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3篇
  免费   1389篇
  国内免费   3001篇
安全科学   2459篇
废物处理   265篇
环保管理   2446篇
综合类   7643篇
基础理论   1507篇
环境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762篇
评价与监测   1089篇
社会与环境   750篇
灾害及防治   616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61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817篇
  2013年   971篇
  2012年   1076篇
  2011年   1191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805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854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68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2篇
  1972年   18篇
  1971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周期性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增长除受到基本投入要素的影响,还受制度因素的影响。对于制度因素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的研究,大多文献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方法,通过对1978-2007年总体和不同阶段农业增长与农村土地制度、价格制度、财政制度和税费制度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探讨制度变迁对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在要素投入并没有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却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为了探究农业周期性增长的原因,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和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的特点,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Griliches生产函数构造计量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发现,正是由于不同阶段农村土地制度、价格制度、财政制度和税费制度的变迁,导致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周期性起伏。因此,制度变迁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82.
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消耗趋势的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作为重要的交通网络节点,其衔接交通运输线路、产生和承担客货流转换的功能日益显著。定量地探讨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未来城市间客运交通能源需求的研究及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终端能源需求MAED模型,对我国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历史基期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对未来能耗进行预测,在形成ASIF结构的数据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Index,LMDI)对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十五"期间城市间客运交通能耗的快速增加同时取决于客运周转量的增加、客运交通模式和能耗强度的转变,若延续这一发展趋势,我国中长期城市间客运交通模式将快速增长。未来城市间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和高效利用及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将是促进能源消耗增速降低的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983.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基于我国1981-2007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对我国EKC进行实证研究,说明建立EKC模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弥补EKC模型中环境不影响经济的假设与变量难以量化的不足,运用VAR模型研究二者的动态关系。EKC研究结果表明:EKC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一般规律;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污染物更有可能出现EKC特征。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动态分析结果与二者相互作用机理相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因素影响环境;一方面随着人们环境质量需求弹性的增加,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环境对企业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正逐步形成,但可能由于人们通过自身消费影响产出的作用有限和环境政策实施存在滞后性等原因,这种机制的形成存在一定滞后。  相似文献   
984.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源头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鸿  王峰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10,29(3):98-101,109
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治理是采矿行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在论述矿山尾矿酸性废水的成因、水质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评述了主要的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包括尾矿脱硫技术、施用T.f菌杀菌剂技术、覆盖法、表面钝化处理技术,指出了各种源头控制技术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源头控制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的联合使用将会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85.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污染的治理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对选取的11个省市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6.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及圈内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中部区域板块新经济增长极的必然选择。采用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利用数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加强区域经济间的联系,实现产业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的监督机构,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87.
淮南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的挑战,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对淮南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为逐渐提升淮南旅游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88.
To test the injection behaviour of CO2 into brine-saturated rock and to evaluate the dependence of geophysical properties on CO2 injection, flow and exposure experiments with brine and CO2 were performed on sandstone samples of the Stuttgart Formation representing potential reservoir rocks for CO2 storage. The sandstone samples studied are generally fine-grained with porosities between 17 and 32% and permeabilities between 1 and 100 mD.Additional batc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predict the long-term behaviour of geological CO2 storage. Reservoir rock samples were exposed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months to CO2-saturated reservoir fluid in high-pressure vessels under in situ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Petrophysical parameters, porosity and the pore radius distribution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by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relaxation and mercury injection. Most of the NMR measurements of the tested samples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of porosity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arge pores.  相似文献   
989.
A set of toxic metals, i.e. As, Hg, Pb, Cd, Cu, Zn, Ni and Cr, in urban and suburban SDSs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atively in the biggest metropolitan area of China, Shanghai.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metals except As were accumulated greatly, much higher than background values. Geo-accumulation index indicated that metal contamination in urban SDSs was generally heavier than that in suburban SDSs.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demonstrated that overall risks caused by metals were considerable. Cd contributed 52% to the overall risk.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 urban SDSs, Zn, Ni, Cd, Pb, Cu and Cr were related to traffic and industry; coal combustion led to elevated levels of Hg; soil parent materials controlled As contents. In suburban SDSs, Pb, Cu, As and Cd largely originated from traffic pollution; Zn, Ni and Cr were associated with industrial contaminants; Hg was mainly from domestic solid waste.  相似文献   
990.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total elemental, organic carbon (OC) and elemental carbon (EC) content and mass of PM2.5 were studied at industrial, urban, suburban and agricultural/rural areas. Continuous (optical Dustscan, standard 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 (TEOM), TEOM with filter dynamics measurement system), semi-continuous (Partisol filter-sampling) and non-continuous (Dekati-impactor sampling and gravimetry) methods of PM2.5 mass monitoring were critically evaluated. The average elemental fraction accounted for 2-6% of the PM2.5 mass measured by gravimetry. Metals, like K, Mn, Fe, Cu, Zn and Pb were strongly inter-correlated, also frequently with non-metallic elements (P, S, Cl and/or Br) and EC/OC. A high OC/EC ratio (2-9) was generally observed. The total carbon content of PM2.5 ranged between 3 and 77% (averages: 12-32%), peaking near industrial/heavy trafficked sit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dentified heavy oil burning, ferrous/non-ferrous industry and vehicular emissions as the main sources of met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