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童装机械安全性检验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由于童装安全性不合格而被召回的案例,针对美国和欧盟的有关童装机械安全性标准,细化解析了标准中有关安全性设计的要求,以期为服装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介绍了机械事故的危害,分析了在煤矿生产中发生机械事故的原因,总结了设备在购买安装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建立了一套安全措施,提出了减少机械事故的对策,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3.
目的 研究Ni18Co9Mo5在湿热海洋环境(永兴)和亚湿热酸雨环境(重庆)下的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规律。方法 通过金属粉末注塑成形方法制备Ni18Co9Mo5样品,采用力学试验机、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金相显微镜对Ni18Co9Mo5在永兴和重庆典型大气环境下暴露试验18个月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Ni18Co9Mo5样品的耐蚀性较差,在海洋环境和亚湿热酸雨下暴露2个月即出现明显的腐蚀现象,在平均相对湿度达到临界湿度(80%)基础上,腐蚀介质SO2(亚湿热酸雨环境)和Cl(海洋环境)对Ni18Co9Mo5金属材料的早期腐蚀具有加剧作用。Ni18Co9Mo5在永兴试验18个月后,腐蚀产物较为疏松,且样品内外腐蚀区域均存在明显裂纹,其抗拉强度和冲击能量分别下降43%和60%左右;在重庆试验18个月后,其抗拉强度下降15%,冲击能量整体变化不明显。湿热海洋环境中侵蚀性强的Cl–导致Ni18Co9Mo5发生点蚀,甚至裂纹萌生及扩展,加剧了样品基体的腐蚀,有效承载面积减小及裂纹导致力学性能明显下降。结论 Ni18Co9M...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对氟醚橡胶FM-2D在空气与飞马Ⅱ号润滑油中的热老化行为与机理进行研究。方法 开展氟醚橡胶高温贮存试验,在热氧、热油的介质环境下,研究氟醚橡胶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试验后对样品的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硬度进行检测,并且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电子能谱对试验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热老化试验,发现氟醚橡胶在200℃以下能够长期维持较好的力学性能。试验温度在200℃以上,氟醚橡胶的力学性能出现明显退化趋势,并且在热空气与热油中的老化趋势不同。在220℃的热空气老化31 d后,氟醚橡胶的拉伸强度下降27.0%,断裂伸长率增大89.8%,压缩应力松弛率为34.6%,硬度下降8.7%。在220℃的热油老化31 d后,氟醚橡胶的拉伸强度下降85.9%,断裂伸长率下降83.9%,压缩应力松弛率为-17.5%,硬度上升4.2%。结论 在热空气老化过程中,橡胶分子链受热氧影响发生断裂,使其强度下降;在热油老化过程中,油介质和高温的耦合作用使橡胶的交联网络失效,橡胶发硬变脆。  相似文献   
185.
在橡胶中加入芳纶网制成新型的复合粘弹阻尼器,对其进行疲劳试验、变形相关性试验和频率相关性试验,并研究新型阻尼器的最大剪应力、存储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等指标的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复合阻尼器力学性能稳定、阻尼器承受的最大剪应力增大、抗疲劳性能良好、该阻尼器的储存剪切模量和等效阻尼比受变形幅值的影响较大,受加载频率影响较小。根据试验屈服点和硬化点,采用Matlab建立双线性和多线性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元素离子注入对结构钢耐腐蚀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注入元素,以改善45CrMoVE结构钢的表面组成,提高其耐腐蚀性能。方法 基于前期研究工艺,开展Mo、Co、Ta、Ti等离子注入技术研究。将注入离子后的结构钢试样放入NaCl溶液中,分析不同元素离子注入对结构钢腐蚀电位的影响,结合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对结构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和力学性能测试,对结构钢试样表面层的物相进行分析,研究离子注入对结构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氯化钠溶液在注入Mo离子后的自然腐蚀电位最高、最正,当基体材料中注入的Mo剂量为3×1017atoms/cm2时,腐蚀电位接近0.5 V,腐蚀电流最小。注入Mo离子后,试片的耐盐雾腐蚀性能最好。Mo离子与结构钢中的C原子相结合,在结构钢表面层形成较多的MoC和Mo2C等碳化物,提高了结构钢的耐腐蚀性能。离子注入层厚度尺寸小,注入离子后基本不改变基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宏观力学性能。结论 离子注入能够有效改善结构钢的耐腐蚀性能,对于45CrMoVE结构钢试样,当注入3×1017atoms/cm2剂量的Mo离子、注入能量为130 keV时,离子注入对45CrMoVE结构钢耐腐蚀能力的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研究揭示低温对结构钢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实验室冲击试验和拉伸试验,研究–70~20℃内3种钢材的冲击吸收能量以及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环境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表征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断口形貌特征,并采用冲击吸收能量法测定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结果 ...  相似文献   
188.
苏健航  陈伯辉 《安全》2020,(4):44-48
为研究机械伤害事故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好地对机械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实现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和生产,以某企业清理沥青修整机作业时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为例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机械伤害事故的特点并结合《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构建了机械伤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角模糊数和网络分析法计算导致事故的各个因素和子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危险操作倾向、机器安全防护、身心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为机械伤害事故风险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9.
为保证长期使用砂浆在动载作用下的安全性,采用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测量不同碳化龄期试件的纵波波速,引入碳化增强因子η表征碳化深度大小,并利用直径50 mm变截面分离式Hopkinson 压杆试验装置开展不同碳化龄期砂浆冲击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碳化后砂浆的动态力学特性与破碎形态,分析砂浆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和破碎形态随碳化龄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试件波速呈增大趋势,碳化增强因子η增大,碳化深度增加;碳化龄期相同时,砂浆的动态峰值应力、峰值应变都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冲击气压相同时,砂浆的动态峰值应力随着碳化龄期的增长而增加;试件的破坏形态主要呈现为压碎破坏与劈裂拉伸。  相似文献   
190.
针对炼厂浮渣乳化严重、脱水减量困难的问题,采用超声—离心分离工艺对其进行强化脱水处理。比较了单独离心、絮凝—离心和超声—离心3种方式对浮渣的脱水效果,考察了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浮渣脱水效果的影响,表征了超声处理前后浮渣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超声强化脱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未加任何药剂、超声频率25 kHz、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5 min、超声温度3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浮渣脱水率为89.68%,较单独离心和絮凝—离心工艺分别提高了7.77和2.99百分点,底泥含水率为82.94%。表征结果显示:超声机械振动作用破坏了固体颗粒空隙和内部沟壑结构,降低了对油滴的吸附,促进了油滴凝并,实现了原油轻质化,说明超声作用可促进浮渣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