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143篇
基础理论   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地老虎NPV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分别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混合感染三龄棉铃虫幼虫,发现此二种组分均能够提高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缩短半致死时间,降低半致死浓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验AsNPV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与粘虫颗粒体病毒增效因子(PsGV-SF)和HaNPV多角体蛋白的同源性,发现AsNPV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与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核电厂普遍采用确定论方法进行防火安全评估。采用CFD模型对核电厂某典型电气间火灾发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火灾行为(火势增长和蔓延)、温度场变化、烟气浓度变化等,分析结果中温度对电缆和电气设备的失效判定、烟气层对电缆和电气设备的风险影响,研究该方法对于核电厂防火安全分析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数值模拟数据,计算结果与二代机型确定论分析方法结果相符,有效验证了CFD火灾模型在核电厂防火安全评估中的适用性,为国内自主建立核电厂火灾数值模拟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型燃烧量热计(MCC)、热重分析(TGA)、实时红外光谱(RTFTIR)以及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PVC电缆料老化前后火灾危险性的变化。MCC结果表明,老化后的PVC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增加了56.3%,总热释放量从10.6kJ/g增加到16.8kJ/g,点燃温度也由302℃提前到282℃。TG-FTIR和RTFTIR的分析结果显示,PVC的主要降解产物有水、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PVC达到最大降解速率的温度约为240℃,与MCC、TG的结果相符合。PVC的裂解气体中包含CO2和CO,还有剧毒气体HCl。这些实验数据说明PVC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火灾危险性加大,为老城区电气线路和设备的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别在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石梁岙和凤阳湖设置样地,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柳杉林与针阔混交林全土和不同粒级(0~0.5、>0.5~2.0、>2.0~5.0、>5.0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0~20 cm层全土w(有机碳)(12.84 g/kg)显著高于杉木林(9.98 g/kg),柳杉林(13.93 g/kg)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11.54 g/kg) (P<0.0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w(有机碳)总体上均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 ②与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氧碳)较高,w(烷基碳)、w(芳香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则较低,显示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针阔混交林相比,柳杉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较高,w(烷氧碳)则较低,显示柳杉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好. 与0~20 cm层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20~40 cm层全土w(烷氧碳)均明显降低,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明显升高,有机碳稳定性变好. ③随着粒径的增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的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呈降低趋势,w(烷氧碳)均呈升高趋势,说明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稳定性逐渐变差. 研究显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不同树种组成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粘虫颗粒体病毒PuGV-Ps及其增效因子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PsNPV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粘虫颗粒体病毒不仅能提高粘虫感染PsNPV的死亡率,而且NPV、GV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使粘虫幼虫代谢发育受到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体重减少等.增效因子的增效作用表现在能显著提高粘虫幼虫的死亡率,降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缩短半致死时间LT50.  相似文献   
16.
核受体超家族及其酵母双杂交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大量研究证实:核受体是内分泌干扰的重要作用位点.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生物体内核受体超家族的组成、结构特征、作用模式进行了概括总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干扰核受体超家族最新研究进展给予了评述;对酵母双杂交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核受体超家族和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将酵母双杂交检测技术与核受体超家族研究相结合,建立成组重组核受体基因双杂交酵母体系,应用于多种内分泌干扰效应和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后福岛时代,欧美、亚洲能源消费大国为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刚性需求,不同程度地展开核能工业重启步伐。中国核能工业的重启困难重重,核恐慌依然笼罩,核能基本法依然难产。从一般法律、部门法的价值追求分析可见,核能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包括自由、安全、公平、和谐等方面,其中又以安全价值最为核心,因此建议中国应构建以安全为核心的核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的清洁能源,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的现状,从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几方面对核电进行分析比较,说明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是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建龙  刘海洋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639-2656
核燃料的生产、核电厂的运行、同位素的生产和使用等过程都会产生着大量的放射性废水,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些废水必须经过安全、经济和有效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水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法或这几种工艺的组合.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发达国家已有应用膜分离技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实例,而我国规模化应用的实例还很少见.本文首先介绍了放射性废水的来源及组成,分析了各种放射性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包括化学沉淀法、过滤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生物还原/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蒸馏等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研究与应用现状,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对膜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及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简要介绍了放射性废水处理产生的浓缩产物的最终处理处置,对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核事故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针对目前核电厂面临的积存的低中放固体废物超出暂存库设计容量和时间的困境,分析核电持续发展带来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需求和放射性风险,深入探讨了我国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主要是废物处置责任划分不明确、核电发展与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国家职能存在割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出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选址规划、建立独立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公司、建立和完善放射性废物管理基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