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27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374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农业生产中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间的相互作用的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们参与控制的自然与生物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主要载体 ,它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及其与自然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科学的评价该系统的集约化程度是耕地、劳动力和资金等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耕地保护有关政策的关键内容 ,将为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增长特点 ,利用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全要素生产函数 ,导出以科学相关的资源生产率为基础的耕地经营的集约度和以资源数量变化相关粗放度的测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经营模式评价模型。并对江西临川耕地生态经济系统集约经营模式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672.
基于PSR框架,建立福建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压力指标3项,状态指标4项和响应指标2项.利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在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欧式贴近度对省的9个设区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好与最差的年份不尽相同,同时宁德市可持续利用水平最好,厦门市最差,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并对各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73.
在济宁城区采集近地表大气降尘及不同污染端元样品,系统分析了大气降尘和污染端元元素含量特征,并对降尘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燃煤、汽车尾气、交通、建筑等不同污染端元中元素含量差别明显,燃煤尘中As、Cd、Cu、F、Pb、S、Se等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端元尘,且明显高于降尘,对环境影响最大,而建筑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济宁市近地表大气尘中Cd、Pb、Se、Zn、Hg、CaO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d、Pb、Se、Zn主要来源于企业燃煤,贡献率26.32%,这些元素高含量区与燃煤污染源空间分布相吻合;CaO与交通扬尘产生的二次污染有关,贡献率10.06%,Hg主要源于汽车尾气排放,贡献率8.12%;而降尘中As、Cr、F、Ni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土壤粉尘的沉降(自然源),贡献率30%,这4种污染源是济宁市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自然来源的As、Cr、F、Ni具有较小的富集系数,且相关性较好;而受人类活动影响的Cd、Pb、Se、Hg等元素具有较大富集系数或变异系数,在空间分布上与污染源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74.
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地铁应急疏散情况下人员恐慌程度,建立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首先根据恐慌心理量表和调查问卷得到恐慌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分类,并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值。在北京地铁军博站进行应急疏散模拟试验。根据试验数据修正模型中相关事故经历因素,得到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最终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地铁应急疏散恐慌程度受年龄、携带行李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程度、相关事故灾害经历等人员个体因素,以及人员密度、疏散环境复杂程度、事故灾害发生位置等环境因素影响。应急疏散恐慌程度模型计算结果和应急疏散模拟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675.
简要介绍了特种个体防护用品(装备)生产制造许可及安全标志管理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特种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安全标志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在目前安全标志使用中仍有欠缺,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76.
将承载力理论应用到酸沉降研究中,建立了土壤酸沉降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济南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以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确定土壤外界压力及内部缓冲能力的基础上,计算了土壤酸沉降承压度.以承压度作为评价指标对济南市土壤酸沉降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将承压度大于1定义为超载,结果表明,2005-2010年济南市S沉降超载区域大多分布在南部部分植被区域及北部部分耕地区域,超载的主要土壤类型为潮土;N沉降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部分植被区域,各主要土壤类型N沉降承压度平均值均小于1.评价方法借助于遥感数据,能够满足区域土壤酸沉降承载力评价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需求,是对土壤酸沉降常规研究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677.
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煤矿奥灰岩岩溶水类底板突水评价模型。选取煤层底板的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密度、褶皱、断层导水性、岩体的裂隙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水压、含水性、岩溶含水层发育情况、强水源补给情况)、底板隔水层条件(隔水层厚度、岩石力学强度以及隔水岩层的完整性)、开采条件(采厚和采深)4个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作为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判别指标;根据指标值的类型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级和赋值,建立评判集,进而构建单指标测度函数。将13个突水评价指标值代入单指标测度函数计算得到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利用信息熵理论获得各判别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利用该方法对肥城矿区14个地质块段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结果与矿山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78.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既要考虑技术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也要兼顾工程建设-运行成本.以我国近20 a来农业(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控制具有代表性的73种技术为对象,根据指标(总氮、总磷、氨氮、COD削减率,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完整性等因素初步选择了12种技术,采用层次-灰色关联度法选择兼顾污染物削减率和成本的最适技术.结果表明:种植业污染控制技术中以农田排水植物-微生物复合处理技术为最好,其次是生态拦截沟渠技术;畜禽养殖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中以养殖废水土地渗滤处理系统为最好,其次是人工湿地技术;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技术中以组合填料序批式生物膜法为最好,其次是生物-生态复合处理技术.针对太湖地区实际情况,生态拦截沟渠技术更适合该地区农田排水污染控制,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可用于太湖上游地区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组合填料序批式生物膜法可以用于水产养殖排水处理.所提出的层次-灰色关联度法可满足兼顾污染物削减和工程建设-运行成本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比选和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679.
付云鹏  李燕伟  徐琛  王毅 《环境工程》2017,35(4):160-164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具有健康风险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在土壤中被频繁检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可以在同一条件下同时检测环境中多种PAHs,然而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需要研究针对某一种PAH更加精准的HPLC检测条件。以常见的PAHs——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乙酸、丙酮、乙醇和甲醇为溶剂配制了0~60 mg/L的芴溶液,用HPLC法检测溶液中的芴,在不同条件下得到了相关系数为0.9990~1.0000的标准曲线;研究将芴附着到土壤及将其从土壤中提取时机械振荡时间对4种溶剂提取芴的影响,得出附着最佳振荡时间为10 h,提取最佳振荡时间为1 h;探究了机械振荡法提取土壤中的芴时4种溶剂的提取率,提取率为乙酸>丙酮>乙醇>甲醇。  相似文献   
680.
The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N,N-diethyl-3-methyl benzoyl amide(DEET) and ibuprofen(IBP) by the ultraviolet irradiation(UV)/chlorine process and subsequent post-chlorination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UV/H_2O_2 process.The pseudo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s of the degradation of DEET and IBP by the UV/chlorine process were 2 and 3.1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by the UV/H_2O_2 process, respectively, under the tested conditions. This was due to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of both reactive chlorine species U(RCS) and hydroxyl radicals(HO) in the UV/chlorine process. Trichloromethane, 1,1,1-trichloro-2-propanone and dichloroacetic acid were the major known DBPs formed after 90% of both DEET and IBP that were degraded by the UV/chlorine process. Their yields increased by over 50%after subsequent 1-day post-chlorination. The detected DBPs after the degradation of DEET and IBP comprised 13.5% and 19.8% of total organic chlorine(TOCl), respectively, and the proportions increased to 19.8% and 33.9% after subsequent chlorination,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the UV/H_2O_2 process accompanied with post-chlorination, the formation of DBPs and TOCl in the UV/chlorine process together with post-chlorination was 5%–63% higher,Ulikely due to the generation of more DBP precursors from the attack of RCS, in addition to 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