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9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399篇
安全科学   1209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386篇
综合类   1273篇
基础理论   36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5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170篇
灾害及防治   4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是企业建立事故应急体系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素和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论述了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是企业建立事故应急体系和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和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冯凯  徐志胜  徐亮 《灾害学》2005,20(3):6-10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进行地震灾害研究,建立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将发挥快速、准确的辅助决策作用.本文剖析了小城镇地震应急反应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了灾害空间的概念,并提出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及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方案.在基础信息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城镇地震数字仿真与应急调度系统,实现了基于地震数字仿真结果,在相关数据库支持下进行地震应急调度决策.实践证明:该系统的运行,有利于小城镇抗震减灾的迅速决策;小城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技术,贴合我国小城镇信息化的现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3.
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5,20(3):21-24
城市是人口、经济密集的地区,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抢险救灾必须快速果断,当城市发生灾害时,当地政府部门是抢险救灾的主力军,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成了救灾、减灾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文章探讨了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的组成及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的灾害应急能力主要从应急反应、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应急避难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4.
基于面积统计的震后烈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历史震例,并将这些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利用这些等震线图数据,直接统计出地震参数和震后不同烈度面积之间的关系,并将该关系和烈度衰减几何模型结合起来,反演震后烈度的具体分布形状,以进行震后烈度分布的预测.  相似文献   
85.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灾害应急管理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城市公共安全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对于安全规划与灾害应急管理的孤立研究已渐露弊端.探讨了研究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灾害应急管理的融合模式,剖析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空间范围与应变管理空间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整合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以空间观构建城市应急管理机制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有效服务范围和资源量,提出了城市各类防救灾设施的规划标准与建构模式,以建立城市救灾单元区域.  相似文献   
86.
This paper explores linkages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crisis in different contexts, outlining the 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s needed to manage food security during a crisis and to rebuild the resilience of food systems in periods of relative peace. The paper reviews experiences over the past decade of countries in protracted crisis and draws lessons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It assesses the different alternatives on offer in fragile countries to address, for example, the disrup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the decreasing level of support offered by international donors with respect to longer-term expectations. It proposes a Twin Track Approach to enhance food security resilience through specific policies for protracted crises that link immediate hunger relief interventions with a long-term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ses policy option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both short- and longer-term responses vis-à-vis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food security: availability; access;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87.
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对提高食物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山西省夏县的秸秆利用途径,对该县秸秆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县作为典型的"小麦-玉米"二熟农作区,秸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小麦秸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饲料和还田,玉米秸秆则主要用于饲料和弃置堆放.这种利用方式与造纸业发展、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气候特点有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8.
Since the 1970s, the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of the Yellow River have declined significantly. Based on data of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the measured and “natural” river flow, the water diversion and consumption, and the area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over the drainage basin,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of the Yellow River are studied in relation with the influences of changing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water source areas; multiple regression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over different water source areas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In the period between 1970 and 1997, averaged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whole Yellow River increased by about 1.0°C, from 16.5°C to 17.5°C, a factor tha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water yield of the Yellow River. Water diversion and consumption has sharply increased an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the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Since the 1960s,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have been practiced over the drainage basin. This factor, to a lesser degree,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 in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A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change in water fluxes to the sea caused by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water diversion and consumption,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diversion and consumption to the variation in annual water flux to the sea is 41.3%, that of precipitation is 40.8%, that of temperature is 11.4%, and that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control measures is 6.5%.  相似文献   
89.
白元 《安全》2019,40(4):12-15
本文对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进行分析研究。经乌鲁木齐站客流数据分析得,日均客流量1.78万人,日常高峰时段客流量2.4万人,每日早高峰客流在9:00~12:00之间,晚间客流高峰在18:00~24:00之间。乌鲁木齐站以原有疏散能力计算,日常高峰时段旅客平均排队时间为36.7min,其他特殊时段旅客积压排队现象更长,造成旅客需要提前1.3~2.0小时排队进站。影响乌鲁木齐站疏散安全的主要原因包括疏散设施未全部投入使用,安检设备通过能力有限,旅客疏散路线复杂等。笔者从疏散路径、疏散设施和疏散管理等方面提出疏散安全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陈安  周丹 《安全》2019,40(7):16-23
本文为了增加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水平,首先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通过分阶段、划层次地构建"4L-5S"机理分析模型,将二者划归为统一体系,以理清其逻辑内涵;然后,为顺应时代发展特征,满足应急管理的更高要求,实现应急管理工作从非常态协同应对转为常态化职能管理,对现代应急管理体制加以总体设计。从而,突发事件机理体系设计使得我国的突发事件机理研究逐渐过渡至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现代应急管理体制设计使得我国应急管理整合出具备现代思维理念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