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0篇
  免费   2061篇
  国内免费   2933篇
安全科学   7356篇
废物处理   305篇
环保管理   4395篇
综合类   8609篇
基础理论   2490篇
环境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148篇
评价与监测   727篇
社会与环境   1379篇
灾害及防治   954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887篇
  2020年   938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619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1039篇
  2015年   1131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1233篇
  2012年   1566篇
  2011年   1743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464篇
  2008年   1028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425篇
  2005年   1093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824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587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10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30篇
  1973年   17篇
  1972年   20篇
  197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数据驱动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旅游流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携程旅行网上中国市域尺度的旅游线路及相关数据,在构建O-D矩阵的基础上,揭示网络结构指标的空间分异及其效应。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同质性较小;不同主题类旅游流流量总体上遵从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格局;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形成了五大高值集聚区,分别为长三角城市群、泛珠三角地区、云南内部、青海—甘肃交界地区、北疆地区;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还具有显著的资源—经济指向性,“结构”效应总体不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重视区域旅游网络化的发展特征,在尊重空间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核心组团的辐射作用,发挥“资源—经济”的双核驱动,促进跨区域旅游合作。  相似文献   
992.
青岛地区边界层特征及酸雨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与温度场垂直分布很特殊,在1500m高度以下风场,近地面层风速较小,300—400m高度风速较大,500m以上风速减小,1000m以上又逐渐增大.温度层结早晚稳定,午后200m以下不稳定,混合层不高,一般在400m左右,有时可达700m,低空经常出现多层逆温.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并经常受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影响,气旋经过青岛地区时,流场经常出现上、下辐合气流.引入平直和上、下切变两种气流,应用平流扩散方程,对青岛地区连续点源所排放的污染物作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单一平直气流时,污染物传输较远,但浓度轴线也在一定距离上与地面相交.尤其是在雨天,污染物只在局地散布,浓度较大.当风向出现上、下层切变时,污染物传输范围受限制,这些污染物质在雨天经过化学变化即在近距离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993.
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关键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风险防控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我国当前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面临的形势主要是产生量大且持续增加、污染事故频发和环境风险凸显、利用处置短板明显以及综合利用风险防控明显不足;面临该严峻形势的关键原因,包括管理制度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风险防控基础研究薄弱、环评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和管理支撑体系不够完善.针对面临严峻形势的关键问题,建议从4个方面加强危险废物风险防控:①加强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协同,强化产生者主体责任;②强化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监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③建立《国家危险废物管理名录》,统一协调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和利用处置管理;④完善危险废物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提高监管能力和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994.
轻质高强多功能点阵夹层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材料类型和点阵结构,对点阵夹层结构进行了分类简述,并从静态、动态力学性能上,分析了各类点阵夹层结构的优缺点。简要叙述了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材料、结构以及功能等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使用工况的要求,可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匹配设计,以实现传热特性、电磁波屏蔽特性、声学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性需求。然后介绍了复合点阵夹层结构(嵌锁组装、模具热压成形、穿插编织)和金属点阵夹层结构(冲压成形、挤压线切割、拉伸网折叠、搭接拼装、熔模铸造以及增材制造)的主要制造工艺。最后提出如何将设计因子与多目标进行匹配及优化设计,是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的重点研究方向,轻质高强点阵夹层结构将朝多材料及多结构复合方向发展,开发新的制造工艺,提高费效比,是点阵夹层结构材料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太湖底泥疏浚的水环境质量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爱菊  孔繁翔  王栋 《环境科学》2006,27(10):1946-1952
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将五里湖的16个水质参数概括为5个主成分,研究了各主成分以及其综合主成分在疏浚前后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就底泥疏浚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疏浚过程中,五里湖疏浚区的综合主成分得分最高,为1.15,水质综合排名在最后,水体色度和污染指数(F1)也达到最高值5.0;同时对照区综合主成分得分以及水体污染和色度指数(F1,F2)也相应升高,水质质量明显下降;这说明疏浚运作具有促进表层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和扩散作用,以及沉积物中内源性营养盐和重金属离子的释放作用.采用Monte Carlo随机采样法,利用平衡分配模型模拟和预测了疏浚过程中悬浮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释放的阈值,结果表明疏浚过程中大部分重金属离子由悬浮沉积物向水体中释放的风险性较高,可信度达到90%以上,尤其是重金属离子Ni2+以及非金属污染物As释放的风险性较大,其可能的释放量分别分布在各自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EQS的28.6%~+∞之间和34%~+∞之间,说明底泥疏浚具有导致五里湖水体环境质量短期恶化的风险.此外,Monte Carlo随机采样分析方法应用也许可为湖泊底泥疏浚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6.
