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5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显著降低,穗粒数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了8.36%。侧条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吸氮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氮素的表观损失量。侧条施肥各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在39.1~67.8之间,显著高于FP处理的23.7。FP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高达174.2 kg·hm-2,侧条施肥各处理表观损失量在23.2~61.9 kg·hm-2之间。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因素,基于缓释肥料的侧条施肥技术是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2.
针对大流量高位巷瓦斯抽采可能诱发采空区自燃问题,以南山矿18层5分段综放面为研究背景,构建采空区气体渗流分析模型。利用变渗透系数和Forchheimer方程,求解非线性流与层流并存下采空区三维氧气分布。结果表明:高位巷瓦斯抽采使工作面氧气更易沿漏风方向采空区纵深发展,氧化带总体宽度会随抽放流量的提高而增加。在进风侧氧气分布后移程度较小,而回风侧受抽放负压显著影响,出现明显氧气富集区。上下隅角封堵配合注氮,会降低抽放对氧气渗入的诱导影响。依据研究结论,利用综合防火措施消除了高位巷附近潜在的自燃危险。  相似文献   
43.
政策支持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等商业化条件成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培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先后出台了相应的市场培育政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政策功能与效果不完全相同,地方政府在选择和应用新能源汽车需求培育政策时面临着诸多困惑。论文尝试将基尼系数分解法引入到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实施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中,分析了我国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取向的分布情况以及现阶段政策取向所面临的困惑,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试点推广城市数据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给侧"政策着力于改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需求市场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量;"需求侧"政策着力于激发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积极性和购买能力,为需求市场持续发展提供拉动力量。"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在不同收入水平区域试点城市中的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高收入区域试点城市"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都有着明显效果,但是"供给侧"政策效果更为显著;中等收入区域试点城市"需求侧"政策效果十分显著,"供给侧"政策效果相对较弱;收入稍低区域试点城市则以"供给侧"政策效果更为显著,"需求侧"政策效果相对较弱。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取向上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44.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经济系统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提出要求。社会各界对此做出积极响应,但多以行业、技术等供给侧视角为主,需求侧减排方案未得到足够重视。中产阶级崛起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变革,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也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我们亟须探索需求侧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消费行为置于社会实践的框架之中,较全面地识别了不同消费实践领域中潜在的碳减排措施。从实践与供给相结合的视角,发现我国现阶段需求侧碳减排主要面临减排实践庞杂且难管理、低碳供给不足、需求难以撬动供给变革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等困境和问题。最后,从构建指南、实践与供给联动、政策落地和社会规范引导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5.
马娟  宋璐  俞小军  孙雷军  孙洪伟 《环境科学》2017,38(3):1130-1136
实验采用交替厌氧/好氧(An/O)模式运行SBR反应器,考察控制DO=1 mg·L~(-1)条件下提取侧流比为0、1/4、1/3、1/2的厌氧放磷上清液后EBPR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对应的磷回收性能.整个实验阶段中NH_~+4-N去除率较为稳定,但系统后期COD出水的残余量达到81.3 mg·L~(-1).在未提取侧流比阶段中,平均除磷率为89.4%,提取1/4、1/3侧流比后除磷率不断上升,分别为98.5%、99.0%,但在1/2侧流比之后,除磷性能开始波动,除磷率最低为65.4%.提取侧流比各阶段中,1/3侧流比条件下仅实验初期第一天出水磷浓度未达到一级A标准,该阶段出水达标率93.3%远远大于1/2侧流比的45.5%,但侧流磷回收率随着侧流比的增大而不断升高.实验还发现,提取1/2侧流比后,TN去除率迅速下降至50.9%.因此,提取放磷上清液强化低好氧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最优值为1/3侧流比,此时低好氧EBPR系统与侧流磷回收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经济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6.
应用(改良)香根草等高植物篱技术治理与稳固昆明九乡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病害边坡.试验结果表明,与周边30m范围内发生大量山体滑坡的边坡相对照,该生态恢复工程明显发挥出了防止侵蚀、稳定边坡的作用,且大大改善和恢复了喀斯特石漠化病害边坡的生态环境,突破了土石方工程方法单一、造价高、景观差且阻断该区域植被系统形成的现状.  相似文献   
47.
目的提出一种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将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理论分析的优点实现对气囊回收系统着陆缓冲冲击性能快速评估的目的。方法首先建立气囊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载荷-压缩量曲线,根据曲线拟合出接触载荷与气囊压缩量的关系式。同时,利用高斯函数模拟斜坡,考虑一质量块和气囊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下撞击到该坡面上,只考虑坡度大小和表面粗糙度对气囊冲击载荷的影响。最后,利用中心差分法计算出质量块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结果在撞击点的坡度为0°,20.27°和31.24°时,得到理论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最大过载,与仿真输出的结果进行对照,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理论与仿真结果一致。分析比较不同撞击点的坡度下水平和竖直方向最大过载以及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水平方向最大过载为0,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水平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增大;竖直方向最大过载的值最大,为224.5 m/s2,随着撞击点坡度增大,竖直方向的最大过载逐渐减小。当撞击点坡度为0°时,角速度为0,气囊离开地面时的角速度逐渐增大,其增幅在0°到20°之间较大。结论气囊着陆缓冲等效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仿真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理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该方法对缓冲气囊的冲击性能进行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48.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ading configurations on the WorldSID 50th percentile male dummy instrumented either with the Infra-Red Telescoping R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Chest Compression (IR-TRACC) or the RibEye? rib deflection measurement system.

