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contributions of parents to progeny by minimizing the average coancestry of the progeny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maintaining genetic diversity in ex situ conservation programs, but its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molecular markers has the negative collateral effect of homogenizing the allelic frequencies at each locus. Because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a conservation program is to preserve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the original endangered population, we devised a method in which markers are used to maintain the allel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t each locus as closely as possible to that of the native population. Contributions of parents were obtained so as to minimize changes in allele frequency for a set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a population of reduced size. We u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under a range of scenario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n comparison with methods in which contributions of minimum coancestry are sought, either making use of molecular markers or genealogical information. Our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maintained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of allele frequencies, particularly under strong linkage, and maintained acceptable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population. Nevertheless, contributions of minimum coancestry determined from pedigree information but ignoring the genealogy previous to the conservation program,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llelic frequencies in realistic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72.
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大量数据统计 ,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与开采深度、巷道类型、地质构造、作业方式、突出预兆、煤层厚度等因素之间关系 ,总结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一般规律 ,这对提高突出矿井防突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3.
南海市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南海市耕地数量变化的特点,并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南海市耕地数量的变化与珠江三角洲耕地数量变化的时间基本一致且与经济发展同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4.
采用SPE-GC-MSD-SIM方法,分析了壬基酚在污水再生处理全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与归宿.研究表明,在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流程中,壬基酚主要来源为原污水和泥区回流液;壬基酚的去除途径有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迁移作用和曝气池单元的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其中一沉池生污泥的吸附去除29.8%,曝气池生物降解54.4%,NP总去除率为84.2%.絮凝、过滤和消毒的污水再生深度处理工艺对壬基酚的迁移转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5.
环氧丙烷是一种常见的化工原料,具备易燃性和毒性,不同浓度的环氧丙烷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和处置方式不同.通过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定量分析环氧丙烷的方法,利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无损检测,应用于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不同浓度的环氧丙烷拉曼光谱特征峰(901 cm-1)结合标准曲线法,绘制标准工作曲线.本方法测定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76.
随机性混合数据评价技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和环境规划等方案评价中,如何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信息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将方案评价中常见的定性信息分为三大类,并用数学式来描述各类定性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处理的方法对定性信息进行处理后与定量信息进行综合,以求得各个方案的优劣排序概率,并由此概率确定最优方案。这种方法克服了以往同类方法只能利用定性信息中的排序信息的缺点,从而使得方案评价更客观。最后,本文给出了方法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177.
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风险评价的特点,给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定义;提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模式;基于事故后果分析方法和灰关联度理论,提出分析项目间风险关联性大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风险关联度计算结果利用曲线进行圆滑处理,将其关联性大小分为4级;在确定不同风险关联度级别的同时,还可以精确反映出同一级别之间及相邻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水平。通过对沈阳化工园区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风险关联性理论在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8.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容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并提出化工园区安全风险容量的内涵,从量化风险的角度论述区域安全风险容量;以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和潜在生命损失值作为化工园区风险容量分析的指标,并给出风险计算的模型和风险标准;对园区内企业生产规模、运输量与安全风险容量的关系进行讨论,认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可能不增加固定危险源的风险,但直接增加运输风险;给出了化工园区的现状及规划新建项目的安全容量的具体确定程序;以某化工园区为应用实例对安全风险容量进行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79.
应用电性拓扑状态指数预测烷烃自燃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模型,用于52种烷烃化合物自燃点的预测研究。应用原子类型电性拓扑状态指数作为表征分子结构特征的描述符。该指数既能表征分子的电子特性,又反映其拓扑特征,同时易于计算,并有较强的同分异构体区分能力。采用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对烷烃自燃点与电性拓扑状态指数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拟合。将52种烷烃样本随机划分为训练集(30种)、验证集(8种)和测试集(14种),并通过“试差法”确定网络的最优参数。运用最佳网络结构[64—1]对实验样本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多数样本的自燃点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对于测试集,平均预测绝对误差为8.4℃,均方根误差为11.8,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传统基团贡献法所得结果。该方法的提出为工程上提供了一种根据分子结构预测有机物白燃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向十三烷基苯磺酸钠(ST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二元复配溶液中添加β-环糊精(β-CD)的方法,降低STBS和OP-10之间定量检测时的相互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添加β-CD时,可提高STBS的检测准确性,降低STBS对OP-10的检测干扰;在二元复配溶液中,STBS和OP-10的方法回收率分别在100.8%~102.0%,97.4%~102.2%之间,检测误差分别在2.0%和2.6%以内;Cl-,SO42-,Na+,Ca2+的存在对二元复配溶液中STBS和OP-10的检测干扰可忽略;将该方法应用于地层水水样中,仍可准确定量分析STBS和OP-10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