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160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室内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硝酸盐氮和氨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均在0.05~10 mg/L内时,螺旋鱼腥藻的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氨氮更有利于螺旋鱼腥藻的生长;在0.05~10 mg/L内,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的升高能明显促进惠氏微囊藻的生长,但高浓度的氨氮可能会抑制其生长. 当ρ(硝酸盐氮) 为0.05 mg/L时,螺旋鱼腥藻比生长速率(0.239 d-1)大于惠氏微囊藻(0.166 d-1); ρ(氨氮)为0.05和0.5 mg/L时,螺旋鱼腥藻的比生长速率分别为(0.266±0.012)和(0.303±0.005)d-1,大于惠氏微囊藻的比生长速率(0.096±0.004)和(0.272±0.008)d-1. 提示在ρ(氨氮)和ρ(硝酸盐氮)较低的培养条件下,螺旋鱼腥藻比生长速率更高,更易成为优势藻种. 洋河水库近2年优势种逐渐从螺旋鱼腥藻转变为惠氏微囊藻,可能是水体中ρ(氮)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82.
以21个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二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探讨了Cu在不同品种水稻根-茎-叶-籽粒(糙米)中的积累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根、茎、叶、籽粒中Cu含量的均值分别是67.35、16.24、8.29、11.62mg·kg-1,多数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茎籽粒(糙米)叶,但也有少部分水稻品种Cu的含量顺序是根籽粒(糙米)茎叶。各器官的Cu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根和籽粒Cu含量的差异最大,茎次之,叶最小。常规稻根部Cu含量显著低于杂交稻,而叶中Cu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稻,但两者的茎和籽粒中Cu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三系杂交稻根、茎、籽粒Cu含量显著高于二系杂交稻,而叶的Cu含量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各器官对Cu积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相邻器官(根与茎,茎与叶)的C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间器官(根与叶、籽粒,茎与籽粒)的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各器官Cu的转运系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3.
多种污染物混合特别是低浓度下的混合对生物的联合毒性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选择了3类污染物苯酚、间甲基苯酚、苯胺、对硝基苯胺、硝酸铅,采用美国微板光度计测定了它们对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sp.-Q67)的单一及联合毒性。应用非线性拟合技术模拟了这5种物质及其混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硝酸铅可用Logit模型模拟,其它4个物质能用Weibull模型准确描述,所有拟合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均方根误差在0.02以下。根据纯物质的EC50值,获得这5个物质的毒性强弱顺序:硝酸铅〉对硝基苯胺间甲基苯酚苯酚苯胺。混合实验设计了各物质在EC50、EC1、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比例的混合。用浓度加和(dose addition,DA)和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对混合物毒性进行预测。IA基本准确预测了这5个物质在各自EC50混合的毒性。DA与IA模型都稍微过高地预测了以EC1及NOEC浓度比例混合的联合毒性,但都在毒理学实验容许的范围之内。这5个物质以NOEC混合时对测试生物Q67没有产生明显毒性,但是还不能判定这些物质在此浓度下混合是安全的。污染物在各自的NOEC浓度下混合是否对其它生物有潜在的威胁还需更多毒理学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84.
从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库存废烟叶中分离得到一株尼古丁高效降解菌株ZUTSKD.经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Pseudomonas sp.,命名为Pseudomonas sp. Strain ZUTSKD.该菌能以尼古丁为唯一碳氮源和能源生长,降解尼古丁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5.添加氯化铵和葡萄糖有利于尼古丁的降解.在尼古丁的代谢产物中能够检测到3-(2,3,4-三氢-5-吡咯基)-吡啶,2,3′-二吡啶, 可天宁和3-羧基-吡啶.该研究表明,ZUTSKD菌株有很强的尼古丁降解能力,可用于处理烟草废弃物.  相似文献   
85.
