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249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HBA—100型标准消解器代替GB11914—89标准分析方法中的加热回流冷凝装置进行化学需氧量测定,具有精确、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能节能,减低电力负荷,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湖北田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麻石(文丘里)水膜除尘工艺在沸腾炉烟气除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文丘里)水膜除尘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加装U型布水装置和采取间歇性用水冲刷灰垢的措施,解决了烟道内壁水、气界面处的结垢问题,替换了人工除垢,且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了环保要求,其回收的烟尘通过外销又取得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3.
一种高柔结构的减震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高柔结构减震装置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柔结构减震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原理分析和计算。为了检验该高柔结构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在大型结构振动台上进行了模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减震装置的约束作用,增加了系统的刚度,系统共振频率略有增大,该减震装置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最后,对该减震装置在灾害救生方面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4.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阐述了实施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应用,信号采集与处理以及损伤检测的方法和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神经网络法在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和概率神经网络等新型网络的损伤诊断方法,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5.
一种新型快速密闭装置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快速密闭装置的化学组成、性能、特点及其作用 ,在实际矿井中进行了对自然发火巷道的封闭和模拟火灾的封闭应用试验 ,研究了快速密闭的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 ,该快速密闭装置贮存稳定性好 ,使用该装置建立密闭墙 ,轻便快捷、密闭性优良。试验研究的结果为快速密闭在煤矿井下的推广及应用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小波分析的声发射信号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波分析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分析处理方法,可对任意信号,信号的任一时刻、任一频段进行时频分析。将小波分析用于声发射信号处理,有助于声发射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7.
脱硫工艺对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几种脱硫装置的应用对后续电除尘器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脱硫装置,对电除尘器的设计,运行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建议,从而为不同脱硫工艺下电除尘器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参与。  相似文献   
128.
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电荷感应信号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采用非接触方式、高放大倍数、高效率的电荷传感器,并给出了电荷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技术指标。利用研制的电荷传感器对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变形破裂过程中会产生电荷感应信号,并能够被研制的电荷传感器检测到;电荷感应信号是瞬时脉冲的;随着加载应力水平的增加,电荷感应信号强度增强,在峰值应力前,电荷感应信号强度达到最大值;在破裂面接收到的电荷感应信号较强,主破裂面接收到的信号最强,因而电荷的产生和岩石的破裂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正在探索的检测岩石破坏过程的手段之一,电荷感应方法应是一种很具潜力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9.
为了实现矿山复杂微震信号的自动高效识别与分类,保证后续微震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运用梅尔倒谱系数法,将原始的4种微震信号(岩体破裂、爆破振动、电磁干扰和钻机凿岩)转化为梅尔标度上的非线性频谱,再转换到倒谱域上,结合其在时域上的差分得到1组24维的特征参数向量,利用这些特征参数向量训练构建各类事件对应的混合高斯隐马尔可夫识别模型,进而实现对微震信号的自动识别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基于梅尔倒谱系数的微震信号识别分类方法对矿山实际微震数据进行测试,微震事件的识别分类准确率达到92.46%,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实现微震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0.
Objective: Although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raffic accident fatalities to decrease them as a matter of public health, such factors have not been fully identified.

Methods: Using a large-scale data set of ambulance records in Osaka City, Japan,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traffic accident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hospitals by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personnel from 2013 to 2014. In this study, prehospital death was defined as that occurring at the scene o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mmediately after hospital arrival. We assessed prehospi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hospital death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b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This study enrolled 28,903 emergency patients involved in traffic accidents, of whom 68 died prehospital. In a multivariate model, elderly patients aged ≥75 years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4.3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29–8.23), nighttime (AOR = 2.75; 95% CI, 1.65–4.70), and type of injured person compared to bicyclists such as pedestrians (AOR = 9.58; 95% CI, 5.07–17.99), motorcyclists (AOR = 2.75; 95% CI, 1.21–6.24), and car occupants (AOR = 2.98; 95% CI, 1.39–6.40)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hospital death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In addition, the AOR for automobile versus nonautomobile as the collision opponent was 4.76 (95% CI, 2.30–9.88).

Conclusions: In this population,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hospital death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were elderly people, nighttime, and pedestrian as the type of patient. The proportion of prehospital deaths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was also high when the collision component was an automob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