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重庆市不同材质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采集和监测2010年雨季重庆市同一区域的2条不同材质公路的3次降雨径流过程水样,研究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径流的污染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2种材质路面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水质标准(GB 3838—2002);沥青路面径流中总悬浮物(TSS)、COD和TP的浓度明显高于水泥路面,分别为水泥路面的2.05、1.35和1.27倍;沥青路面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普遍高于水泥路面,TSS和TP浓度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滞后于水泥路面.在2010年6月19日、7月4日和7月9日的3场降雨事件中,沥青路面30%径流量与此时径流污染物浓度之比的平均值(FF30)分别为水泥路面的1.26、1.07和1.32倍.沥青路面坑槽较多和成分复杂是导致其表现出不同于水泥路面的径流污染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汤成莉  常青  延卫 《环境工程》2012,(Z2):59-63
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为核心工艺的混凝-铁炭微电解-强化电解组合工艺对大蒜切片废水进行处理,主要研究了铁炭微电解的运行参数,包括曝气与否、废水pH值、反应时间、铁炭质量比、铁水质量比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废水刺鼻的气味完全消除,浊度去除率达100%,ρ(COD)值由13050mg/L降至878mg/L,去除率达93.3%,BOD5/COD(B/C)值由0.10提高到0.46,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3.
轻骨料混凝土由于其轻质高强及保温隔热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从细观角度出发,将混凝土材料看作由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及界面过渡区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建立了考虑混凝土材料非均质性影响的二维细观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压缩和劈拉破坏行为及尺寸效应的异同,并揭示两者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压缩及劈拉破坏均造成骨料颗粒的断裂,而普通混凝土破坏时骨料很少破坏;轻骨料混凝土由于脆性较强,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更加明显的压缩强度尺寸效应现象;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存在相似的劈拉强度尺寸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4.
为了监测混凝土内部受拉开裂损伤,提出了混凝土内部拉应力监测压电智能骨料,并对其进行了动态拉应力标定试验研究。首先,制备4个压电智能骨料受拉试件,建立拉应力监测系统;其次,对压电智能骨料施加往复拉应力,标定得到其灵敏度系数;然后,对压电智能骨料试件施加单调荷载直至其受拉破坏,得到其抗拉强度及输出的电压信号,对比了破坏过程的实际与监测荷载。结果表明,往复荷载作用下,SA输出与输入荷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A的灵敏度系数一致性较好;单调荷载作用下,各SA抗拉强度均高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综上,压电智能骨料有潜力应用于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155.
为了充分考虑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的多种控制因素,简便而可靠的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方法,选取抗压强度、耐久性、爆裂和裂纹等4个损失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突变理论的归一化公式和突变原则,构建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的突变模型,并予以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模糊综合法、投影寻踪法、分形插值法、属性识别法、可拓物元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火灾后混凝土损伤综合评估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6.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断裂能与能量释放率的关系,继而根据试验研究测出的单一型裂缝的断裂能,进行单一型裂缝断裂能与断裂韧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了单一型裂缝的断裂能与能量释放率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混凝土复合型裂缝的断裂能。基于Ⅰ型、Ⅱ型、Ⅲ型、二维复合型(Ⅰ-Ⅱ、Ⅰ-Ⅲ、Ⅱ-Ⅲ)和三维复合型(Ⅰ-Ⅱ-Ⅲ)的应力强度因子断裂临界曲线和临界曲面(即完整的系列K判据),通过各复合型裂缝的断裂韧度,得到相应的能量释放率,进而获得复合型裂缝的断裂能,绘出断裂能临界曲线和曲面,从而建立了完整的系列断裂能G判据。  相似文献   
157.
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应用得比较广泛,确保抗滑桩的耐久性至关重要,抗滑桩混凝土中性化程度是影响其耐久性的重要因素。通过酸雨侵蚀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模型试验,探讨了混凝土受酸雨侵蚀后强度和中性化深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在酸雨侵蚀作用下,抗滑桩混凝土抗压强度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应力作用下,抗滑桩混凝土中性化深度与无应力时有很大区别,弯曲拉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大于无应力状态下的中性化深度,弯曲压应力下的中性化深度小于无应力下的中性化深度,应力水平的大小将影响到中性化深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8.
In this study, kinetics o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ic wastewater in immobilized photocatalytic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Immobiliz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 powders on concrete surfaces were accomplished with epoxy concrete sealer. Kinetics of photocatalytic reactions has been proposed to follow the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in different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pH, and UV lamp intensity.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s with respect to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reaction. Effect of UV lamp intensity showed that kinetic constants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power of 0.73–1 of the photonic flow. In all cases kinetic constant increases as pH of the system reached up to 12 units. Several reaction intermedia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GC/Mass analysis. Products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reaction were aromatic compounds, contained hydroquinone, benzoquinone, and catechol. These intermediates underwent further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to aliphatic compounds and finally into CO2 and H2O after 4?h. Kinetic constants of intermediat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using mathematical–chemical equations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Data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for the kinetic constant was less than 5%.  相似文献   
159.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沸石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度值均很高,滨水区和非滨水区植生混凝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物种丰度总体持平,但是各部分微生物丰度差异明显.滨水区微生物丰度值根部5~10cm>根部10~15cm>沸石表面生物膜.非滨水区微生物丰度沸石表面生物膜>根部5~10cm>根部10~15cm.基因测序结果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可知.滨水区和非滨水区以及沸石混凝土内各部分之间优势菌种各不相同,在滨水区,沸石表面微生物膜中优势菌种为丙酸杆菌、都柏林克罗诺杆菌和葡萄球菌属,根部5~10cm中优势菌种为黄杆菌和沙门氏菌属,根部10~15cm中优势菌种为慢生根瘤菌属;非滨水区,沸石表面微生物膜中优势菌种为芽孢杆菌和红假单胞菌属,根部5~10cm中优势菌种为沙门氏菌、微球菌亚目的Agromyces和酸杆菌属,根部10~15cm中优势菌种为沙门氏菌属.  相似文献   
160.
钢纤维对混凝土疲劳性能增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纤维混凝土是将少量的钢钎维均匀地撒布于混凝土板的上下表面.中间仍为素混凝土。利用了钢钎维的增强性能对板面薄弱部分进行加强。通过梁的弯曲疲劳试验.得到钢钎维混凝土和素混凝土的曲线;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钢纤维对混凝土疲劳性能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