为有效治理呋喃丹的污染,从受呋喃丹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呋喃丹的菌株CFDS-1,经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AY702969)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地位等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Sphingomonas sp.当接种量为5%时,CFDS-1能在48 h内降解100 mg L-1的呋喃丹,对于高达300 mg L-1的呋喃丹依然有降解效果;CFDS-1对呋喃丹的降解率与起始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呋喃丹的最适pH是8.0~9.0;在20~42℃范围内,温度对CFDS-1降解呋喃丹没有显著影响;该菌在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100 mL时,对呋喃丹的降解效果最好.土壤实验表明,该菌株同样能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呋喃丹残留.  相似文献   
86.
为促进自养高产油微藻的工业化应用,从青海多种生境中分离到34株产油微藻,以筛选获得产油脂最高的青3-2-2株为出发株,18S rRNA分析表明其与栅列藻属(Scenedesmus sp.)同源性达到99%以上,确定该株属于栅列藻属.研究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对微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优化培养条件为:硝酸钠为氮源,以10%(V/V)接种量接种于普通SE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初始pH 7.0,培养周期为20 d,可以获得较高的油脂产率,比优化前的产率增加了近70%.  相似文献   
87.
分别用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roseus)、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诺卡氏菌(Nocardiasp. )N89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sp. )A05的细胞壁制成6种诱导子.当在玉米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诱导子进行诱导培养时,青霉PT95菌株的菌核生物量和菌核中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有了显著的提高(P<0. 01),从而提高了PT95菌株的类胡萝卜素产率.其中, 4种真菌诱导子的效果明显好于另外2种放线菌诱导子,紫红曲霉诱导子的效果最好.当培养基中紫红曲霉诱导子的质量分数为100μg/g时,每百克玉米的类胡萝卜素产率达到14 446μg,比对照提高176%.除紫红曲霉诱导子外,其余5种诱导子都能显著提高总色素中的β-胡萝卜素百分含量(P<0. 01). 表4参9  相似文献   
88.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原油降解菌XD-1,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omonas sp.).初步实验表明菌XD-1具有较强的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的作用,对该菌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菌XD-1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物质,菌在生长对数期产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为生长相关型;充足的碳源是产表面活性剂的必需条件,菌利用原油为碳源时能持续大量地产表面活性剂;原油和尿素为产表面活性剂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菌XD-1产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营养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 g,尿素4 g,磷酸二氢钾1 g,微量元素液4 mL,水1 L,pH 8.0.  相似文献   
89.
太湖环棱螺牧食活动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年9—10月在太湖“863"项目试验基地进行环棱螺(Bellamya sp.)对苦草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经过5周的生长,对照中苦草生物量增加得不多;而各螺处理中苦草生物量的增长非常明显,且与所投放的环棱螺的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放养20,40和80个螺的处理中苦草生物量的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的4.5,5.3和6.2倍. 另外,环棱螺对苦草根系的影响,表现为各螺处理中苦草根状茎生物量均大于对照,而根须生物量和根须数均小于对照. 与以上现象相反的是,放养20,40和80个螺的处理中苦草表面附着生物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低于对照的33.3%,54.8%和53.7%. 说明螺与沉水植物共存时,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繁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浅水湖泊中放养适当密度的环棱螺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沉水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90.
Arsenite [As(III)]-oxidizing bacteria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reducing arsenic [As] toxicity and mobility in As-contaminated areas. As-resistant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ils of two abandoned min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The isolated bacteria showed relatively high resistances to As(III) up to 26 mM. The PCR-based 16S rRN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isolated As-resistant bacteria were close relatives to Serratia marcescensa, Pseudomonas putida, Pantoea agglomerans, and Alcaligenes sp. Among the five As-resistant bacterial isolates, Alcaligenes sp. strain RS-19 showed the highest As(III)-oxidizing activity in batch tests, completely oxidizing 1 mM of As(III) to As(V) within 40 h during heterotrophic growth.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ndigenous bacteria have evolved to retain the ability to resist toxic As in the As-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and moreover to convert the species to a less toxic form [e.g., from As(III) to As(V)] and also contribute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As by being involved in speciation of 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