介质中纯扩散的理论,研究了在尾矿介质孔隙率为0.3、铀尾矿中镭活度浓度为3 400 Bq/kg、干燥时铀尾矿的射气系数为0.1、铀尾矿的密度为2.5×103kg/m3的条件下,含水饱和度、孔隙率、覆盖层厚度等物理参数对铀尾矿充填体氡析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覆盖层时,含水饱和度在0~0.25的范围内,随含水饱和度增加,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先增加后减小,含水饱和度从0增加到0.12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5 Bq/(m2·s)增加到11 Bq/(m2·s),含水饱和度从0.12增加到0.25时,铀尾矿介质表面氡析出率从11 Bq/(m2·s)减小到10.5 Bq/(m2·s);有覆盖层时,铀尾矿介质厚度为3 m,添加孔隙率为0.05的覆盖层,当覆盖层厚度从0增加到0.1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67.5%,当覆盖层厚度增加到0.5 m时,介质表面氡析出率减小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