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8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硅酮母粒作为两相分配体系中的固态非水相(SNAP)来处理氯苯废气,从细胞表面疏水性(CSH)、菌体表面胞外多聚物(EPS)和电子传递体系(ETS)来探究硅酮母粒的加入对微生物特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在1 h内可捕集70%左右的氯苯,5次回收再利用的硅酮母粒在两相体系中对氯苯的去除率仍在99%以上;在较高的初始氯苯浓度下(10 mmol·L-1),两相体系中的ETS活性可达到112 mg·g-1·h-1,而在单相体系中未检测到ETS活性;两相体系中EPS量较于单相体系也有所提高,并且EPS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是单相体系的2.3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SH,使菌体更趋向于粘附在固/液界面,提高了传质效率;CSH总体上随硅酮母粒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2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2.
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和778个农业气象站点农作物生长发育数据,提取并统计了中国冬麦区265个国家气象站点麦收期连阴雨频率、最长连阴雨日数和最大过程雨量。通过构建“灾害胁迫-暴露-适应”的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年中国166个地级市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灾害风险主导因子进行风险防范分区。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连阴雨灾害胁迫的带状递减特征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灾害胁迫等级整体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灾害暴露和适应等级呈现出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的暴露等级相对较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其周边区域。2)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灾害中等以上风险的区域占冬小麦播种地市的73%,2 226.23万hm2的冬小麦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的胁迫中。3)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热点区域以灾害胁迫-适应主导和适应能力主导为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提升区域适应能力是降低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开采沉陷引起的环境损害评价是环评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现有预计软件基本不适应在大面积环评工作中开展沉陷预计工作。针对现有问题,以矿区钻孔数据为基础,基于Delaunay三角形剖分算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地表沉陷预计模型。通过设计对比试验,验证了新建模型预计结果较传统的预计方法更加符合实际地表沉陷情况,预计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将该模型运用到工程实例中,可以节省人力资源,使煤矿生态环评从原来以定性分析、半定量预计为主的状况,提高到以定量预测为主的高度,更好地为矿区生态环境保服务。  相似文献   
64.
匡恒  马传明  和泽康 《环境工程》2016,34(2):133-13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质环境风险评价作为缓解日益严峻的人地矛盾,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的有效措施,对城市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开封市的城市规划,将不同类型功能区作为评价对象,建立了地质环境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通用的风险评价模型对开封市地质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开封市高风险区面积占1.21%;次高风险区面积占11.89%;次低、低风险区面积占86.9%。根据评价分区结果,提出了功能优化和风险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65.
Abstract

Effects of azadirachtin (isomer A, AZ‐A) and tebufenozide (TF) on freshwater alga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indoor aquatic microcosms. AZ‐A and TF were dos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o 10‐L microcosms. Chlorophyll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the alga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insecticides in water and algae were monitored at intervals of time up to 20 d. Chlorophyll and protein contents in algae were inhibited at treatment levels of 3.0 and 4.5 μg AZ‐A/mL, whereas at 1.5 μg/mL, the chemical stimulated the chlorophyll production. The partition of AZ‐A between water and algae was reversible, and the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 was low. In contrast, TF dosed at 0.25 to 0.75 μg/mL stimulated algal growth, probably due to its utilization of carbonaceous and nitrogenous intermediates and other breakdown products of TF as nutrients. The BCF was high and the organism functioned as a sink for the chemical. Extension of the laboratory findings to complex outdoor syst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6.
韦丽萍  冯建舫 《环境化学》1998,17(5):457-461
本文测定了甲黄隆,氯黄隆,苄嘧黄隆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取代磺胺和取代氮杂环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容量因子、分子连接性指数、Leo碎片常数与分配系数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建立了估算磺酰类除草剂及其降解产物的疏水性方程。  相似文献   
67.
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采用温室水培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高羊茅、三叶草等5种植物根亚细胞中菲的分配作用.结果表明,经144h培养,随着培养液中菲平衡浓度由0.056mg·L-1增至0.39mg·L-1,黑麦草根、细胞壁、细胞器中菲的含量分别从26.85、20.01和36.19mg·kg-1增大到56.91、49.54和59.77mg·kg-1,富集系数则分别由357.14、479.49和649.25L·kg-1降低到145.92、127.04和153.26L·kg-1.黑麦草根及亚细胞组分中菲的含量大小为细胞器根细胞壁,其中细胞器中菲含量要比细胞壁高21%~163%.水中菲的起始浓度均为1mg·L-1时,144h后,供试5种植物根细胞器中菲的含量(48.64~145.2mg·kg-1)均大于细胞壁(15.86~74.49mg·L-1).5种植物根亚细胞中菲分配的比例大小顺序为细胞器细胞壁可溶部分;其中,根内46%~53%和31%~40%的菲分别分布在细胞器和细胞壁中.  相似文献   
68.
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进程,势必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的研究工作。理论上,水、土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互相依赖和关系密切的系统;同时,水生态毒理及其质量基准研究起步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因此,从水质基准来推导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从土-水系统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行为两方面简要阐述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然后,扼要介绍了平衡分配(Eq P)理论及其在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的应用;之后,从Eq P方法的不确定性、毒理数据选用的争议性、Koc的局限性和分配系数的确定方法选择性等方面,探讨了平衡分配法在土壤环境质量基准研究中应用的瓶颈问题;最后,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9.
太子河流域莠去津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磊  张依章  张远  朱鲁生  王志强 《环境科学》2014,35(4):1263-1270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了莠去津(atrazine,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悬浮物和地下水中的含量水平,以及AT在该流域水体环境中的分布特征与环境行为,并对地表水中的AT污染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ρ(AT)为0~734.0 ng·L-1,悬浮物中ω(AT)为0~1 496.6 ng·g-1,地下水中ρ(AT)为30.0~245.0 ng·L-1,其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35.3 ng·L-1、382.9 ng·L-1和104.4 ng·L-1.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lg koc)介于3.50~4.14,表明悬浮物的吸附是水体中AT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AT在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体中(水相和悬浮物相)的通量介于1.5~184.7 mg·s-1之间,最高值出现在中游地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中AT的生态风险很小,95%以上的物种能够得以保护,但太子河流域地表水中AT的残留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0.
李海燕  段丹丹  黄文  冉勇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2):2963-2972
分别于2011年4月(春季)和2011年9月(夏季)采集珠江广州河段及东江东莞河段表层水体样品,对该区域表层水体中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固液分配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及东江东莞河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浓度春季高于夏季.藻类有机碳是该水环境有机碳的主要成分.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以及叶绿素a(Chl a)含量是控制水体PAHs浓度的主要因素,说明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程度可以通过增长的浮游生物量来影响多环芳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继而影响其环境行为和归宿.多环芳烃在水/颗粒物间的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log Koc)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 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其斜率是夏季大于春季,可能与多环芳烃的非平衡吸附有关.多环芳烃同系物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PCA)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煤和生物质的混合燃烧,并且PAHs的来源未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通过本研究我们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该流域多环芳烃的时空分布状况,固液分配及其可能的来源,并且为珠江广州河段及东江东莞河段多环芳烃污染的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