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8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131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5篇 |
废物处理 | 95篇 |
环保管理 | 87篇 |
综合类 | 1690篇 |
基础理论 | 158篇 |
污染及防治 | 591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93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Removal of tetrabromobisphenol A by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submerged membrane and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tetrabromobisphenol A (TBBPA) using typ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to identify the most significant mechanisms of removal. Two type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reactors were studied: a full-scale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CAS) reactor with tertiary treatment; and three pilot-scale membrane bioreactors (MBRs) having different sludge retention times (SRTs). All four reactors were fed the same influent. A third reactor type, a membrane aerated biofilm reactor (MABR) was fed tap water, ammonia, and TBBPA. TBBPA in municipal influent ranged from 1 to 41 ng L−1 (n = 10). The CAS effluent had an average TBBPA concentration of 0.7 ± 1.3 ng L−1 (n = 3).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MBRs were an average of 6 ± 6 ng L−1 TBBPA (n = 26). Significant TBBPA removal was observed in the MABR throughout the 5 week of study (p ? 0.05). Removal of TBBPA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found to be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adsorption and biological degradation.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nitrification is likely a key process therein.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moval of TBBPA and SRT was identified (p ? 0.05). 相似文献
152.
153.
为了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常温下的启动情况,在22.5~30.2℃条件下,对不加填料的5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加填料的4隔室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步进行了启动实验。实验用水为高浓度淀粉废水,两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启动策略,即梯度增加进水COD浓度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两反应器有效容积均为47.8 L,启动初始负荷为0.6 kg COD/(m3.d),逐渐增加到10 kg COD/(m3.d)。实验表明,经过6个阶段87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完成,并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在启动过程中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以厌氧活性污泥和好氧活性污泥接种于2个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中,进水流量为10 mL/min,回流量为180 mL/min,进水COD浓度在180 mg/L左右,有机负荷率(OLR)为1.728 kg COD/m3·d左右,污泥负荷率(SLR)为0.19 kg COD/kg MLSS·d左右,出水COD浓度维持在4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0%以上.控制温度在32~35 ℃,pH在6.8~7.2,反应器内氧化还原电位在-340 mV以下,水力停留时间(HRT)4.2 h,上升流速4.86 m/h以及加入80 mg/L絮凝剂(硫酸铝钾),缩短了启动时间,促进了颗粒污泥的形成.分别经过60 d和120 d运行,反应器启动成功.结果表明,上升流速、絮凝剂和污泥类型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影响;接种好氧活性污泥在低浓度COD下,合理控制负荷速率能成功启动EGSB反应器. 相似文献
157.
针对零星居民点的污水处理,开发了射流曝气周期活性污泥法工艺.它是一种连续进水、周期性间歇曝气的改良型SBR工艺,也是一种时间程序和空间程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试验表明,在水力负荷4 m3/d,曝气周期为每2 h曝气15 min、静置105 min的条件下,出水COD为48.8~53.5 mg/L,去除率达79.4%~80.5%;出水TN为2.81~3.98 mg/L,去除率达82.4%~89.4%;出水NH3-N为0.36~0.78 mg/L,去除率高达96.4%~98.4%;出水TP为0.63~1.18 mg/L,去除率为67.2%~78.9%,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8.
冬季溅水充氧滴滤池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与开发了一种适合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溅水充氧滴滤池污水处理装置,在冬季低温条件下,通过自然挂膜,人工挂膜和强制挂膜3种不同的方式启动了以陶粒和球形塑料为滤料的溅水充氧滴滤池.自然挂膜的COD去除率为18.5%,人工挂膜的COD去除率为43%.2种方法的NH4 -N去除率在10%左右,TN和TP都低于10%.而在利用污泥强制回流的强制挂膜期间,COD去除率高于其他2种方法,平均达到65%,且出水比较稳定.硝化效果明显较好,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60%.TN和TP去除率达到20%以上.试验结果证明了3种挂膜方式中强制挂膜在溅水充氧滴滤池挂膜成功,能够完成系统的启动.分析了冬季溅水滴滤池工艺不易挂膜的原因,提出了一种以陶粒为滤料的滤池启动成功的方法,通过强制污泥回流实现了低温条件下难以挂膜填料滤池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59.
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去除模拟烟气中SO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以及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填充床反应器将这2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大量脱硫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去除烟气中的SO2与单独采用等离子体技术相比,其SO2的去除率可提高5%~20%。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剂的脱硫机理,分别研究了外加电压、气体流量和SO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SO2初始浓度为800 mg/m3,输入电压为17.5 kV,气体流量为0.2 m3/h时,SO2脱除率可以达到77.6%。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