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roblems of using food chain support as a functional attribute of a wetland are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primary production may not be the metric that best evaluates food chain support. Environmental constructs of the wetland and resultant habitat variables appear to yield more information on life-support functions. A landscape-oriented approach is derived to separate hierarchically the wet-lands into ecological regions and landscape elements. This classification scheme allows for pre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the possible natural limits of wetland food chain support. It is proposed that models derived from spatial location theor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ovement of animals from wetland patches experiencing impacts on food chain support. Patch size, distance between patches, habitat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re incorporated in these models.  相似文献   
82.
以苏通大桥斜拉桥的扁平钢箱梁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子结构方法,将扁平钢箱梁结构的整体尺度动力特性和细节尺度构件损伤相互衔接,实现了超大跨斜拉桥的多尺度损伤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模态曲率指标和模态应变能指标的损伤识别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子结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钢箱梁局部构件损伤与整体结构响应的多尺度衔接,从而较真实地研究钢箱梁局部构件损伤对超大跨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无噪声情况下,模态曲率指标能正确识别所有损伤工况,而模态应变能指标则对部分损伤工况的识别效果较差;模态应变能指标的抗噪声能力总体上优于模态曲率指标。  相似文献   
83.
高速铁路对中国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被认为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资源型城市的区位条件是否得到改善?以国务院确定的12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型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时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对高速铁路(D车、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高速铁路恶化了资源型城市的区位。相对于D车,G车的影响更显著;(2)D车和G车对资源型城市区位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D车和G车在空间布局上具有重叠性;(3)分资源类型看,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既是区位改善最明显的城市,也是区位恶化最明显的城市;(4)分地区看,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改善最明显,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恶化最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4.
对辽河铁岭段水质监测点位布设及各点位在环境监测、研究污染控制、环境管理和制定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我国十大流域河流污染的空间分布集聚性较为显著,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十大流域水污染状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的污径比在2002—2012年均大于0.04,2012年污径比的区位商均达2.6以上,并在11年间整体呈升高态势,表明全国河流污染在这4个流域呈现集聚现象,十大流域水质污染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加深。从水资源量、污染排放、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海河、淮河、黄河和辽河污染较重的原因,其中单位水资源污染物负荷较重是直接原因,水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导致水资源承载力不堪重负,而生活污染愈加严重、重污染行业集聚效应以及面源污染加剧都给水质改善带来巨大压力,亟需在这些流域加大综合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86.
电极铺设方式对填埋场渗漏检测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对单HDPE膜衬层模拟垃圾填埋场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和栅格状2种铺设方式对漏洞定位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2种算法进行了定位误差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电极间距为1m时,蜂窝状电极铺设方式漏洞定位误差是栅格状误差的53%,但电极数量增加了13%.第1种算法的误差小且波动较小.检测电极采用蜂窝状铺设方式,电极间距为1m,回路电流为100mA时,漏洞定位误差不超过15cm.  相似文献   
87.
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宏观背景下,以西部地区代表性的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流的方法分析城市群内5个主要城市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计算并找出不同城市的基础部门和城市流强度,得出结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呈现明显的差异,有着较好的错位发展空间;在具体产业表现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而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成都的城市流倾向度值表明了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次位城市绵阳面临自身内向性发展不足的问题;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等级分化明显,城市化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并提出加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联系的简要建议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8.
盐城市沿海的适宜开发空间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发空间选择通过辨识适宜开发空间,使得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活动尽可能地配置在弱自然生态阻力、强经济引力的空间,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借鉴以往研究,结合案例区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基于乡镇单元,运用GIS工具综合分析盐城市域自然生态阻力和经济引力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矩阵列联分类方法划分空间开发适宜类型,并根据适宜开发空间的地域特点将其分为城市区域和临港区域。研究认为,盐城沿海的适宜开发空间主要分布于204国道沿线的县市城区、部分临近乡镇及沿海陈家港、滨海港、海通镇等地区;临海部分乡镇凭借其资源潜力宜作为临港区域,是未来的主要产业空间载体;其它地区应定位于城市化空间,未来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向这些区域投放,引导人口、产业向这些地区的集聚。  相似文献   
89.
转型期南京市制造业郊区化及区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城市郊区化有着深层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以南京为例,重点研究了制造业郊区化问题。首先分析了南京制造业企业空间聚散格局及郊区化程度,而后建立一个在我国经济和制度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郊区化的理论框架,就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转型对制造业郊区化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导出相关要素,采用计量模型对要素检验进行,对其作用方向和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制造业已进入明显的郊区化进程,城市近郊区的一些重点街镇和中心区外缘的少部分街道是制造业郊区化集聚的主要方向。并认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退二进三”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郊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制造业郊区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辨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区域产业集群特征凸显.因此,本文采用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法,对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群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集群特征非常明显,2007年产业集中度CR_4达到71.15%,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已形成资源再生产业集群,2007年三省的区位商分别达到1.781、1.987、8.491;同时还发现重庆、湖北、天津、江苏、上海也初具集群雏形,为从产业集群角度探索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此外,在对广东、浙江和湖南三省产业集群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时还发现:广东、浙江模式与湖南模式具有明显不同,前者是再生资源禀赋和地方需求主导模式.而后者则是交易成本、区位交通优势和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