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21篇 |
免费 | 1085篇 |
国内免费 | 6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31篇 |
废物处理 | 165篇 |
环保管理 | 600篇 |
综合类 | 2858篇 |
基础理论 | 505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62篇 |
评价与监测 | 525篇 |
社会与环境 | 193篇 |
灾害及防治 | 3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53篇 |
2021年 | 272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10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252篇 |
2016年 | 274篇 |
2015年 | 260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317篇 |
2012年 | 449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13篇 |
2007年 | 338篇 |
2006年 | 304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密切值法与污染损失率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密切值法和污染损失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评价步骤。通过实例分析,得出这两种方法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利用密切值法对各个决策目标进行质量排序,再利用污染损失率法计标出各污染物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并对决策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应用,能全面地进行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522.
根据现有国家标准方法,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在保证了实验数据准确度的前提下,在样品量大和时间紧的情况下,可缩短回流时间,提高分析效率,作到保质保量。 相似文献
523.
用硝酸银滴定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高浓度的考核已知样及低浓度的考核未知样,均合格。说明两种方法都能满足水和废水中氯化物(Cl^-)测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4.
525.
改进的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多指标的特点,且各指标的属性、重要程度和可比性都不相同,使得方案比选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通过采用适应不同环境的分辨系数和基于信息熵的权重计算,来改进灰色关联投影方法,使得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准确。最后用实例论证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6.
应用改进密切值法进行地表水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密切值法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引入目标差值率和虚拟优点、劣点的概念,对密切值法进行了改进.将改进后的密切值法应用于地表水环境综合评价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实用,且从评价结果可获许多潜在的信息,是开展地表水流域水环境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7.
论述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为环境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8.
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识别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北京市2000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2个典型代表月(6月和12月)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特征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中ρ(PAHs)分布特征,并同时利用比值法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PAHs的来源进行识别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采暖期ρ(颗粒物)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比例有差别,采暖期、非采暖期ρ(PM10)分别约占ρ(TSP)的0.662和0.734;PAHs具有更明显富集于细颗粒物中的特征;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和机动车污染是PM10中PAHs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29.
华南前震旦纪浅变质岩是一种岩性单调、变形强烈,既不同于中深变质岩又有别于沉积岩的特殊岩类。这种岩类区的填图单位与构造样式的确立不能彼此独立,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的。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填图方法已成为建全区域地层序列、构造格架的关键。由于对这种特殊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在利用常规填图方法完成的多比例尺地质图编制1:25万地质图时应予以慎重对待。实践证明,华南前震旦纪至少存在2-3个世代的叠加褶皱,这是现今区调中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本文对“构造岩带”、“韧性剪切带”、“非史密斯”以及有关前震旦纪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0.
模糊标识指数与对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而适当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青山湖流域为例,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水质指数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6种常用水质评价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标识指数法.该方法结合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的优点,不仅给出水质级别和水功能区达标程度,而且克服了以往模糊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低估污染的严重性及不能评价劣Ⅴ类水质的缺点,更加适用于水质状况的评价.同时,在模糊标准化处理基础上,采用对应分析法,将采样点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山湖流域的总体水质状况以劣Ⅴ类为主,总体水功能区达标率仅10.34%,流域根据受污染情况被分为3个区,Ⅰ区、Ⅱ区、Ⅲ区的主要污染因子分别是TN、NH4+-N与COD、TP.模糊标识指数法与对应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分析流域水质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