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415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157篇
环保管理   217篇
综合类   999篇
基础理论   158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112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贤  张彩杰  杨桂朋  张婧  刘梦 《环境科学》2020,41(1):194-204
目前对沿海地区存在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的了解十分有限,建立能同时精确检测海水样品中多种PPCPs的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脂质调节剂和兴奋剂等类别的9种PPCPs作为检测对象,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SPE-HPLC-MS),确定了固相萃取柱的填料、洗脱液组成及用量等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柱为CNW HLB,洗脱液为甲醇∶乙腈(1∶1,体积比),洗脱液体积为6 m L,水样pH为7,流速为5 m L·min~(-1),螯合剂EDTA-Na_2添加量为1 g,且浓缩倍数为500倍时,萃取效果最佳.9种PPCPs的线性回归方程均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 999,回收率在82%~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 6%~14%之间,检出限在0. 01~2 ng·L~(-1)之间,满足海水中痕量分析的要求.于2018年夏季对黄东海表层水体中PPCPs的分布特性、来源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9种PPCPs均被检出,主要污染物是NAP、IBU、GEM、CAF和ASA.在空间分布上,PPCPs浓度整体呈现河口近岸高,远海海域较低的趋势,黄海海域中PPCPs浓度高于东海,这与黄海海域污染源多、其水交换能力与东海相比较弱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表层海水中的PPCPs浓度与盐度和pH之间具有负相关性,与叶绿素a具有一定正相关性,表明PPCPs的主要来源为陆源输入.运用风险熵值法对该海域的PPCPs进行环境风险评估,9种PPCPs的RQ均小于1,其中IBU和NAP的RQ大于0. 1,可能对该海域产生中度风险危害,其余PPCPs的RQ均小于0. 1,表明其目前对黄海及东海海域基本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992.
生活垃圾处置单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源,明确其排放变化趋势及特征,是制定生活垃圾单元GHG减排的前提.采用IPCC清单模型,对中国2010~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MSW)处置单元的GHG排放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GHG排放量(以CO2-eq计,下同)从2010年的42.5 Mt增长至2019年的75.3 Mt,2020年降低到72.1 Mt;生活垃圾填埋场是GHG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生活垃圾焚烧比例的增加,焚烧GHG排放占比从2010年的16.5%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60.1%;在区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南地区是排放量最高的区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是最主要的排放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转变生活垃圾处置方式(垃圾填埋向焚烧的转变),提高填埋场填埋气体(LFG)收集效率,利用生物覆盖功能材料强化覆盖层甲烷(CH4)氧化效率,是实现固废处置单元GHG减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淮北平原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生态风险,按照点源扇形布点原则,在运行1 a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不同风向2 km范围内布点,在距离电厂10 km以上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设置对照点,参照HJ/T 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共采集21个农田土壤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15种PAHs的含量,分析PAHs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分特征,在根据荷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PAHs污染程度的同时,将其与国内其他相似污染源周边农田土壤中PAHs比对,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w(BaP)平均值为9.40 μg/kg(0.663~96.2 μg/kg),∑15PAHs(15种PAHs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74 μg/kg(37.5~1 382 μg/kg),TEQ(BaP)15(15种PAHs的毒性当量)平均值为14.6 μg/kg(1.92~135 μg/kg),三者明显高于对照区的0.795 μg/kg(0.412~1.57 μg/kg)、52.6 μg/kg(27.2~68.8 μg/kg)和1.96 μg/kg(1.05~2.84 μg/kg);下风向w(BaP)、∑15PAHs和TEQ(BaP)15基本均高于上风向和对照区,最大值均位于距电厂1 km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高环PAHs组分含量为52.5%,高于对照区的35.3%;7种致癌性PAHs在∑15PAHs中的贡献率达43.0%,远高于对照区的22.2%.运行1 a的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个别采样点PAHs处于严重污染水平,w(BaP)、∑15PAHs和TEQ(BaP)15均高于国内相似污染源且增长迅猛,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安全风险.研究显示,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的PAHs累积速度快,高环PAHs特别是BaP明显高于对照区,建议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PAHs排放及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控,在环境影响评价时充分考虑PAHs污染.   相似文献   
994.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7.320)和Cl-(Pi (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 (背)=25.040)和SO42-(Pi (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 (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垃圾焚烧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焚烧烟气系统中无有效去除PM2.5的控制单元.在实验室探究了几种过滤介质对木屑、猪五花肉、污泥这3种有机质固体废物燃烧产生的PM2.5的去除效果.这几种过滤介质包括:涤纶针刺毡、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滤料、偏聚氟乙烯(PVDF)微滤膜、石墨烯及其组合.PTFE覆膜滤料+PVDF微滤膜的组合对木屑燃烧产生的PM2.5的过滤效果最好,可以达到97.45%.双层PVDF微滤膜对猪五花肉和污泥燃烧产生的PM2.5过滤效果都最好,分别为99.39%和98.03%.根据实验结果和SEM-EDS分析,PVDF微滤膜对碳组成的颗粒有较高的选择性截留效果.叠加使用过滤介质可以提高对PM2.5的过滤效率,但双层过滤可能会增加阻力,不利于对大量废气进行除尘处理.  相似文献   
996.
