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55篇
安全科学   13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09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611.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运用量于化学参数分析了16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并经逐一抽取法检验证明该方程的稳定性很好.结果表明,分子总能量TE是决定该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毒性的关键参数;另外,这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致毒关键步骤包括传输分配过程和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12.
将采集的环境样品分作 3份 ,1份用于高分辨色质联用多离子检测测定二噁的毒性当量浓度 TEQ,另 2份分别用 7-乙氧基 -异吩噁唑酮 -脱乙基酶 ( EROD)活力诱导法和酶免疫法 ( Enzyme Immuno Assay,EIA)进行生物测试 .结果表明 EIA和EROD这 2种生物试验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很宽的线性范围 .比较 Micro- EROD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以及 EIA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 ,发现 Micro- EROD生物试验所测得的 TEQ值均高于化学分析法的 TEQ值 .其比值 1.83~ 3.06,平均比值 2.54± 0.59.而 EIA所测得的 TEQ值与化学结果的比率 0.5~1.4,平均比率为 0.83±0.40.显然由 EIA所测得的 TEQ的平均值比由 Micro- EROD所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化学分析结果 .因此 EIA法更适合于对环境样品中二噁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量筛选 .  相似文献   
613.
现阶段中国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在严厉打击新能源汽车"骗补"及补贴政策重新调整等背景下,分析梳理现有政策从而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与正确判断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为政策改进与优化做准备。本文选取了截至2016年底国家和北京市颁布的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相关政策。首先,从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整理出的政策文本的高频有效关键词从中提炼出的政策工具,可分为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三类,分别从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环境支撑三个方面促进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现现有政策工具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和产品开发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作用重点欠科学,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补贴过于聚焦新能源汽车购买环节等。其次,结合政策特点运用PMC指数模型构建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量化评价框架,通过变量分类、参数识别建立了多投入产出表,并通过PMC指数的测量、PMC曲面的生成综合反映政策各维度的情况。再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3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P1、P2、P3)为研究对象,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得出3项政策的PMC指数分别为7.52、6.95、6.21,均在良好的等级之内,P1政策的量化结果为优秀,P2、P3政策结果为良好,且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可考虑在激励措施等方面予以加强。最后,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提出三点政策优化意见:(1)重视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加大新能源汽车科研资金投入;(2)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作用重点应放在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3)需求型可考虑采取以公共交通带动私人交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614.
为探究成都平原西部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34个耕层土壤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揭示w(TN)和w(AN)(AN为碱解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不同因素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w(TN)为0.81~3.50 g/kg,平均值为1.94 g/kg;w(AN)为44.42~263.99 mg/kg,平均值为138.70 mg/kg.半方差分析显示,土壤w(TN)和w(AN)的块金效应分别为52.41%和63.92%,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表明其空间分布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均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土母质能独立解释14.8%和9.4%的w(TN)和w(AN)空间变异;土壤类型(土类、亚类和土属)对研究区w(TN)和w(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在3.6%~17.2%和5.7%~17.2%之间.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w(TN)、w(AN)平均值均表现为耕地>农林用地>园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w(T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仅5.8%,对w(AN)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成都平原西部土壤氮素含量总体处于丰富水平,其中温江-郫县一带含量相对较低,高值区在金马河以南区域.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对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总体高于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15.
采用根箱实验,基于定量PCR技术研究非常规水源(再生水和养殖废水)灌溉及生物炭添加后根际土、非根际土及玉米根部病原菌的赋存情况.结果发现,灌溉时间、土壤类型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病原菌的整体分布.相较于蒸馏水灌溉下根际土、非根际土的单个病原菌,再生水灌溉下病原菌变化为-0.74~0.17个数量级,养殖废水灌溉下为-0.14~0.60个数量级.生物炭对土壤中病原菌的影响因灌溉水源、灌溉时间而改变,可使再生水及养殖废水灌溉下病原菌检出量最高降低0.35、0.39个数量级.但再生水及养殖废水灌溉可使玉米根部病原菌检出量最高增加1.17、2.20个数量级,生物炭又使非常规水源灌溉下其检出量最高增加0.60、1.08个数量级,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16.
选取参与碳固定的二磷酸羧化/加氧酶基因(cbbM)、有机碳降解的淀粉酶基因(amylase)和纤维素酶基因(cellulase)作为分子标记,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温带亚高山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林、白杄(Picea meyeri)林、青杄(P.wilsonii)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土壤碳循环功能微生物类群丰度的时空动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总碳(TC)、总氮(TN)、总硫(TS)、有机质(OM)和有机碳(TOC)、pH值、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4种森林土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土壤TC、TN、TS、C/N、OM和TOC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土壤TC、TN、亚硝态氮(NO2--N)含量、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碳循环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呈极显著相关.土壤NO3--N含量与有机碳分解和固碳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土壤C/N、NO2--N、pH值、OM、TOC、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与降解易分解碳(labile C)和难分解碳(recalcitrant C)的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相关.植被类型和季节变化共同影响土壤碳循环微生物类群的丰度,而季节变化是主导因素.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通过调控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类群的结构,影响森林土壤碳源-汇的平衡.  相似文献   
617.
城市天然气管道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实现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资源的合理分配,确定天然气管道定量风险评估的重点为目标,改进燃气管道风险评估方法的肯特模型,探求城市天然气管道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分析了城市埋地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性与失效后果的影响因子,并研究其评分标准;分别给出了城市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性与失效后果的等级划分标准,并运用半定量风险矩阵进行燃气管道单元的风险初步排序,以确定高风险管道单元;对城市天然气管道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可为识别管道沿线高风险后果区域、风险动态排序、风险预警及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18.
以重庆秀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建国后50年中各年代人为因素对农业旱灾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成因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秀山县由于生态破坏、水利设施不足和不合理的政策导向等,人为因素起着加剧旱灾灾情的作用,而在7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抗旱政策的制定等,人为因素开始起着越来越强的缓解灾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19.
王晓灵  于庆东  陈婷 《灾害学》2002,17(3):5-8,41
分析了防灾减灾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并对有关间接影响的量化方法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评估防灾减灾项目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