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306篇
基础理论   9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近年来由于四环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诱导了环境中四环素抗性微生物的产生,然而有关四环素抗性基因在土壤中存在、迁移和扩散的研究目前还很少.论文提取了北京一规模化养猪场周边土壤的微生物DNA,利用普通PCR检测到5种四环素抗性基因(tet(B/P)、tet(M)、tet(O)、tet(T)、tet(W)),这5种基因都属于编码核糖体保护蛋白的一类.进一步建立了定量PCR程序对这5种基因进行了定量.结果显示,除tet(T)和tet(M)含量接近外(p=0.367),其余几种基因含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tet(W)的含量最高((2.16±0.20)×108copies·g-1(干土)),比含量最低的tet(B/P)((2.89±0.54)×106copies·g-(1干土))高出约两个数量级.抗性基因tet(W)、tet(T)、tet(M)、tet(O)含量均较高,为猪场土壤中优势抗性基因.这些基因曾被报道广泛存在于猪和牛的肠道中,显示抗性基因很可能是通过基因横向转移(HGT)等机制从养殖动物体内传播到周围土壤中土著微生物体内的.论文所建立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系统研究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风险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2.
MEDV描述子预测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藻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描述子有效表征43个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变量的选择与模型化(VMSP)方法,建立化合物的封闭体系绿藻(Pseudokirchneriella subcapitata)毒性(48 h EC50)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相关(QSTR)模型.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QSTR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r0.891 1)及LOO(Leave-One-Out)检验相关系数(q0.810 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应用28个化合物的训练集样本构建QSTR模型预测外部检验集,结果表明,训练集模型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43.
将采集的环境样品分作 3份 ,1份用于高分辨色质联用多离子检测测定二噁的毒性当量浓度 TEQ,另 2份分别用 7-乙氧基 -异吩噁唑酮 -脱乙基酶 ( EROD)活力诱导法和酶免疫法 ( Enzyme Immuno Assay,EIA)进行生物测试 .结果表明 EIA和EROD这 2种生物试验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很宽的线性范围 .比较 Micro- EROD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以及 EIA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 ,发现 Micro- EROD生物试验所测得的 TEQ值均高于化学分析法的 TEQ值 .其比值 1.83~ 3.06,平均比值 2.54± 0.59.而 EIA所测得的 TEQ值与化学结果的比率 0.5~1.4,平均比率为 0.83±0.40.显然由 EIA所测得的 TEQ的平均值比由 Micro- EROD所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化学分析结果 .因此 EIA法更适合于对环境样品中二噁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定量筛选 .  相似文献   
644.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运用量于化学参数分析了16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并经逐一抽取法检验证明该方程的稳定性很好.结果表明,分子总能量TE是决定该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毒性的关键参数;另外,这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致毒关键步骤包括传输分配过程和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45.
应用彗星实验技术,测定了12种酚类化合物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水平.应用Hansch法和量子化学MOPAC-PM3方法计算了12种酚类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分子折射率、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和分子中最正原子电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小白鼠脾脏细胞DNA的损伤率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QSAR).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的亲脂性参数和分子折射率能有效地表征它们所引起的DNA的损伤程度.由化合物的电性效应引起的细胞毒性可忽略.  相似文献   
646.
安全完整性等级的确定是开发和设计安全相关系统的前提和基础。为避免因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不恰当的问题,针对常用的后果法、风险矩阵法、改进的HAZOP法、风险图法、保护层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在阐述和分析安全完整性等级内涵及其确定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方法自身的特点,从准确性、可量化性、工作量和运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选择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方法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研究结果对合理选择安全完整性等级确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7.
64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litter cov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shoot parameters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BGB) production of Zizania latifolia. Zizania latifolia is a common emergent aquatic species in East Asia. Four treatments were done at the study site, and were observed between May 2003 and December 2005. The treatments are namely, high nutrient (HN) with litter cover (HNWL), high nutrient without litter cover (HNNL), low nutrient (LN) with litter cover (LNWL), and low nutrient without litter cover (LNNL). The quantitative shoot parameters and BGB had higher values for treatments with high nutrient (HN) compared to the low nutrient treatments (LN), independent of the presence of litter cover. Furthermore, the life span of the secondary shoots was also higher in HN treatments compared to LN treatments. The BGB productivity was higher in the HNNL treatment compared to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 LNWL treatment showed the least developed quantitative shoot parameters, e.g. plant height, and the lowest BGB for Z. latifolia. It was generally observed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low nutrients and litter cover negatively affected shoot development and BGB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49.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admium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was achieved with a polymeric sorbent synthesiz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N,N-dimethylacrylamide and allyl glycidyl ether/iminodiacetic acid as chelating monomers with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as cross-linker.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functionalized sorbent was 70 mg g?1. The equilibrium sorption data of Cd(II) on polymeric sorbent were analyzed using Langmuir, Freundlich, Temkin, and Redlich–Peterson models. Based on equilibrium adsorption data, the constants at pH 4.2 and 20 °C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first three as 0.33 (L mg?1), 17.5 (mg g?1) (L mg?1)1/n, and 12.9 (J mol?1). Recovery of 94% of the metal ion was obtained with 0.5 mol L?1 nitric acid as an eluting agent.  相似文献   
650.
赵劲松 《环境化学》2013,(7):1188-1193
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构建了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Daphniamagna)24 h急性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并与基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点估计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可以充分利用化合物的活性数据信息,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与预测能力以及较宽的应用范围.基于区间活性数据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可为生态风险评价等提供更加可靠的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