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8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0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130篇 |
综合类 | 558篇 |
基础理论 | 124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84篇 |
社会与环境 | 87篇 |
灾害及防治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水库消落带是典型的生态脆弱敏感区.水位波动是影响消落带土壤环境的主要因素,植被恢复是消落带土壤保育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水库消落带中,水位波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交互影响尚不清楚.为此,选取三峡水库消落带中不同水位高程的撂荒草地和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并探讨驱动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消落带的低水位高程中土壤原核微生物α多样性最高,其中163 m高程的Pielou_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168 m高程,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173 m高程.但撂荒草地和人工林地的土壤菌群α多样性并无显著差异.同时,水位波动和植被恢复均对土壤原核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产生显著影响,不同样地中生物标志物类别具有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植被恢复模式差异对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强于水位波动.此外,层次分割结果显示土壤pH是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以上结果可深化对水库消落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认识,并为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22.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利用反硝化-分解(DNDC)模型估算中国分县农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量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分省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估算各省市自治区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比较旱田与水田固碳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笔者所得到的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可代表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田土壤经过耕种后所能达到的碳含量的平衡值,为农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栽培措施和施肥方式以固定更多的碳素提供依据。在分布上,中国农田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以华北地区较低,以华北地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递增。在199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措施、施肥水平和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为-0.969 Pg。从单位面积的固碳潜力看,以西藏自治区最高,黑龙江省最低;从分布看,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中国水田比旱田有更大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223.
根据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和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相应考核指标,在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个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一级分类指标中,当调查对象得分之和大于或等于卷面分数的70%,则认为其具备该分类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居民整体... 相似文献
224.
Yujie Pan Yalan Li Hongxia Peng Yiping Yang Min Zeng Yang Xie Yao Lu Hong Yua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23,17(5):56
225.
城市街道空气质量与道路绿化型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街区中茂密行道树对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利弊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CO为自然示踪气体,对西安市几个典型街道中的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做了实测。实测结果指出,道路车流量的大小是行道树树冠的净化功能和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所占权重的主要影响因素,行道树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主要受控于树木郁闭度而非绿量,指出城市道路绿化不应盲目追求绿量的提高,并据此提出在街道绿化中应根据车流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绿化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6.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结果表明:2012、2020和2030年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合理承载状态,但是其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可见,水环境承载力对武汉城市圈的用水限制更为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水环境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与水资源数量这一因素相比,水环境仍是制约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2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鄱阳湖水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鄱阳湖水位受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响应,采用典型的三层BPNN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鄱阳湖水位与其主控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分别将湖口、星子、都昌、棠荫和康山水位作为目标变量进行BPNN模型构建和适用性评估。结果显示:综合考虑流域五河及长江来水(汉口或九江)的BPNN水位模型,空间站点水位模拟精度(R2和Ens)可达090以上,各站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变化范围约050~10 m,若忽略长江来水的影响作用,仅将流域五河来水作为湖泊水位的主控影响因子,模型训练期与测试期的纳希效率系数(Ens)和确定性系数(R2)显著降低,且低于050,均方根误差(RMSE)也明显增大(124~288 m),意味着综合考虑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是获取结构合理、精度保证的鄱阳湖水位模型的重要前提。同时建议针对鄱阳湖湖盆变化对水位的影响,尽可能选择一致性较好的长序列数据集来训练和测试BPNN模型。所构建的BPNN神经网络模型可进一步结合流域水文模型,用来预测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下流域径流变化对湖泊水位的潜在影响,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模型工具来回答当前鄱阳湖一些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定量区分流域五河与长江来水对湖泊洪枯水位的贡献分量,为湖泊洪涝灾害的防治和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8.
根据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通过对1991~1996年江苏省部分井孔观测资料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发现,在中强地震前一年左右的时间震中区附近的井孔出现了响应比高值异常。通过空间图像扫描可以看出:在苍山地震前一年左右,徐州、宿迁地区出现了加卸载响应比的高值集中区;在南黄海地震前一年左右,在镇江、苏州地区出现了高值集中区,之后高值集中区有自西向东迁移即有向震中区迁移的迹象。 相似文献
229.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