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4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目的提高Zr B2基防热陶瓷材料的韧性,以满足其高抗热冲击性能的需求。方法采用沉淀-共沉积法在纳米Zr B2粉体中原位生成Ni颗粒作为增韧相,经放电等离子烧结后获得分布均匀的Ni-Zr B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实验、断裂韧性实验以及硬度测试,分别评价不同Ni含量对Ni-Zr B2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XRD对材料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Ni颗粒的引入,可有效提高Zr B2的相对密度,增加韧性,同时强度和硬度有所提高。通过不同Ni含量的对比发现,Zr B2-15%Ni力学性能最优,断裂韧性达到7.8±0.3 MPa·m1/2,相对于原始Zr B2材料提升1倍。从微观组织的电子扫描照片也可以看出,Ni颗粒在Zr B2表面均匀分布,断口表现为穿晶断裂和延晶断裂的复合断裂模式,不同于原始Zr B2材料的穿晶断裂。这也是断裂韧性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结论原位生成Ni颗粒的引入,可有效提高Zr B2材料相对密度、强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对比不同Ni含量的力学性能,Zr B2-15%Ni组分的力学性能最优,这一方法可有效提高Zr B2材料的断裂韧性,进一步满足其高抗热冲击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分析研究双金属机械复合管的失效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比说明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几种常见的典型制造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应用中典型传统焊接工艺焊接的环焊缝腐蚀剌漏或穿孔、环焊缝开裂、内衬塌陷或鼓包以及爆管等常见的失效形式,利用现场应用的失效实例、统计数据和室内检测结果,分析这些失效类型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或措施。结果 双金属机械复合管几种典型的制造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其产品的内衬与基管的结合力均较小。造成其管材失效的主要原因有高压、高温、含CO2/Cl腐蚀介质、封焊结构、焊接工艺、外防腐层施工、应力腐蚀或电偶腐蚀等。根据现场应用实践,提出并应用了管端堆焊结构、环焊缝用镍基合金焊材、增加内衬厚度和小管径等防止失效的建议或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造成此类管材失效的因素有腐蚀、封焊结构、焊接、外防腐施工及应力腐蚀或电偶腐蚀等,可采取堆焊结构、镍基合金焊材、厚衬层和小管径等措施。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开展时效过程中61.5%IACS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析出第二相特性及其电导率与拉伸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研究,评价其热稳定性。方法 经过150~230 ℃长达630 h时效,揭示第二相的组成、形态与分布及其对时效态铝合金导线电导率与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时效态铝合金导线中,颗粒状及针状A13Zr(Y, Er)、A13(Zr(Y)xErl?x)第二相在Al晶内、晶界析出,A13Fe相颗粒弥散分布于Al晶界。伴随着时效过程,铝合金导线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先上升、再逐渐下降;同时,铝合金导线的电导率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该趋势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越加明显。结论 第二相的析出、长大是影响时效态铝合金导线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主要原因。经230 ℃、1 h时效,铝合金导线的强度保持率高达94%,满足GB/T 30551—2014的要求。所有时效态铝合金导线的电导率均高于其初始值,该高导耐热铝合金导线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14.
论述了机械设备壳体化学清洗的除油、除锈、中和、钝化所用的配方、工艺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机械表面除漆的工艺和配方;机械零部件的化学清洗和电化学清洗的配方、工艺条件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15.
应祖光 《环境工程》2012,(Z1):208-210
先简要介绍新型智能材料、即磁粘弹性体的制备;再介绍磁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给出其拉伸、压缩及动力学试验结果,说明大小变形时的特性;最后介绍磁粘弹性材料在微振动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可控复合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得到夹层梁与夹层板微振动的均方根速度谱指标,说明磁粘弹性复合结构的微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16.
为改善超声波雾化效果,提高超声干雾的除尘效率,根据空气动力学、"云"物理学和斯蒂芬流输运原理,研究超声干雾抑尘机理。采用自行设计的雾流参数测定试验装置,研究压缩空气的压力(气压)、水流量等指标对超声雾化器雾化效果的影响,得出超声雾化器合理的供气压力和供水流量。选取烧结磁铁矿粉尘为呼吸性粉尘样品,在超声雾化器最佳运行条件下对其除尘效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微细水雾有利于呼吸性粉尘的捕集。超声雾化器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气压0.35 MPa,水流量30 L/h。在此运行条件下,其对呼吸性粉尘的平均除尘效率为98.3%,最高可达98.6%。  相似文献   
217.
Ultrasound is a commonly employed imaging modality in obstetrics and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to the fetus. Current ultrasound technology, however, h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utput potential than older machines used in most clinical studies, and the safety profile for the increasing use of Doppler, 3-dimensional (D) and 4-D ultrasound with modern machines is unknow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ultrasound safety within obstetrics, including proposed mechanisms of harm,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ose mechanisms, and considerations of safety for the clinical user.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18.
山西省“三生”功能协同/权衡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庆  郭青霞  丁一  张扬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5):1195-1207
为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协调情况,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和力学平衡模型,选用2005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统计数据,测度山西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协同/权衡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8年“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明显,生产功能为下降态势,呈现出“平原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生活功能持续上升,空间分布与生产功能相似;生态功能呈上升状态,但需注意恶化倾向,空间格局稳定。(2)研究期间,“三生”功能协同性显著提升且趋势合理,空间分布与生产、生活功能趋同。(3)依据“三生”功能协调度偏离情况,划分功能主导区和提升区,明确各县域功能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9.
拱形支架在煤矿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一些高压力和不宜采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为适应其支护的要求,研制开发了拱形支架。对于巷道支护,其着眼点应放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岩层的自承能力上。对本文的拱形支架支护,根据力法原理,采用曲梁模型进行了支架系统的力学分析,得出其最大承载能力;通过与直梁支架承载能力相比较,得到了拱形支架承载能力系数与支架半径和巷道跨度的影响关系。同时为了使巷道断面更为合理,对支架构件轮廓曲线进行了优化,以使支架构件的内力和变形最为合理。结果证明:拱形支架承载能力比直梁梯形支架的承载能力有大幅度提高,其半径和跨度直接影响着承载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了软岩巷道难以支护的问题。另外,从合理拱轴线的角度,得出在均布等压的巷道中,选用圆弧形支架构件进行支护,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支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20.
目的为铝壳船船体不同腐蚀状态板材相应修换要求的提出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方法针对服役10年的铝壳船船体板材,开展不同腐蚀情况无明显腐蚀区、穿孔点蚀周围区、多点蚀区的铝壳船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服役铝板无点蚀区,抗拉强度损失量为9.6%;点蚀深度越大,力学性能损失越大,最大点蚀深度为87.7%时,抗拉强度损失率达56%。相同点蚀覆盖面积试样,点蚀深度较大的,力学性能损失较大。结论影响铝合金船体板力学性能的点蚀参数中,点蚀深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