凤阳山森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物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凤阳山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南部,为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受海洋性气候和季风的影响,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预算及其物候特征的理想之地。采用位于浙江凤阳山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系统(EC)观测的2017年(除去9月)CO2通量数据、气象数据并结合物候模型来分析本地尺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动态特征、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影响因子及其物候特征,结果表明:该生态系统全年扮演着碳汇的角色,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除去9月)为?89 g?m?2?a?1(以碳计),GPP总量为1377.75 g?m?2?a?1,Re总量为1288 g?m?2?a?1,GPP和Re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型,先增加后降低。GPP在不同的物候时期均为倒“U”型的变化趋势,而Re在夜间的生态系统呼吸略高于白天,且在日夜交替时刻会出现陡降现象。整个生态系统在174 d GPP增长率达到峰值0.25 μmol?m?2?s?1,达到最大恢复率;202 d的GPP增长率为0 μmol?m?2?s?1;228 d的GPP增长率最低,为?0.21 μmol?m?2?s?1,达到最大衰退率。不论是日尺度还是月尺度上,GPP和Re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空气温度,日尺度上Re较GPP对环境因子的变化更加敏感;反之,在月尺度上GPP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比Re更加敏感。总体而言,凤阳山森林生态系统全年表现为碳汇,能够调节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生长季森林生态系统生长旺盛,稳定阶段的GPP与Re达到峰值;在不同的时间跨度上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不同季节尾水排放对河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常州市深水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河道为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并分别讨论了不同季节尾水对河道水质、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尾水增加了夏季、秋季河道的NO3--N、TN浓度.②由于尾水的排放,使夏季、秋季河道细菌多样性下降.③共检测到43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菌门,平均占比为60.11%,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尾水主要影响夏季、秋季河道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夏季增加49.14倍,秋季减少0.95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夏季增加6.63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秋季减少0.98倍.④TN浓度对细菌菌属分布影响最大,其与微球菌属(Micrococcaceae)、Hgcl_clade呈负相关;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尾水排放对河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使NO3--N、TN浓度显著上升,而使细菌多样性下降,对河道Proteobacteria下的Pseudomonas、Acinetobacter、Sphingomonas相对丰度影响较大,水中的细菌分布主要受TN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万玉山  温馨  杨彦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4):1765-177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斑马鱼(Zebrafish)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为效应指标,采用基准剂量(BMD)法推导四溴双酚A (TBBPA)和镉(Cd)单一及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剂量范围内,蚯蚓、斑马鱼TBBPA、Cd暴露剂量与死亡率、SOD、CAT活性效应指标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单一暴露下,CAT、SOD活性指标最敏感,蚯蚓和斑马鱼的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95,0.44mg/L,Cd安全阈值分别为71.17,0.42mg/L.联合暴露下安全阈值小于单一暴露.蚯蚓、斑马鱼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33,0.024mg/L,Cd为6.45,0.176mg/L.  相似文献   
999.
首先对翻滚事故的分类、场景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从整车翻滚安全性试验方法、翻滚试验与翻滚事故场景的关联性、翻滚数值模拟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翻滚安全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目前研究认为,绊翻、抛翻、坠翻是发生比例最高的几类翻滚事故,绊翻试验(路缘绊翻及沙地翻滚)、螺旋翻滚试验、边坡翻滚试验方法能够覆盖大部分的翻滚事故场景.最后,分析了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还需在建立完整详细的翻滚事故数据库、形成科学合理的翻滚试验方法与规范、实现翻滚全过程的精细化数值模拟能力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2018年10月初广州市一次为期6 d的臭氧污染事件,利用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对广州市的臭氧污染进行了溯源分析,量化了不同区域对臭氧污染的贡献,评估了重点排放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前体物减排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污染事件期间,日最大8 h臭氧均值均超过160 μg·m-3,最高达271 μg·m-3,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平均浓度为(77.7±42.8)μg·m-3和(71.9±56.2)μg·m-3.芳香烃和烯烃是主要的VOCs反应活性物种,分别贡献了38%和30%的·OH反应活性以及51%和16%的臭氧生成潜势.本次臭氧污染事件主要受3类气团输送影响,3类气团中的高排放区域分别为广东省外、广东省内和广州市本地,在高排放区域中臭氧生成均受VOCs控制.途经区域前体物减排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减排VOCs对于降低臭氧浓度的效果优于减排NOx.在100%减排情况下控制高排放区域的交通源排放对广州市臭氧控制的效果(臭氧降低14.6%~21.0%)高于控制工业(8.4%~15.3%)、电厂(0.9%~6.2%)和民用源(2.3%~4.7%)的排放,但单独控制交通源在小于90%减排比例下对臭氧污染控制的效果并不显著(<10%).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物源排放也对臭氧生成有重要贡献,在模型中关闭生物源排放后,广州市臭氧浓度降低6%~19%.本研究证实了拉格朗日光化学轨迹模型在区域臭氧污染溯源的应用效果,并为广州市臭氧污染的区域协同控制提供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