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157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999篇
基础理论   158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的相关概念及其处理污染物的工作原理,阐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并对等离子体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的应用作了市场前景分析,说明了该技术在固体废弃物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处理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产生飞灰的处理以及由此引发的二次污染问题,阐述了飞灰的污染特性,讨论了各种飞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熔融处理技术在降低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毒性和彻底分解其中的二恶英所具有的优越性,为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应用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灰熔融性测定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RD等仪器手段对国内2种垃圾焚烧飞灰的密度、颗粒特性、熔点、成分和晶相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2种灰样颗粒直径的数量积分分布非常接近,其中基本没有超过40/μm的颗粒。由于垃圾焚烧飞灰在化学成分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其熔点有很大的不同。此外,XRD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飞灰其晶相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可能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工艺以及烟气处理方法有关。实验结果为飞灰无害化低温烧结工艺的选择和运行参数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
刘彬  汪瀚 《化工环保》2003,23(2):63-66
以铬渣和粉煤灰为混合填充体系的主要填料,采用柱子淋洗法,通过改变混合填料的配比来研究其对铬渣中Cr(Ⅵ)的阻留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混合填充体系对Cr(Ⅵ)均有一定程度的阻留作用,其中I—5校对Cr(Ⅵ)的阻留固定效果最佳,淋出液中Cr(Ⅵ)的质量分数为0.删%,相对阻留效果达94.53%。  相似文献   
45.
磁选柱在矿山磁选尾矿和硫铁矿烧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选柱的结构、分选原理、分选过程及其在处理矿山磁选尾矿和硫铁矿烧渣方面的应用。用磁选柱精选磁铁矿尾矿,得到的精矿品位大于66%;用磁选柱精选硫铁矿烧渣,得到的精矿品位大于65%。硫的质量分数降至0.84%。  相似文献   
46.
 The effect of the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 in batch tests on the measured values of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K p)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landfill liner-soil material was investigated. Since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batch and column tests conducted independently, there were limitations to the conclusions derived. The organic compounds tested were benzene, methylene chloride, toluene, trichloroethylene, and p-xylen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s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the measured K p values of these organic compounds strongly decreased. The observed values of K p stabilized when the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 was above a certain value. Typical K p values obtained from batch tests conducted under high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s were close to those obtained from column tes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K p values of organic compounds measured under low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s, i.e., less than 100 g/l, may not correctly simulate the field situation. Consequently, the values of K p obtained with low soil solids concentrations can result in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retardation factor of the landfill liner material. Received: March 14, 2002 / Accepted: August 25, 2002  相似文献   
47.
Urb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ontains many trace organic pollutant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incomplete fuel combustion in domestic heating, industrial plants and automobile traffic. Removal of these pollutants from the atmosphere takes place through wet and dry deposition as well as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is study, concentra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wet deposition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at an urban site of Turkey. Wet and dry depositio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Andersen Rain Sampler. The sampler was modified accordingly for the collec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Collected samples were preconcentrated by us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 disks and consecutively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mong the 13 compounds quantified in this study, anthracene, fluoranthene, and pyrene were found more frequently and at elevated concentrations (202, 271 and 260 ng L-1 mean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Concentrations of PAHs were found to be high in winter period.  相似文献   
48.
爆炸荷载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研究(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论是矿山工程、隧道工程中钻孔爆破效率的提高、工程爆破领域爆破振动参数的预测,还是最近一系列高技术常规局部战争中粘地炸弹对地下坚固目标的破坏,在不考虑岩石中强爆炸引起的光子和电磁辐射等极端效应情况下,都亟待要求对岩石中爆炸引起的应力、变形及其它运动参数和破坏效应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只能达到大致的机理及景象的定性认识和描述,定量上的确定存在数量级的误差,尤其是爆炸和冲击的近区。误差更大。其原因在于岩石中爆炸产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征,不仅与作用时发生相应的物理及力学运动密切相关,而且强烈地受岩石自身构造缺陷水平及其变化的制约。本文概迷了爆炸作用下岩石的动力变形与破坏研究之现状。研究中考虑了岩石的构造特点及其对基本力学性状的影响,并简述了其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9.
油田废污泥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东油田废水池地处环境敏感区域,对其废污泥采用固化法进行处理。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了三种固化剂体系并通过多次浸泡实验、淋洗实验和静态浸出实验对固化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0.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