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研究了北京市典型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00年6月在北京市主要交通路口之一的崇文门路口,采集了大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样品,并进行了颗粒物质量浓度、离子浓度和元素质量浓度的分析,同时进行了样品采集期间机动车流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6月5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6月6日0∶10-3∶50,ρ(PM2.5)达到最高值.崇文门路口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与机动车流量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交通来源颗粒物是影响交通路口污染水平的首要因素,颗粒物中Al,Ca,Fe和Mg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行驶载带的道路可扬尘,而Cu,Pb等元素主要来自机动车的排放.还指出了今后进行该类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北京市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特征.通过对2000年6月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市崇文门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中非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总体上非烃类化合物主要富集在粒径较小的粒子中,细粒子中的非烃类化合物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白天ρ(非烃类化合物)随机动车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夜晚机动车流量减小,但ρ(非烃类化合物)却高于白天,显示出大型柴油车的主要影响和贡献;非烃类化合物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酞酸酯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并对交通路口大气颗粒物中酞酸酯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对北京市2003-09~2004-07的10个月空气中的TSP样品进行了连续采样,周期为1次/周.分析了15种3~7环的PAHs,其中以4~5环为主.∑PAHs浓度及BaP的最大值分别达到705 ng/m3和52 ng/m3;春夏秋冬4季∑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6 ng/m3,16 ng/m3,52 ng/m3,268 ng/m3;BaP的4季平均浓度分别为2.8ng/m3,0.23 ng/m3,3.3 ng/m3,16ng/m3;采暖期∑PAHs平均浓度为非采暖期的9.5倍.在所分析的3种气象条件中,降水能够明显降低PAHs的浓度;非采暖期的PAHs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采暖期的浓度与温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采暖期风速水平的增加会导致PAHs浓度的下降,而非采暖期不同环数的PAHs和风速水平的关系各异,3环的PAHs浓度随风速水平增加而增加,4、5环的PAHs浓度变化不大,6、7环PAHs随风速水平的增加而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64.
采集韶关市PM10和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析了16种PAHs在PM2.5中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16种PAHs在PM10和PM2.5中分布的差异.结果显示:PAHs在PM2.5中的季节性分布具有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的特点,且苯并[a]蒽、苯并[k]荧蒽、苯并[c]芘、苯并[a]芘、荧蒽等在一年四季含量均较高;在空间上的分布显示交通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休闲区.PAHs在PM2.5中的分布明显高于在PM10中的分布,在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季节和区域,PAHs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5.
深圳市大气中全氟化合物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探究深圳市大气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残留特征,基于负载XAD-4的PUF膜被动采样器采集了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深圳市12个位点的大气样品,分析了大气中7种挥发性PFCs和15种离子型PFC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深圳市大气中ΣPFCs平均浓度为79.0 pg·m-3(23.7~157 pg·m-3),以挥发性PFCs为主.8∶2氟调聚醇(fluorotelomer alcohol,FTOH)、6∶2 FTOH和全氟戊酸(perfluoropentanoic acid,PFPe A)、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分别是挥发性和离子型PFCs的主要组分.深圳市大气中挥发性和离子型PFCs的空间分布相同,均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此外,6∶2 FTOHs、8∶2 FTOHs、PFPe A、PFHx A和PFOA与PM_(2.5)、PM_(10)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PM_(10)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66.
大气颗粒物的源成分谱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国内外大气颗粒物排放源成分谱研究情况,对排放源的分类、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和测定、各类排放源的成分谱组成、研究情况以及排放源的标识元素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A survey was made in an area of 28 km2 around the outlest of Ipanema's submarine outfall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raw domestic sewage effluent on coastal waters.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dissolved oxygen,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ther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monthly for 15 months. Copper and lead concentrations were also determined for two of the samplings.

The outfall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18 years, and the parameters measured within the observation area appear to be in steady state. From the observed radial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within the survey area, a real extension of the steady stat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nd of sewage-derived nitrogen was estimated. the stationary cloud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was about 150 km2. From its total inventory and the discharge rate, a mean residence time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sea of 56 days is estimated, prior to their being decomposed by bacterial action or settling to the bottom. for sewage derived N (as ammonia or nitrate), the steady state amount (above background)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60 km2 and leads to a mean residence time of 5 ± 1 days in the ocean. Phosphorus is readily absorbed by the phytoplankton.

The presenc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s established by cold upwelling waters controls the dispersion of the sewage material and the rising of the sewage plume to the surface waters.  相似文献   
68.
柳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柳州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PAHs,比较了柳州市各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及污染源。  相似文献   
69.
李峰  石辉 《生态毒理学报》2014,9(1):127-132
通过气管滴注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2.5)对运动大鼠行为学及不同器官的毒性作用,探讨PM2.5暴露对运动状态下机体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32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EC)、低剂量PM2.57.5 mg·(kg·bw)-1+运动组(LPE)、中剂量PM2.515 mg·(kg·bw)-1+运动组(MPE)、高剂量PM2.530 mg·(kg·bw)-1+运动组(HPE)。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后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利用卒中指数对运动过程中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并测定大鼠肺、肝脏、股四头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核转录因子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B,NF-κ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浓度。与运动对照组相比,3个暴露组中大鼠的卒中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M2.5暴露组GSH-Px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S,NF-κΒ和MCP-1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呈现出剂量相关性。急性PM2.5暴露可对大鼠行为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不同器官的抗氧化及免疫指标发生改变,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造成某些生理损伤。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NH_4~+、 NO_3~-、SO_4~(2-)及金属等组分在水溶性提取液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参照PM_(2.5)样品提取液浓度,模拟配制与3级以上PM_(2.5)样品提取液中主要组分:硫酸盐、硝酸盐、氨盐相同浓度的溶液,同时选取与PM_(2.5)可溶性提取液发光抑制率相关性较强的铅、锌,配制不同浓度级别模拟溶液,测试各单一组分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抑制率及其混合溶液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基于毒性单位法(TU)、相加指数法(AI)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评价了混合体系联合影响的作用类型。结果表明,与3~6级PM_(2.5)可溶性提取液中硫酸氨、硫酸氢氨、硝酸氨、硫酸锌和硝酸铅浓度相同的模拟溶液对发光细菌的发光没有抑制作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PM_(2.5)主要组分混合体系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混合溶液中,对发光细菌的光抑制均为硫酸氢氨的独立作用,硫酸锌与硝酸铅的混合体系,锌和铅对发光细菌的联合影响效应表现为协同,硫酸氨、硝酸氨、硫酸氢氨与硫酸锌、硝酸铅的多元混合体系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