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体膜分离技术已逐渐成为成熟的化工分离单元。目前常见的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机理有两种一是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二是气体通过无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该技术在锦西石化分公司聚丙烯装置有机蒸汽膜法回收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丙烯回收率为98%,每年可多回收丙烯850t左右,价值382.5万元。在石油炼制行业,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高效、环保的分离技术,有其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陶瓷膜处理油田外排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启贤  吴静  许裕金  陆正禹 《化工环保》2002,22(6):324-327,366
对利用聚丙烯纤维和陶瓷膜过滤来处理某油田外排废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丙烯纤维的除油能力、陶瓷膜过滤去除COD的机理、反应装置的运行参数和处理效果。现场试验表明:聚丙烯纤维吸油能力强,可达0.94kg/kg以上,可把中的含油量从20-35mg/L降到10mg/L以下;三级串联陶瓷膜过滤能将油田废水的COD从300-350mg/L降到150mg/L以下;在操作压力为0.1MPa下,稳定运行的三级陶瓷膜过滤器各级的通量分别为0.23、0.14和0.15m/h;通量小和膜污染后的再生是该处理方法在油田废水中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3.
聚丙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塑料之一。为了克服聚丙烯脆性大的弱点,人们发展了多种方法来增韧聚丙烯,其中聚丙烯和聚烯烃弹性体共混是常用的改性聚丙烯的方法。本文介绍了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较为普遍接受的增韧理论,并对近年来国内外聚烯烃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金陵石化塑料厂聚丙烯装置尾气排放隐患治理情况 ,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65.
为改善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的力学和阻燃性能,合成一种新型氢氧化镁协同阻燃试剂聚二(乙醇)磷腈,并制备聚磷腈/氢氧化镁复合阻燃材料。用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仪(H-NMR)研究阻燃剂聚二(乙醇)磷腈的化学结构,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氧指数测定仪,研究聚磷腈/氢氧化镁复合阻燃材料添加量对聚丙烯的结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阻燃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且能使聚丙烯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结果主要归功于聚磷腈不仅起到协同阻燃作用,而且还作为氢氧化镁的分散剂,提高了氢氧化镁粒子在聚丙烯中的分散度及界面结合力。  相似文献   
6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在聚丙烯(PP)纤维表面,再用二乙烯三胺(DETA)胺化,制得PP-g-GMA-DETA螯合纤维,并应用于含铅模拟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初始Pb2+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速率很快,15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约为24.83 mg/g;随溶液pH的增加吸附量先迅速升高后保持平稳,在溶液pH为5.0时达到25.37 mg/g;随初始 Pb2+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迅速上升,当初始Pb2+质量浓度达到60 mg/L后,吸附量增长缓慢,最终保持吸附平衡。PP-g-GMA-DETA螯合纤维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饱和吸附量为31.40 mg/g。  相似文献   
67.
通过体系紫外吸收和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溴甲烷(CHBr3)、三氯甲烷(CHCl3)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HBr3和CHCl3均对BSA的内源荧光具有静态猝灭作用,其中CHBr3与BSA的结合强于CHCl3.Fe3+,Al3+和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也使BSA的荧光强度降低,与BSA的结合的强弱依次为:聚丙烯酰胺Fe3+Al3+.在二元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Fe3+,Al3+和聚丙烯酰胺对BSA-CHBr3(CHCl3)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e3+,Al3+和聚丙烯酰胺的存在使BSA-CHCl3、BSA-CHBr3的结合常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降低的趋势为Al3+聚丙烯酰胺Fe3+.  相似文献   
68.
根据聚丙烯生产装置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人机系统特点,为弥补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不足,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出相关安全因素权重,建立模糊数学评价模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69.
聚丙烯(PP)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密度小、质量轻等特点而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但是聚丙烯容易燃烧,其氧指数只有18左右,且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熔滴,极易传播火焰,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膨胀型阻燃剂(IFR)在阻燃PP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膨胀型阻燃剂微胶囊制备及其微胶囊在聚丙烯中阻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