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掌握长春市主城区净月大学城区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了8处室外环境空间,使用YT-HPC3000 C型主动采样激光粉尘仪,对各样点进行了质量浓度监测。结果表明,与区域内室外8处样点的PM10质量浓度,以轻轨站处为最高,其他7处样点均好于二级标准;室内4处样点的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食堂均未达标,其他3处样点均达标。在室内各样点,PM2.5与PM10的浓度空间分布呈现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在室外各样点,PM2.5与PM10的浓度分布与其所处垂向位置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农村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威胁,供水水源出现不同程度的微污染,农村微污染水源水的污染指标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为主.由于农村供水的特殊性,需要研究适合村镇供水实际的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文章重点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微污染原水净化的技术,从中提出适合农村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技术方案.文章经过分析认为,采用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吸附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是适合农村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技术;深度处理通常不适合农村供水.  相似文献   
43.
底泥磷释放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在样泥中分别投加0、0.01和0.02 mol·L-1Ca(OH)2溶液,同时进行微臭氧曝气(0.6 g·min-1),研究了曝气加氢氧化钙复合技术抑制底泥磷释放的效果及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加0.02 mol·L-1Ca(OH)2组上覆水中总磷(TP)浓度的最终值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达到34%;从各形态磷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该组底泥中可溶性磷和铁磷含量分别降低了92%和60%,其最终转化为钙磷是该技术的关键.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研究发现,各试验组微生物相似性在65%~85%之间;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表明该技术不会影响底泥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4.
一体化动态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管理(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一体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随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安全管理正朝着一体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安全管理的一体化不仅能解决安全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而且能深化企业管理的一体化,一体化动态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构建了一体化动态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以及规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控制动态体系”。在安全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微观一体化———对象一体化和过程一体化,还实现了宏观一体化;阐述了一体化安全管理的几个基本原则;分析了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一体化动态安全管理的实施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5.
黄毅  李国傲  杨志鹏  饶竹 《化工环保》2018,38(5):621-626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种类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地下水中12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对萃取头种类、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进样口衬管种类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0.050 μg/L,线性范围0.005~500 μg/L(相关系数大于0.997),加标回收率为72.1%~122.0%,相对标准偏差为3.65%~12.60%。应用该方法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环保、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水中痕量硝基苯、硝基甲苯类化合物和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46.
Increasing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s a severe threat to the marine ecosystem and indirectly to human society depending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lso,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re the indicators of the usability of the water sources for human activities. The primary source of micro plastic is the water river systems from land to sea.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quality parameter for finding the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 in urban coastal estuaries of Chennai coast, Tamil Nadu, India. Twenty samples from Adyar and Cooum estuaries were collected, with ten each on August 2019 and August 2020. They are tested for temperature pH, EC, Turbidity, TDS, DO, BOD, COD, Salinity and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s. Correlation tests such as Pearson's and Spearman's a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initial Normality and Homogene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parameters are significantly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 and Micro plastic Concentration is considered an independent factor.  相似文献   
47.
通过断裂断层泥的粒度成分分析、粒度分形和石英颗粒形貌(SEM)特征观测等方法来分析与评价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区断裂活动性,从而得出工程的稳定性。这一研究对大型地下工程场区稳定性综合论证及对地下硐室合理选址、设计以及确保工程安全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基于不同出行方式的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微观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评测模型,探讨了城市微观主体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某单位为例,采用交通周转量与连续逼近法,对研究单位园区间流通带来的碳排放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选择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显著,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排序为:城市公交<综合交通<单位通勤<私人轿车。  相似文献   
49.
连续流动-固相微萃取方法富集水中多环芳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连续流动-固相微萃取富集、气相色谱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探讨了流量和溶液体积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在0μg/L-4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8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为0.05μg/L-0.5μ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7%,加标回收率为87.0%~112%。  相似文献   
50.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快速测定水中14种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浸入式直接固相微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方式对不同有机氯农药的富集效率,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1 ng/L~10 ng/L,定量下限为0.2 ng/L~40 ng/L,RSD<8%,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7.0%~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