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Cd胁迫对大豆各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下,大豆幼苗期、花荚期和成熟期植株的生长及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的生长在3个生长期均表现为低浓度Cd(£0.50mg/kg)下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Cd(31.00mg/kg)下的抑制效应;随着Cd胁迫浓度的累积,大豆生长整体上受到抑制.在幼苗期,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下降、SOD活性受到抑制、POD活性迅速激活,共同缓解Cd毒性;在花荚期,大豆植株的防御系统得到有效激发,保护性酶POD、SOD的活性急剧升高,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成熟期,因为长时间的Cd毒害,尤其是Cd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大豆植株的SOD、P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在Cd胁迫下,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在大豆的3个生长期的变化模式差异显著,且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和株高与SOD活性在整个生长期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2.
跨界融合子处理豆制品废水控制参数局部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跨界融合子基因工程菌降解豆制品废水动力学参数,在流量Q1和出水浓度Sc设定情况下,推算在自控稳定回流系统中,生物量的停留时间θc和相应的比降解率q等参数数值,  相似文献   
143.
应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处理糖蜜酒精废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投磁种的方法进行强化,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处理有机工业废水,废水经处理后其浊度、色度和COD都大大降低.系统地研究了这一新方法应用于处理糖蜜酒精废水以及磁种再生的全过程,探讨了磁种的活性、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水磁种强化磁分离处理过程主要是一个pH控制过程,最佳处理pH值为5左右,磁种再生pH值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144.
研究了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酸雨处理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发芽率。UV-B辐射增加与酸雨的复合处理,降低了幼苗的株高、绿叶数、叶面积、干质量、叶绿素和蒸腾速率,复合胁迫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胁迫,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的影响。UV-B辐射增加与酸雨处理在抑制幼苗生长上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大豆皂甙复合物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为靶病毒和相应的CEMx174细胞系统为模型,以AZT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了从大豆提取的皂甙复合物及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细胞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皂甙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抗SIV作用,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则无抗SIV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四川不同海拔豆地生态及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φ(N)32°14′~32°56′,λ(E)104°36′~104°51′范围内海拔(halt)400 ~1 400 m 豆地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halt每升高100 m ,平均气温递减0.72 ℃;年降雨量递增63.0 mm(400~600 m) ~106.8 mm(800 ~1 400 m);相对湿度递增1% ;日照时数呈抛物线上升变化. halt400 m 日均温稳定通过12.0 ℃的初期为3 月中旬,halt每升高100 m ,该时间延迟5~7 d. 不同halt>12℃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621.2 ℃(400 m);3 245 .0 ℃(600 m);3 149.9 ℃(800 m) ;2 804 .8 ℃(1 000 m) ;2082.1 ℃(1200 m);1 950.1 ℃(1 400 m) . 在相对较高的海拔,存在明显的逆温和南北坡效应,相应存在大豆局部高产区. 不同海拔豆地生态及大豆生长发育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四川不同海拔区大豆品种合理布局和应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提高甲烷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乙烯醇( P V A) 为包埋剂对甲烷八叠球菌( Methanosarcina ) 的富集培养物进行固定化, 并以甲醇为唯一碳源对其产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甲醇为唯一碳源时,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总产气量相似,但两者的产气特性有明显不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迟于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的产气集中,在产气高峰两天中的产气量占总产气量的66 .0 % .非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产气平稳, 平均日产甲烷量为8 .91 m L/d.固定化甲烷八叠球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 细胞在固定介质中多呈较大包囊存在,包囊直径30 ~50 μm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结果表明,在低有机物负荷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发挥着很大作用,有较低的出水 C O D 和较高的甲烷含量.在较高有机物负荷下,与对照无明显差别.其原因是在高有机物负荷和短水滞留期运转条件下,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受到抑制而失去活性所致  相似文献   
148.
离子液体对三种农作物发芽和生长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离子液体的生态毒性,研究了5种离子液体及其浓度变化对3种农作物发芽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种子发芽这一生态毒理指标而言,不同作物对离子液体毒性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次序为黄瓜>玉米>白菜;在一定浓度下,离子液体对白菜、黄瓜和玉米均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对于所考察的5种离子液体,阴离子为卤素的[EMIM]Br和[BMIM]Cl对植物发芽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远大于阴离子为烷基硫酸酯和烷基磷酸酯的同类离子液体 [EMIM][ES]、[EMIM][DEP]和[MMIM][DMP]。这种毒性顺序可能与卤素离子对细胞膜较强的穿透能力和由于离子液体的稳定性所造成的阴阳“离子对”的共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索稀上元素镧与酸雨对大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复合影响,以大豆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培养,模拟酸雨和镧处理试材.结果表明,在酸雨(AR_1/pH=3.0,AR_2/pH=4.0,AR_3/pH=5.0)单独作用下,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稀士La(RE_1/20 mg·L~(-1),RE_2/60 mg·L~(-1),RE_3/100 mg·L~(-1))单独作用下,生长指标呈现明显的"低促高抑"规律.RE+AR复合作用影响下,RE_1和AR复合对大豆幼茵生长抑制程度低于AR单独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RE_2、RE_3与AR对大豆幼苗的复合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豆幼苗的Chl含量和P_n,与其他乍长指标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AR、RE及AR+RE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0.
Rice seeds (Tianyou, 3618)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to phosphine exposure during germination. A control (0 mg m−3) and four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ine (1.4 mg m−3, 4.2 mg m−3, 7.0 mg m−3 and 13.9 mg m−3) were used to treat the rice seeds. Each treatment was applied for 90 min once per day for five days. The germination rate (GR); germination potential (GP); germination index (GI); antioxid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and catalase (CAT); and lipid peroxidation measured through via malondialdehyde (MDA) were determined as indicators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sponses of the rice seeds to phosphine exposure. These indicators were determined once per day for five day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 GP and GI of the rice seeds markedly decreased after phosphine exposure.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antioxidant enzymes due to the phosphine exposu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The exposure lowered the CAT and SOD activities and increased POD activity in the treated rice seed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The MDA content exhibited a slow increase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phosphine concent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hosphine has inhibitory effects on seed germination. In addition, phosphine exposure cause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seeds. The antioxidant enzymes could play a pivotal role against oxidative injury. Overall, the effect of phosphine on rice seeds is different from what has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for insects and mamm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