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cumulationofheavymetalsintwocropsedsduetosoilcontaminationasdeterminedbyneutronactivationanalysistechniquesM.F.AbdelSabourS...  相似文献   
72.
二氧化硫对作物游离氨基酸浓度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观察了四种作物接触二氧化硫后游离氨基酸,特别是十种昆虫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硫引起油菜、大豆和小麦叶片中昆虫必需氨基酸浓度明显增加,非必需氨基酸中,增加或减少趋势不一.玉米没有这种反应.二氧化硫熏气的大豆上叶螨生长繁殖快于对照.讨论了植物中氨基酸浓度的增加和大气污染诱发虫害加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紫外辐射增强对大豆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紫外辐射增强对大豆影响的进一步分析郑有飞简慰民李秀芬旦巴(南京气象学院应用气象系,南京210044)关键词紫外辐射;大豆;影响.随着大气臭氧层的不断减薄,地表接受的紫外辐射量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六十多年内,地表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4%—20%[1,2]...  相似文献   
74.
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两公司大豆蛋白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性质特征,分析工程的工艺设计和调试运行状况。对大豆蛋白和屠宰废水的处理,采用混和处理的总体工艺,理论研究和运行实践表明,混和处理利于均衡生物处理营养,优化厌氧处理工艺型式及参数。污泥培养时,尽快从间歇运行变为连续运行,利于基质和污泥的混和接触,促进油脂和脂肪酸的降解,防止油和脂肪酸的积累及其抑制作用,防止油脂包覆污泥,造成污泥漂浮流失。  相似文献   
75.
极低频电磁场对萌发期大豆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观察了50Hz.0.2mT或6.0mT的电磁场暴露对大豆的萌发过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幼苗根茎的组织形态学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暴露下,大豆的开始萌发时间由32h提前到8h,萌发率到达50%的时间由72h分别提前到48h(0.2mT组)和40h(6.0mT组);MDA含量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下降;SOD,POD活性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CAT活性在0.2mT暴露组下降,在6.0mT暴露组升高;蛋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随磁场强度的增大升高或降低。幼苗根茎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极低频电磁场可以改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缓脂质过氧化,增强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大豆的萌发过程。图4参6。  相似文献   
76.
酵母菌处理黄泔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小型和中型试验装置利用酵母菌对豆制品生产中产生的黄泔水进行预处理 ,对其实用性和经济性进行了探讨。试验分析了一些对处理过程和效果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通过中试为生产型设备的设计提供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77.
不同静电场处理方式对大豆生物学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研究了静电场预处理种子、静电场处理幼苗以及种子和幼苗累积静电场处理3种电场处理方式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Chla)荧光动力学参数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静电场处理方式均能对大豆产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其中,静电场处理种子对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小,静电场处理幼苗对大豆的影响较大,而对种子和幼苗累积静电场处理对大豆的影响最为显著.图2表1参11  相似文献   
78.
采用人工HF熏气的方法研究了盆栽大豆 (Glycinemax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与叶绿素含量、乙烯产生量、纤维素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HF通过抑制SOD活性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 ;(2 )HF对参与叶片脱落的纤维素酶的活性诱导是通过抑制SOD活性进而合成大量乙烯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钼和硼污染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浙春3号、浙春2号和3811)为材料,设置了4个钼、硼处理(适量钼和硼、高钼、高硼及高钼高硼同施),研究了钼污染和硼污染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钼或高硼促使大豆种子蛋白质、维生素C、氮、磷、钾的含量显著减少,氨基酸的总量和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大大降低,氨基酸各组分(除脯氨酸外)的含量都明显下降,脂肪的组分也发生变化,对种子中钙镁含量的影响不大,且高硼对大豆品质的毒害作用明显大于高钼.在过量条件下,钼和硼在大豆体内呈现相互抑制作用.3个大豆品种的品质问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3个品种对高钼和高硼的反应也存在差异.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80.
不同方式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实际豆制品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控制温度(T=310.5℃)、溶解氧(DO=0.5mg/L)和pH值(7.8~8.7)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结果表明,无论从硝化速率、硝化时间、污泥沉降性能以及生物相上,控制溶解氧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如其他2种工艺.就该工艺存在的问题从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和微生物相上进行了理论探讨,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