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8篇 |
免费 | 441篇 |
国内免费 | 11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3篇 |
废物处理 | 89篇 |
环保管理 | 350篇 |
综合类 | 2199篇 |
基础理论 | 651篇 |
污染及防治 | 467篇 |
评价与监测 | 227篇 |
社会与环境 | 170篇 |
灾害及防治 | 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64篇 |
2021年 | 174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216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277篇 |
2011年 | 270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55篇 |
2007年 | 237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负向溢出。前者体现了动力因子的空间模仿效应,后者反映了空间竞争效应。保障性因子和吸引力因子的空间效应强度及作用路径差异推动着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72.
73.
74.
废电视机和计算机监视器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废阴极射线管(CRTs),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环境风险,迫切需要找出新的处置方法和再利用途径来化解风险。用Χ和γ射线标准剂量测定装置(QH16),XRF,ICP,XRD和灰熔点炉等试验手段测试了废彩色CRTs玻璃的铅当量、化学组成和烧结等特性,并与钢、铁矿石、重晶石等进行对比;讨论了废彩色CRTs玻璃的X和γ射线质量衰减系数,能量吸收特性和辐射屏蔽能力。结果表明,废彩色CRTs玻璃所含的Pb、Ba、Sr、Sb、Ce、Zn等金属元素具有优良的Χ和γ射线屏蔽性能,将其通过烧结法制备成射线屏蔽材料是控制污染和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根据鱼类产卵需求对工程修复效果开展评价对掌握栖息地状态和指导工程设计极其重要。以黑水河为实例,从鱼类产卵的生境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产卵栖息地的参照状态,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河流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评价,以获得修复工程对鱼类产卵生境真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019—2021年黑水河产卵期的鱼类栖息地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3.04、83.52与83.52,鱼类产卵栖息地得到改善,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对产卵栖息地有明显修复效果;黑水河不同河段鱼类产卵栖息地质量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修复前下游河段(R4~R6)优于上游河段(R1~R3)的特征,修复后不同河段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21.33%~59.15%;通过对敏感因子进行溯源可知,修复前黑水河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河流连通性和水力条件限制,修复后连通性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水体流速和弗劳德数与保护鱼类产卵的偏好状态仍具有一定差距,后期修复工作应结合鱼类产卵喜好针对水体流态进行局部塑造和改善。
相似文献76.
应用一种基于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LP-DOAS)原理的仪器,对上海市典型化学工业区进行了长期自动监测。该测量系统搭建于化工区西北方向边界上,一旦污染物浓度超标就会报警,起到边界围栏的作用。选取同站点GC-FID系统测量的甲苯数据与LP-DOAS系统测量的甲苯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2台仪器日均浓度值的拟合系数R2为0.87,验证了长光程测量系统数据的有效性。结合西北边界监测站点的气象数据对测量的HCl数据进行日均、月度平均分析,发现HCl的浓度变化主要与化工区的排放有关。采用基于拉格朗日传输、扩散模式的HYSPLIT_4模式分别对2017—2019年中每年6月份和2017年全年进行污染物追迹分析,发现2017—2019年中每年6月份有95%左右的污染物扩散时会经过上海城区,对上海地区造成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2017年,夏季化工区排放的污染物对上海城区的影响最大,秋季对上海城区的影响最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大气环境监测及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识别黑臭水体中DOM组成、结构及腐殖化水平,运用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对沈阳市5条黑臭水体的27个表层水样中DOM的UV-vis特征及9个紫外光谱指数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7个表层水样中DOM的UV-vis吸收系数的变异系数在30%~80%之间,轻度黑臭水体相对于重度黑臭水体的紫外吸收峰在356、487、657 nm处分别发生了1、2、2 nm的蓝移;轻度黑臭水体紫外光谱指数SUVA254、S275~295、S350~400、A2/A1、A3/A1、A3/A2均高于重度黑臭水体,而E2/E3、E4/E6、E2/E4低于重度黑臭水体,轻度黑臭水体的腐殖化水平与腐殖化趋势高于重度黑臭水体。进一步分析得出:苯酚基(木质素和奎宁基团)决定了黑臭水体中DOM腐殖化进程,不同黑臭水体DOM的组分存在明显差异;轻度黑臭水体中DOM的腐殖化水平、芳香化程度、木质素与其他物质在腐殖化开始的比例、分子质量等均高于重度黑臭水体。多元统计与UV-vis技术对黑臭水体中DOM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定性,为黑臭水体的溯源和整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以屠宰场废弃动物血液为原料,经高温干燥、粉碎为血粉,以此血粉为吸附剂,研究血粉添加量、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溶液pH、吸附时间对废水中Cd2+吸附量与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5时,4 g血粉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镉离子溶液(100 mL)振荡吸附2 h后,溶液中剩余镉离子浓度为0.1 mg·L-1,Cd2+的去除率为99.38%,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镉排放限值0.1 mg·L-1;血粉对镉离子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决系数为0.999 7,Cd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0.24 mg·g-1。为了使剩余Cd2+浓度达到更低(电镀废水排放标准),在吸附工艺上设计出2步吸附法,即第1次吸附后的混合液进行过滤,再将滤液加1 g血粉进行第2次吸附。结果表明,2步吸附法大大降低了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即经过第1步、第2步吸附后,溶液中剩余Cd2+离子浓度降至0.006 mg·L-1,达到或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对Cd2+的排放限值(0.05 mg·L-1)。这是常规吸附剂活性炭、石英砂、高岭土等所不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为废水去除Cd2+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9.
80.
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过程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丰要包括如下几方而的内容:(1)概述了酸沉降作用下森林衰退的状况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2)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过程和机理;(3)阐述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研究的模型和临界酸负荷值的确定;(4)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指山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和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反馈机制;酸沉降对非优势种、稀有种及低等植物的影响;酸沉降与其它环境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共同影响;酸沉降的监控和预测,建立适合我斟实际情况的研究模型;将常规分析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强抗性植物和指示植物的筛选工作;加强受损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开展酸沉降对森林植被的格局动态及森林演替动态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