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利用2004—2015年列车实际运营数据,构建广义加权旅行时间模型,探究我国东北地区城市群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铁开通后,东北地区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地级市较为明显;空间上,提高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在铁路沿线以及辽中南城市群的部分城市。②高铁对东北地区第三产业集聚现象并不明显。③城市可达性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高铁的开通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2.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83.
以西南某低放废物处置库地质环境中板岩和土壤介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238U和239Pu核素在这两种地质介质中的动态迁移实验研究,通过氚穿透实验(地下水流速=1 mL.min-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180 d)得到氚在板岩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27 cm2.min-1,弥散度αL为0.324 cm,在土壤中的弥散系数DL为0.064 cm.2min-1,弥散度αL为0.895 cm.通过淋滤实验(地下水流速=0.1 mL.h-1、实验柱连续淋洗时间=350 min),得到了238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6.1—8.1 cm.a-1和7.3—8.5 cm.a-1,239Pu在板岩和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分别为4.1—6.1 cm.a-1和3.7—4.9 cm.a-1.  相似文献   
84.
1957-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风速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8个气象站1957-2009年的月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日值资料,采用距平累积法、 5 a趋势滑动法、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异等特征。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1957-2009年多年平均风速为2.36 m/s,水蚀区、 水蚀风蚀交错区和风蚀区年均风速分别为2.36、 2.17、 2.60 m/s,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008 4、 -0.009 4和-0.018 8 m·s-1·a-1,并均通过了0.001的极显著性检验。3个区域均是冬、 春季的平均风速对全年趋势演变贡献率较大,年均风速也均在1981年发生偏强转为偏弱的跃变,20世纪70年代以后平均风速逐渐减小。②黄土高原平均风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最大风速为5级或5级以上的发生日数减少。大风频率从1970年代至2000年代呈显著减少趋势,风蚀区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10%以上,水蚀风蚀交错区减少1%~5%,到2000年代,大多数站点的大风频率均降低为<2%。③水蚀风蚀交错区和风蚀区年均大风日数较多,而水蚀区和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年均大风日数较少。根据大风年均发生日数,将大风天气划分为大风天气较少区(年均大风日数<10 d)、 较多区(10~50 d)、 多发区(50~100 d)和频发区(>100 d)。大风较多区在黄土高原地区分布最广,其次是较少区,无频发区。70年代至90年代,风蚀区和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站点大多为大风较多区,其中70年代中宁和包头为大风多发区;2000年代以后,大部分地区转为大风较少区。  相似文献   
85.
为了实现三棱钻杆转动过程的定量化计算,在分析了三棱钻杆排粉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假设,建立了扭矩基本物理模型,并阐述了物理模型的求解过程,得到了基本参数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参数的求取方法以及最小扭矩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求得了钻孔内煤粉密度ρ的解析解以及降低钻杆整体扭矩的方法,提出了实际应用环节测定临界转速w界的实验方法,并得到了提高钻孔长度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6.
复合绝缘子是超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关键设备之一,确保其可靠运行是维护电网安全的前提。新疆乌鲁木齐至吐鲁番750kV输电线路途径"三十里风区",当地10米高度处最高设计风速为42m/s,这对复合绝缘子的长期运行是一个巨大挑战。强风下的绝缘子伞裙摆动导致其根部材料疲劳,进一步产生微观裂纹,最终导致绝缘子撕裂故障。本文通过气候环境调研,分析了当地气候环境特征;通过故障分析,初步探明乐儿复合绝缘子伞裙撕裂过程;通过风洞实验研究,得到了伞裙在流体中的动态现象。通过以上分析,对于这项特殊微气候环境下的外绝缘典型故障,本研究探明强风下伞裙动态过程,并在伞裙故障产生原因方面进行一定探索,为最终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解决高原铁路隧道人员安全疏散问题,基于台阶试验对急上高原人员运动能力进行研究,并基于现场测试、理论分析、资料调研等对不同海拔高度处急上高原人员疏散速度基础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得出平原世居者在急上高原时的运动能力下降规律,并通过对比不同拟合类型,得出急上高原者在不同海拔下人员疏散速度折减系数公式;基于海拔和坡度对人员运动的影响,得出高海拔铁路隧道人员疏散速度基础参数。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铁路隧道人员疏散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及性能化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8.
近25年雅鲁藏布江中游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中游1981~2005年14个气象站年、季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5年西藏雅江中游年蒸发皿蒸发量在流域绝大部分站点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幅为109.92mm,以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表现为显著增加,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52℃/10a)明显比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速率(0.23℃/10a)大,导致气温日较差减少(-0.29℃/10a)。因此,雅江中游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显著下降,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的明显增加可能是年蒸发皿蒸发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显著减小和降水量的增加在蒸发量减少趋势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9.
研究在低水温条件下,进厂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污水平均BOD5为45 mg/L左右),漳扎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较优的运行工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情况下,较优的连续运行工况为:污泥回流比为75%左右,MLSS为3 200~3 500 mg/L,生化池处的溶解氧在0.7~1.3 mg/L之间;较优的间歇运行工况为:以曝气3 h停曝3 h的方式运行,生化池处的溶解氧在3~5 mg/L之间,污泥回流比为75%左右,MLSS为3 200~3 500 mg/L。上述两种运行工况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都有较高的去除率,能成功避免污泥解絮的发生,使系统中的微生物平稳过冬;其中间歇曝气方式能达到节能减耗的目的,建议在旅游淡季时采用该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90.
风蚀扬尘抑尘剂是一种控制风蚀扬尘的有效措施,探讨使用便携式风洞(PI-SWERL)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并对比国内外2种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以研究喷洒方式、稀释倍数和风速对抑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按照推荐的稀释倍数分别配置G和Enviroseal(ES)抑尘剂水溶液并测试,液滴喷洒方式对应的抑尘效率优于雾化喷洒方式,在17. 2 m·s~(-1)(相当于8级风)风速时G抑尘剂效率(99. 5%)优于ES抑尘剂(94. 0%)和水(77. 5%);②对稀释倍数为50、100、150、200和400倍的G抑尘剂进行测试,在17. 2 m·s~(-1)风速时,抑尘效率分别为99. 7%、99. 5%、99. 7%、98. 1%和95. 9%,可根据抑尘效率变化拐点确定抑尘剂最佳成本效益稀释倍数;在13. 1~17. 2 m·s~(-1)风速范围内,抑尘效率随风速增加而增加.③使用便携式风洞测试风蚀扬尘抑尘剂效率的方法,可以量化抑尘剂对风蚀扬尘PM2. 5的抑制效率,建议对风蚀扬尘抑尘剂开展抑尘有效期和环境友好性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