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599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70篇
评价与监测   95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5年   1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In this research, we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of 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s (TMS) in project‐based team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levels of group level positive affectivity (PA) and negative affectivity (NA). With a focus on enhancing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s of transmission, we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played by group level psychological safety (P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affectivity and TMS. From a sample of 107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project teams, in a lagged field study, we find support for a mediated model in which high group NA, but not group PA, promotes environments psychologically unsafe for interpersonal risk‐taking (low PS) and which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MS. This study extends prior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A and NA, by contributing to the limited research on group affectivity, environmental antecedents of TM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 for predicting group level transactive processes and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不同氧气浓度对煤自燃反应能级的影响,基于热重实验分别得到6个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煤自燃特征温度点,通过计算不同阶段内煤自燃的反应动力学参数分析氧气浓度与煤自燃反应能级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1时,氧气浓度对煤自燃反应能级(n)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段内的影响不同;氧气浓度与T1,T2,T3特征温度点的关系曲线变化趋势不明显,T4~T8温度点与氧浓度的关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3.
建筑物火灾时人员的认知水平对疏散心理和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建筑物火灾中,个体行为因人员的个体特征、认知水平、社会特质、面临不同危险局面等因素的不同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建筑物火灾中,人员应急疏散策略和方案在充分考虑紧急情况下外界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心理和行为特征。本研究是在大量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利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讨论体现人员认知水平的文化程度、消防知识与经验二个因素对疏散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将充实我国人员疏散心理和行为反应数据库,为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和人员消防培训提供基础数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44.
分析新形势下社会消防安全管理里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指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消防安全评价动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在建立合理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法确定权重值,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评定规则;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划分管理级别,在管理过程中依据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等级实施级别管理,构建消防安全动态管理闭合环;建立信息软件平台,社会单位自我评价和消防机构评定相结合,提高消防执法透明度及规范化水平,形成积极行政管理导向,引导单位自觉提高消防安全等级,建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动态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45.
升温速率及氧浓度对长焰煤煤氧复合过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试验对粒径小于0.2 mm的长焰煤煤粉进行了不同氧体积分数(21%、40%、50%、60%和80%)和升温速率(20℃/min、30℃/min、40℃/min、50℃/min和60℃/min)的25种工况下煤氧复合过程中热解特性的测定,分析了两种因素对各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失重速率为基准,长焰煤在含氧气氛下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失水失重阶段、氧化增重阶段及着火、燃烧和炭化3个阶段;通用着火特性指标越大,煤样燃烧特性越好,自燃点越小,煤样工业分析结果应与其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自燃危险性相结合;升温速率不变时自燃点随氧体积分数上升而下降,而煤氧复合时间随氧体积分数上升呈现先降低再微弱增加的趋势;氧体积分数一定时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而上升,煤氧复合时间则随之下降。对自燃点及煤氧复合时间进行均值无量纲化,并将其与无量纲化升温速率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约为1.0;提出了煤氧复合难易程度参数(D),计算结果表明,即使自燃点随升温速率上升发生滞后,煤氧复合难度仍然减弱。  相似文献   
946.
为全面系统地防控重大传染病,打破局部安全的僵局,建立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防控模型。通过阐述局部安全到全面安全的转化,提出从全球视野认识重大传染病传播的宏安全新视角。结合安全事件的特征深入分析重大传染病的致因路径,得到传播过程中的4个关键节点和3个时间状态,明确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安全事件演变发展及特征。从事故致因的预防角度确定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内外部2个影响因素,提出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2种防控策略,由此构建宏安全视域下重大传染病防控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有较好的实用性,对探讨疫情防控的安全视角及逻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7.
由于工业设施的存在,其周边区域常常受到潜在工业事故的威胁,为了减小这种风险,必须对这些区域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借鉴欧洲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利用基于后果的风险评价方法确定不同破坏分区的边界,并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等级引入土地利用规划,结合二者的结果,依据决策矩阵得到规划决策意见.通过将上述方法应用在某拟建的LPG中转站周边区域,以丙烷泄漏引起的沸腾液体蒸气爆炸为例,将风险分析和决策结果显示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案例分析表明该设施对周边区域影响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新选址.  相似文献   
948.
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分级响应和救援程序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应急救援的响应机制是国家生产安全应急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应急救援活动快速、有效的技术关键.应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预期后果、影响范围、事态控制和事件的性质,实行预备(Ⅰ级)、专业启动(Ⅱ级)和国家启动(Ⅲ级)三级响应机制.在各级应急组织制定和实施通用的应急响应程序,使应急反应的接警、启动、救援实施、事态控制、应急恢复,直到应急结束的全过程实现程序化和标准化.同时还应建立应急救援演练与评审改进机制,以评价应急体系的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效性,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以提高整体应急水平.  相似文献   
949.
随着污水处理满足再生水品质的需求日益提升,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也逐渐向极限技术 (LOT) 发展,亟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选择方式。基于现有技术成熟度法 (TRL) 通过算法矩阵构造改良的集成系统成熟度 (SRL) 评价法,对依托“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相关课题的LOT备选技术、组合及国内外其他满足LOT备选技术组合,进行综合定量评估,梳理我国LOT技术发展现状、并筛选出12项LOT备选技术组合。其中,“A2O+反硝化深床滤池技术”、“A2O+MBBR+混凝沉淀技术”、“A2O+活性自持深度脱氮技术+BAF技术”的SRL可达0.8~1,达到生产、操作和维护阶段,可直接进行生产应用并面向市场产生较高应用效益,但3项技术组合的TN、TP单位质量去除成本较高,其核心处理功能工艺主要为传统反应器类技术。大部分单项技术TRL的等级大于7,改良SRL为0.6~0.8,处于系统发展验证阶段,相关技术组合正在为真正的市场推广进行产品稳定性提升,且大部分备选技术组合充分利用了植物和湿地等生态技术的优势,既实现了较强的同步脱氮除磷,又具有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的市场优势,符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背景,故更具有推广价值。备选LOT技术组合基本实现了成本优化和低碳低耗的技术运营模式,可满足污水的资源化及生态环境的优化需求。本研究结果可为低碳低耗污水处理技术的成熟度评估和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0.
从社会必要性、现实可行性、学科的实践基础、学科的科学基础、学科的结构体系等方面,对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下设二级学科、专业的框架;阐述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和其他与安全学科相关学科的关系、生源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关系、与现有安全学科相关的二级学科的学位授予关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学缘关系。论证结论表明目前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尽快将“安全科学与工程”单列为一级学科,并在其下设“安全科学”、“安全工程”2个二级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