研究NaHSO4·H2O(布朗斯特酸位为主)和AlCl3·6H2O(路易斯酸位为主)两类金属盐固体酸催化剂在污泥制取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30℃脱水的NaHSO4·H2O较AlCl3·6H2O表现更为优异,两种催化剂的最优催化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1.2g/10g冷冻干燥污泥、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虽然对粗脂肪的酯化率NaHSO4·H2O低于AlCl3·6H2O,分别为(63.4±2.6)%和(68.9±1.4)%(对应的生物柴油产率分别为9.73%~10.69%和10.80%~11.39%(污泥干基)),但经过GC-MS分析发现NaHSO4·H2O催化的生物柴油纯度更高,品质更好;两种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3~5次.两种催化剂均可实现低成本、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催化污泥制备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997.
筛选几种重金属药剂用于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以重金属Pb为处理目标,通过单一或复配形式研究药剂的稳定效果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重金属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有机药剂稳定后Pb的螯合率高于无机药剂,投加质量分数为2%二乙基DTC能使Pb的浸出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要求,然而5%的硫化钠和磷酸二氢钠稳定后Pb的浸出浓度仍不达标;药剂处理后,Pb的部分不稳定态被转化为稳定态,且相比于无机药剂,有机药剂稳定后Pb的残渣态占比更高,抗酸碱能力更强;无机药剂处理后Pb的浸出性与养护时间成负相关,而有机药剂则由于特征官能团的氧化等因素而成正相关.成本核算结果表明,0.9%二乙基DTC和3%磷酸二氢钠复合药剂稳定飞灰在满足GB 18598-2019要求的基础上,成本相比于单一二乙基DTC处理降低26.72%.复合药剂处理后,飞灰中出现了N、S、P的特征吸收峰,重金属主要以螯合、沉淀作用稳定,同时整个体系的矿物组成并未发生改变,但结晶相的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多级孔道β分子筛催化剂对芳烃(氯苯)的硝化反应,显示具有优异的催化作用。在以硝酸为硝化剂,氯苯∶催化剂=3∶1,60℃反应2 h条件下,对比传统β分子筛,自制多级孔道β分子筛的催化活性较高,且氯苯的对位选择性均有所提高,对位/邻位比分别从0.5提高到1.2。多级孔道β分子筛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保持稳定,且随着孔道比表面积增加,催化剂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渗滤液中致病性病毒对填埋场隔离距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健康风险目标的建模方法,用于确定地下水梯度、水力传导系数和包气带厚度对隔离距离的影响,基于线性剂量-效应模型和可接受的感染风险[<10-4/(人·a)]推导确定了饮用水肠道病毒浓度限值,通过耦合渗漏源强模型-以及水流和病毒在包气带中的纵向迁移转化和含水层中的水平迁移转化模型,构建了污染物泄露-迁移-降解的解析模型,并基于Monte-Carlo模拟表征解析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选择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含水层中为44~564m,在砾石含水层中为91m~2.39km,在粗砾石含水层中为1.74~27.29km;地下水梯度从0.001变化到0.05,导致最高梯度处的隔离距离比最低梯度大10~20倍;当包气带厚度从1m增加到10m时,隔离距离可缩短到10m以内.隔离距离的确定需根据具体的安全防护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proposes a technical procedure based on a life cycle approach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 (ESA) of several waste-to-energy (WtE) plants located in Spain. This methodology uses two main variables: the natural resources sustainability (NRS) and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s sustainability (EBS). NRS includes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materials, and water, whereas EBS considers five burdens to air, five burdens to water, and two burdens to land.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ESA, all variables were normalised and weighted using the threshold values proposed in the European 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 reg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e plants studied had a greater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an Spain, ranging from 1.1 to 2.0 times higher than the Spanish reference consumption. The comparison of Spain with the BREF reference on waste incineration showed that only in the variable related to materials, did Spain have a lower consumption (1.80 times lower). In terms of EBS, air and land impacts were the highest contributors to global burden. The WtE plants presented higher burdens to air and water than Spain, whereas only one plant exceeded the average burden to land of Spain. Finally, this paper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the ESA methodology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LCA and assis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choosing the best option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This procedure can be used to obtain an over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WtE plants, as well as to assess individual burdens and thereby determin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hotspots, thereby improving the critical points of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