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e values of MFFn (mass first flush ratio) and FF30 (first 30% of runoff volume) can be considered as split-flow control criteria to enable more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design of structural BMP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202.
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流域营养盐输出估算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为合理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营养盐输出负荷,针对广泛使用的输出系数模型方法,通过实测数据推算获得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氮磷营养盐输出系数,并同时考虑流域降雨的空间差异,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改进,并与GIS实现融合,构建半分布式的输出系数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太湖上游的西苕溪流域氮磷营养盐输出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西苕溪流域TN输出负荷为2 121.3 t,TP输出负荷为49.3 t,这为太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了参考,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具有很好的时空尺度适宜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3.
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铬(Ⅵ)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沸石负载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铬(Ⅵ)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铬(Ⅵ)在沸石负载壳聚糖上的等温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体系属于物理吸附,吸附状态属于多层吸附;吸附行为符合二级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04.
用0.5 mol/L HCI提取出来的重金属含量可以代表地表堆积物中能被降雨径流浸出的重金属污染物,模拟一次典型降雨在不同功能区所造成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一次典型降雨径流中的重金属产生量:ρ(Pb)为0.143 mg/L,ρ(Zn)为0.206 mg/L,ρ(Cu)为0.087 mg/L,L,ρ(Cr)为0.040 mg/L.Pb的污染负荷总量达68.77 kg,Zn的污染负荷总量为88.50 kg,Cu的污染负荷总量为41.77 kg,Cr的污染负荷总量为20.37 kg.交通区产生的重金属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Pb为78%,Zn为58%,Cu为76%,Cr为47%.降雨径流所致的重金属污染负荷已接近甚至超出了当地重点污染点源的重金属污染负荷.降雨径流将会对淡水河产生短期污染.  相似文献   
205.
厦门西海域、同安湾入海污染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主要利用采用GIS、经验排污系数法和经验模型法,对厦门湾的西海域和同安湾两个海域的陆源、海上水产养殖和大气输入源的入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得出这两个海域的CODMn、总氮(TN)和总磷(TP)年入海污染通量和入海污染负荷.估算结果显示,厦门湾的入海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源,所占比例在75.2%以上,大气沉降污染源次之...  相似文献   
206.
冲击负荷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示踪剂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水力停留时间分布(RTD),探讨了冲击负荷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规律.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恒定负荷和冲击负荷条件下的实际平均停留时间均大于表观停留时间,混合效应是导致流态偏离理想推流态的主要原因;水力冲击使入流污染物(包括冲击前、冲击中以及冲击后进入的污染物)在系统内部的接触反应时间缩短,其中峰值时间、最短停留时间和实际平均停留时间的相对大小依次均为:恒定负荷>冲击负荷后>冲击负荷前>冲击负荷中;采用基于动态流量的时间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RTD对人工湿地所处的水力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