Methods: The optical sensors of the RibEye system were used to capture the multipoint deformation of the dummy at frontal and rearward off-center lo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center of the rib locatio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consisted of 2 types of loadings: Low severity and high severity. Low-severity loading was performed by deploying a fixture-mounted side airbag on the dummy and high-severity loading was achieved by deploying a driver front airbag mounted in a similar fashion. The low-severity condition aimed at deforming the dummy’s ribs locally at off-center locations where the RibEy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were positioned to capture the deformations at those locations. The high-severity condition aimed at loading the dummy at high speed in lateral and oblique directions similar to what is experienced by dummies in side impacts.

Results: In the low-severity tests, the peak deflections, in terms of length change, were approximately 15–20?mm, whereas for the high-severity cases the peak deflec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30–40?mm for both IR-TRACC and RibEye cases.

Conclusions: For similar physical insults, dummies with the IR-TRACC and RibEye systems showed varying results for both length changes and the shoulder forces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and direction of loading. Under purely lateral loading, the mid-length changes with the RibEye and the 1D IR-TRACC were comparable. In the oblique loading conditions, more differences were seen with the 2 systems depending on the impact direction. The shoulder forces consistently differed between the 2 systems. In the frontal oblique low-severity cases, the ribs pivoted along the spine end and the length change was not found to be a suitable parameter to quantify rib deformation in such load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49.
缓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19  
以减少氨挥发损失为目的,以无机化肥分次施用为对照,选用树脂包膜尿素(RCU)、硫包衣尿素(SCU)和掺混控释肥(RBB)3种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采用一次性施肥(B)和一基一穗(BF)2种施肥方式,研究了插秧施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类型缓控释肥侧深施及施用方式对稻田田面水氮浓度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除SCU处理基肥期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质量浓度均高于常规分次施肥处理CN,RCU和RBB处理均低于CN处理.不同缓控释肥料稻田氨挥发损失差异较大,损失量占施肥量的3.84%~28.17%.与CN处理相比,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均有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的效应,处理间氨挥发损失量表现为:CN、B-SCUBF-SCU、BF-RBB、BF-RCU、B-RBB、B-RCU.一次性基施下,B-SCU处理的氨挥发总量显著高于B-RCU和B-RBB处理,一基一穗下3种处理间氨挥发总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料在2种施肥方式下氨挥发损失量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不一致.BF-SCU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低于B-SCU处理,BF-RCU和BF-RBB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高于B-RCU和B-RBB处理.阶段氨挥发损失来看,施用SCU处理的基肥-蘖肥(7.54%)和蘖肥-穗肥阶段(16.04%)的损失较高,RBB处理的基肥-蘖肥阶段氨挥发损失(2.91%)明显增加,而RCU处理的穗肥后阶段(2.75%)是氨挥发损失的集中时期.追施穗肥尿素增加了穗肥后阶段的氨挥发排放损失,穗肥后阶段氨挥发量与田面水铵态氮质量浓度在不同类型肥料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0.
阐述酸洗工艺线酸雾的产生原因及其危害,通过对2种集气罩:槽边吹—吸式集气罩和半密闭(加罩裙)罩的设计比较,说明采用合适的集气罩形式对酸雾治理的效果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可降低一定的初期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