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6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581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362篇
综合类   1252篇
基础理论   503篇
环境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126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20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6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17篇
  197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固定源可凝结颗粒物稀释采样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进入大气环境后稀释降温,气相中部分饱和蒸气压较低的组分转化为可凝结颗粒物,这部分颗粒物在固定源烟气颗粒物监测中通常被忽略.为评价固定源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情况,本文设计开发并评测了一套稀释采样器.稀释采样器稀释比在10:1~40:1范围内,混合停留时间为5~10 s.实验室评测结果表明,稀释气颗粒物背景值低((~0.1±0.08) 个·cm-3),稀释采样器气密性良好,烟气和稀释气能够均匀混合,颗粒物损失较少,细颗粒物 (PM2.5)损失在5%以下.本稀释采样器能模拟烟气与环境空气混合降温过程,可用于固定源可凝结颗粒物的测量.  相似文献   
13.
Hydrilla verticillata(waterthyme)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phytoremediation in arsenic(As) contaminated water.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phytoremediation,this study conducted a series of orthogonal design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optimal conditions,including phosphorus(P),nitrogen(N),and arsenate(As(Ⅴ))concentrations and initial pH levels,for As accumul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using this aquatic plant species,while also analyzing As species transformation in culture media after 96-hr exposure.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were used to identify both the effect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ir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is purpose.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N and P significantly impacted accumulation,and N was essential in As species transformation.High N and intermediate P levels were critical to As accumul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by H.verticillata,while high N and low P levels were beneficial to As species transformation in culture media.The highest total arsenic accumulation was(197.2±17.4) μg/g dry weight when As(V) was at level 3(375μg/L),N at level 2(4 mg/L),P at level 1(0.02 mg/L),and pH at level 2(7).Although H.verticillata is highly efficient in removing As(Ⅴ) from aquatic environments,its use could be potentially harmful to both human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due to its release of highly toxic arsenite.For cost-effective and ecofriendly phytoremediation of As-contaminated water,both N and P are helpful in regulating As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plants.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国土空间和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积极响应,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和提升成为必然要求。在介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要求决定了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转型。从工作理念、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整体综合理念滞后、理论基础体系欠缺、技术支撑相对薄弱、体制机制不尽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新时代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主要策略包括强化系统思维、提升理论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完善机制建设等内容,以期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我国的规划体系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语境,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已从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协调。如何将基于“三生空间”概念的传统国土空间认知提升到丰富文化脉络、生态特征、生活基础的复合魅力国土空间,如何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侧重,杜绝对单一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是国家和地方面临的共同重大主题。结合国土空间在历史与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表征和形成原因,在回溯空间认知过程、反思空间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魅力国土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魅力国土空间的关注焦点,从区域发展平衡、管控弹性调整、空间要素流动、发展目标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魅力国土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旅游规划的定位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智  朱鹤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7):1541-1555
我国已经迈入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的空间治理新时代,对各专项规划的管控约束性更严、技术性和衔接性要求更高。为此,本文重新审视了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地位,并基于产业专项性和空间融合性特征,将旅游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协调规划、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以旅游发展规划为示例,提出了六大转型:规划理念从无限思维向边界思维、融合理念和空间思维转变,编制思路从甲方意志向市场导向转变,规划内容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技术路线从概念逻辑向空间逻辑转变,规划方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规划技术从缺乏技术到技术融合转变以期推动旅游规划衔接和融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引领中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样设计是土壤有机碳研究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论文对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进行抽样样本代表性评价,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样点布设效率,结果表明:1)高塬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4 km,网格布点法较随机布点法和联合单元布点法效率分别提高64.3%和31.8%;2)平原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网格布点法,采样点布设格网间隔2 km,网格布点较随机布点和联合单元布点效率分别提高64.8%和128.8%;3)丘陵区合理采样布点方法应为联合单元布点法,样点布设密度为1个/1 314 hm2,联合单元布点较随机布点和网格布点效率分别提高205.8%和29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环境振动试验的可靠性。方法以某典型钛合金蜂窝夹芯壁板试验件为例,提出一种模拟试验件动力学边界条件的试验方法,在试验件周围引入弹性连接件,再通过刚性转接工装与振动台台面连接,以试验件在试验安装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及振型节线位置为优化目标,以弹性连接件的外形尺寸及厚度为优化变量,对弹性连接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模拟试验件真实的动力学边界条件。结果弹性连接件的优化设计使得试验件在试验安装状态下前两阶共振频率与试验要求相差小于8%,而且振型节线位置与试验要求基本重合,达到了模拟试验件真实动力学边界条件的设计目标。结论对于壁板类试验件,在传统刚性夹具的基础上引入弹性连接件的试验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试验件真实动力学边界条件,提高环境振动试验的可靠性,并且这种方法对试验费用及试验周期影响较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快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方法分析橡胶材料及Mooney-Rivllin橡胶本构模型特点,介绍橡胶减振器应用特点及隔振设计的相关理论,采用Mooney-Rivllin模型模拟橡胶材料的力学特性,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在设计初期保证减振器的刚度特性。结果在某设备减振设计中,采用单轴拉压曲线获取了橡胶材料的Mooney-Rivllin模型参数,以减振器的部分结构尺寸为设计参数,减振器的三向刚度为设计目标,获取了三轴向频率近似相等的隔振系统(轴向频率40 Hz、径向频率40.9 Hz)。通过试验测试,减振系统频率与试验值差别较小,其中轴向差别为2%,径向差别为1%。结论通过引进有限元优化技术,采用合理的橡胶本构模型,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加速了橡胶减振器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标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实践与系统分析,识别出内部审核策划阶段的关键环节,提出审核范围确定、审核计划和抽样方案制订的技术方法,为有序高效地实施内部审核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