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ollution of antibiotics, a type of emerging contaminant, has become an issue of concern,due to their overuse in human and veterinary application, persistence in environment and great potential risk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even at trace level. In this work, a novel adsorbent, Fe3O4 incorporated 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er mat(Fe-NFM), was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via electrospinning and solvothermal method, targeting to remove tetracycline(TC), a typical class of antibiotics, from aqueous solu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e-NFM, and demonstrated that Fe-NFM was composed of continuous, randomly distributed uniform nanofibers with surface coating of Fe3O4 nanoparticles. A series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C by the Fe-NFM.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fitted better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observed at initial solution p H 4 while relative high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from initial solution p H 4 to 10. The adsorption of TC on Fe-NFM was a combination effect of both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nd complexation between TC and Fe-NFM. Freundlich isotherm model could better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calculated from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was 315.31 mg/g.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nanoparticle adsorbents which have difficulties in downstream separation, the novel nanofiber mat can be simply installed as a modular compartment and 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aqueous medium, promising its huge potential in drinking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for micro-pollutant removal.  相似文献   
12.
复合纳米材料对土壤重金属离子吸持固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过量重金属离子可通过食物链和地表水系统危害人群健康。通过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了SiO2-Al2O3-Fe2O3等复合纳米材料对土壤溶液中Cu2+、Cd2+、Pb2+、Zn2+和Ni2+的吸持与固化特征。分别向重金属含量4倍于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土壤中添加0%、4%、6%和10%的复合纳米材料,分析不同深度土壤渗滤液以及土柱上栽培植物不同部位中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碱性壤质土壤中重金属向下的迁移量很少;在含4%复合纳米材料土柱中,其吸持固化土壤溶液中63%的Cu、79%的Cd、68%的Pb、89%的Zn和76%的Ni;在含6%复合纳米材料土柱中,其吸持固化土壤溶液中82%的Cu、92%的Cd、76%的Pb、91%的Zn和88%的Ni;再增加土柱中复合纳米材料的含量,其吸持固化效果并不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多溴联苯(PBB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为探究PBBs的消减技术和降解机制,利用多元醇介导自组装法制备出了哑铃状形貌的Fe3O4前驱体,将前驱体在氮气氛围下焙烧制得哑铃状Fe3O4微/纳米材料,以十溴联苯(BB209)作为模型化合物进行热催化降解研究.结果发现,哑铃状Fe3O4前驱体生长过程分为无定型粒子的快速成核和初级粒子间相互团聚结晶两个阶段;哑铃状Fe3O4对BB209表现出较高的降解活性,在300℃下反应30 min时,Fe3O4对BB209的降解率几乎已达到100%;在哑铃状Fe3O4降解BB209的产物中检测到一系列的从九溴代联苯到一溴代联苯产物与联苯产物,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存在加氢脱溴反应路径;在降解产物中鉴定出3种九溴联苯异构体BB206、BB207、BB208,且3种异构体含量的大小顺序为:BB207BB208BB206,表明不同取代位上Br的活性相对大小为:间位对位邻位.  相似文献   
14.
张业 《环境工程》2011,29(3):128-130,90
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是目前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论述了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所具有的优势,着重列举了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阳极氧化铝、TiO2纳米管和纳米ZnO及其应用,最后,对电化学法制备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纳米材料与环境污染物的复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其自身具有毒性,还会与共存污染物相互作用,影响彼此的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文中总结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量子点和零价金属)与重金属或有机物复合时造成的生物毒性,包括不同层次毒性指标响应(生物整体、生物积累、大分子水平)和毒性机制的探讨,展望了纳米复合污染毒性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对生物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instein第一扩散公式和沉降公式,半定量、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沉降速度大约是微米粒子的千万分之一,更易悬浮在大气和溶液中,被生物体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所吸收;运用范德华力引起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半定量地说明纳米粒子比微米粒子更容易吸附和团聚,通过大气中粒子转化、水体及土壤中的迁移传播等途径,由食物链富集到生物体内。可见,纳米粒子要比微米粒子的毒性更加严重,更能影响生物体的健康。同时,从纳米材料毒性影响因素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纳米粒子也是严重影响着生物体的健康,给生物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并根据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结果为今后纳米技术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徐婧  郑红  卢江龙  刘国坤 《环境科学》2022,43(11):4982-4991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引发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和扩散,对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特别是饮用水中抗生素污染事件的相关报道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因此,如何实现应急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痕量抗生素快检成为研究热点.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并结合磁性固相萃取(MSPE)样品前处理方法,构建了饮用水水样中ng ·L-1水平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借助于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Fe3 O4@SiO2-GO)的高吸附容量所提供的高富集能力,成功实现了饮用水中1.0 ng ·L-1恩诺沙星(ENR)和5.0 ng ·L-1环丙沙星(CIP)的加标检出,回收率在77.5%~91.5%之间,满足当前饮用水水质检测的要求.对于有机基质复杂的湖水等环境水样,萃取材料的选择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纳米材料来改变料液性质,预防膜污染和提高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中空纤维膜的表观结构的变化情况,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活性污泥性质的变化,以探讨防治膜污染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材料的投加对COD和NH3-N的去除无明显影响,提高了TP的去除率,TP去除率达70%。而且投加纳米材料可改变活性污泥的性质和生物膜的表观结构,减缓膜污染。  相似文献   
19.
鲤鱼对纳米二氧化钛的生物富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学治  孙红文  张稚妍 《环境科学》2006,27(8):1631-1635
建立了浓硫酸-硫酸铵酸化消解-ICP测定水样及鱼样中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并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在鲤鱼(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富集.酸化消解-ICP测定方法对20.0 mg/L纳米二氧化钛水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4.53%.纳米二氧化钛在水样和鱼样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104%和90%~103%,可以精确测定环境样品中纳米二氧化钛浓度.纳米二氧化钛在鱼体内有较高的富集,暴露于3 mg/L、10 mg/L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的鲤鱼,25 d时鱼体内的二氧化钛浓度分别达到2.1 mg/g和5.8 mg/g.达到平衡时,BCF分别为675.5和595.4.纳米二氧化钛在鱼鳃、内脏中有很大程度的富集,肌肉部分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富集最少.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许多物种,包括从微生物到更复杂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和群落,产生毒性作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纳米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系统评述了纳米生态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纳米材料对单一生物(微生物、藻类、大型溞和鱼)、经食物链传递、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纳米材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结合产生的复合效应,最后在总结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效应还需深入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