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38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中药制药过程的职业危害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中药制药生产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药生产“机械化”、八十年代的中药制药“工业化”和九十年代提出的以“现代化”为目标的三个阶段。目前中药行业正处于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新发展阶段,制药工艺复杂,制药工序中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中药制药过程,找出其中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工序、环节,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达到降低或消除制药行业作业职业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72.
分子流行病学是一种新兴的并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生物效应和个体易感性效应等流行病方法学的实验检测方法,如接触性生物标记:尿中的代谢物、DNA加合物;蛋白质加合物和彗星实验参数检测的DNA损伤;效应性生物标记: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策核、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HPRT)的突变,编码p53或p21蛋白的肿瘤基因的活化;易感性生物标记:CYP1A1、GSTM1、GSTT1、NAT2等基因的多态性。但无论什么实验都需要人类监测的可靠根据。直到现在仍不能解释基因型、接触性生物标记与效应性生物标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具有很强的时空特性,将WebGIS应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可将空间区域信息和职业危害及监管信息相结合,为政府提供方便、快捷、可视化的职业危害监管依据。由于WebGIS系统空间数据量大、服务器过载、网络传输速度慢等问题降低了系统响应速度,限制了在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用人单位"5级逻辑结构,而WebGIS的功能需求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4级逻辑结构,笔者将WebGIS的空间数据分为"国家-省级-市级-县级"4级分布式存储,有效地解决了WebGIS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同时也满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574.
为使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在初始阶段就纳入科学的管理,通过对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监管模式的探讨,在分析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基本特点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定位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的发达国家和我国目前注册安全工程师发展现状,提出了3种监管模式,即政府监管模式、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和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的监管模式。并且通过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规律性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行业监管模式效力的异同和利弊,最终得出应采用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结合模式的结论。并对完善和规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5.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管手段落后、被动,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效率,但由于应用范围较窄,真正连接企业和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综合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尚属空白。笔者在研究和分析我国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职业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将地理信息、自动监测、网络传输和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于职业卫生领域,研究和开发分层次、多架构,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网络化职业卫生信息系统,并强调该系统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6.
目的:通过对华东、东北、华北、西南4个地区4个省市的1个地方国有集团公司、16个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了解我国地方国有煤矿的职业危害现状。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抽取4个省市的1个地方国有集团公司16个地方国有煤矿,对其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职业危害监测、职业危害防护及健康监护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地方国有煤矿47.06%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采煤工作面总尘浓度平均超标10.7倍,呼尘浓度平均超标4.6倍;职业健康监护岗前体检100%,离岗体检为0,专家抽检尘肺病检出率5.12%。结论:我国地方国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尘肺病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77.
The growing scale and complexity of process industries have brought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to the forefront. As a result, proactive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RRSs) are commonly employ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r mitigating the consequences of potential incidents. Among these strategies, inherent safety, which is a proactive measure of loss preven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RRSs for achieving inherency, as well as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herent safety,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herently safer process design,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for achieving inherently healthier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ier processes. Subsequently, the execution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other RRSs are discussed to highlight the distinctiveness and benefits of inherent safety. Nex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ency assessment tools (IATs) based on available information at different process stages.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ATs are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afety,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followed by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A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o-chemical hazards-based IATs have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yet, which may improve the safety level of process pl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inherency risk reduction. As a way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ater optimized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