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982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57篇
环保管理   162篇
综合类   1674篇
基础理论   295篇
污染及防治   274篇
评价与监测   170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淮北芦岭矿Ⅱ824-2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42.
核事故中放射性核素扩散浓度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对核事故中放射性云团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倾斜烟团模式,考虑实际过程中核素粒子的重力沉降、雨洗作用以及放射性衰变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迅速估算放射性核素扩散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可计算核事故中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在不同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浓度分布,并可获得地面的干沉积率和湿沉积率。放射性核素浓度的确定是放射性事故抢险救援和辐射防护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结果在核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对救援人员划定警戒区和确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制定救援方案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抽出式通风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总结抽出式通风掘进巷道中粉尘浓度的沿程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4.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高浓度皮革废水中Cr的方法,通过与原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能基本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hemistry of Coalbed Methane (CBM) discharge water reacting with semi‐arid ephemeral stream channels in the Powder River Basin, Wyoming. The study area consisted of two ephemeral streams: Burger Draw and Sue Draw. These streams are tributaries to the perennial Powder Riv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imonthly from three CBM discharge points and seven channel locations in Burger Draw and Sue Draw. Samples were also collected bimonthly from the Powder River above and below the confluence of Burger Draw. Before sample collection, the p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were measured in the field. Samples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laboratory and analyzed for alkalinity, major cations, and anions. From the measurement of sodium (Na),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practical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p) and true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t)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suggest pH and EC of CBM discharge water was 7.1 and 4.3 dS/m, respectively. The CBM discharge water consisted of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and alkalinity compared to other components. The pH of CBM discharge wat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00) in the downstream channel of Burger Draw from 7.1 to 8.84 before it joined with the Powder River. Dissolved calcium concentration of CBM discharge wa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00) in the downstream channel water. Subsequently, SARp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from 24 to 29. The SARt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01) in the downstream channel water. For instance, SARt of CBM discharge water increased from 32.93 to 45.5 downstream channels after the confluence of Sue Draw with the Burger Draw. The on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ater chemistry above and below the confluence of Burger Draw with the Powder River was pH, which increased from 8.36 to 8.52.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AR values of CBM discharge water in Burger Draw and Sue Draw tributaries suggest a careful monitoring of salinity and sodicity is needed if CBM discharge water is used for irrigation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Result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to downstream water users who depend on water for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47.
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主要为通风、抽放等物理方法,该类方法仍不能完全满足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安全要求。笔者提出一种治理煤矿瓦斯的新思路,采用一种新的控制方法,试图通过生物技术使瓦斯涌出量减少,防治煤矿瓦斯灾害。为此,对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煤矿瓦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甲烷氧化菌的氧化机理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初步试验对甲烷氧化菌降解煤样瓦斯的效果进行了测定,从而对其有了感性的认识,在已有的对甲烷氧化菌的研究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对应用甲烷氧化菌解决煤矿瓦斯危害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上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于一般的保护层开采理论,对上保护层开采合理参数和保护范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合潘东公司具体情况设计了试验方案,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上保护层开采对下临近突出煤层的突出危险消除效果明显,上保护层开采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试验结果对类似开采条件的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综合治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食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浮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速冻食品加工废水的实验、设计和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废水COD去除率能达到97%以上,使得最终出水的COD<100mg/l.该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0.
用盐酸溶解氯化镁样品,以抗坏血酸和焦磷酸钠共同作掩蔽剂,在酸性介质中用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镁中钛的含量,给出了合理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