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科学有效地论证多种方式组合的冷却屏蔽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体表面温度控制的效果,需要对冷却系统及人体敏感部位发热量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5名健康男性的高温测试,探究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表温度的变化,得出胸部、背部及额头为热量最高部位,并构建以“人体-降温屏蔽服-外界环境”为主体的冷却系统数值模型,对不同环境中的屏蔽服冷却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穿戴冷却屏蔽服时人体躯干部分的温度分布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屏蔽服中靠近胸部、背部部位引入相变材料和风扇,均可帮助人体降低体温,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铁路线,以某化工厂距离高铁路线最近的丙烯球罐为例,提出丙烯球罐泄漏最小隔离区域划分方法以及2种保护高铁线路方案,利用重气扩散模型和定量风险评价(QRA)软件分别进行丙烯扩散模拟、爆炸模拟,并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保护层分析(LOPA)。结果表明:球罐发生泄漏及火灾爆炸等事故,会给附近铁路线带来严重破坏;丙烯泄漏或球罐因周围其他设备设施或可燃物质着火而温度升高时,保护措施不足;隧道的安全可靠性要高于仅设1道防爆墙,隧道长度需覆盖最小隔离区域的可及范围,在扩散区域内也需设立普通挡墙,在极度危险情况下,需要实施高铁停开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在对全国部分重点产煤省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战时火力发电厂重要目标分类防护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重要目标防护准则和模糊聚类算法,构建火力发电厂目标评价准则指标体系和模糊聚类模型,实现了火力发电厂重要目标的分类防护,进而选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解决了重要目标在战时防护措施选择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战时火力发电厂的生存能力;通过模糊聚类模型实现分类防护,不仅有利于提高重要目标防护效率,而且使得防护资源少、力量弱,供需突出的问题得以改善,同时,在应对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助于保护发电厂的生产能力。通过案例给出战时某火力发电厂的具体防护措施,合理地解决了发电厂重要目标和关键部位的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纤维是从化学纤维演化而来,是指耐高温、耐气候、耐化学腐蚀、质量轻、强度高、模量高的特种纤维材料。本文结合几种典型的高性能纤维的具体性能,对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从而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增强个体防护装备对人体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劳动防护服的号型设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劳动防护服号型》是各类劳动防护服制作中广泛使用的基础性国家标准,依据当前劳动者人体尺寸的统计分析和企业劳动防护服生产供应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服装号型,以符合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增强劳动防护服的舒适性功能。  相似文献   
17.
The moisture from skin sweat and atmospheric water affects the 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 provided by multilayer protective clothing. Four levels of moisture content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moisture on thermal protection under dry (thermal radiation) and wet (thermal radiation and low-pressure steam) heat exposure. Also, the role of mois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xposure tim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kin heat flux and Henriques integral value. The addition of moisture to a fabric system was found to result in differences in second-degree and third-degree skin burn times. When moisture is added to a fabric system, it both acts as a thermal conductor to present a negative effect and provides a positive effect owing to thermal storage of water and evaporative heat loss.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f moisture are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thermal exposure time,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presence of hot steam.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agricultural formulations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ologies are now the most use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enorm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ies which allow us to produce formulations tailor made to reach the target and fitting our toxicological requirements. This lecture is devoted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on of an active ingredient for microencapsulation and to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various techniques used today in commerçai microencapsulated formulations.

Resources are increasingly allocated into microencapsul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by many agrochemical companies. Therefore the next 20 years should continue to yield innovative ideas includ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ual formulations on the market. Some of this new ideas are applied by our company in order to modify or improve those properties playing the key role in the intent for targeted activity:

√ Recombination during production or upon storage.

New protective colloides

Dermal toxicity (LD 50) ‐ secondary protective colloides.

√ Release rate parameters.

Modification by the change of mobility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 from the core (solvent or fluid type) affecting transit time and therefore LD 50 values.

√ Oral toxicity (LD 50).

Graft copolymers irreversibly adsorbed to the capsule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标准或规范仍在推荐使用接零保护(TN系统),这是一种人为增大故障电流、以过流保护装置(过流保护断路器或熔断器)对漏电进行防护的方法.在漏电保护器RCD广泛应用的今天,完成漏电防护的首要装置是RCD,而不再是过流保护装置.通过基于RCD的漏电防护水平评价和对本质安全性的综合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接地保护(TT系统)比接零保护(TN系统)更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昌市大气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揭示了大气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从宏观上提出了保护大气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