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安全科学   405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614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灰色-物元模型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并提出科学可行的瓦斯爆炸灾害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基于3类危险源理论梳理分析以往典型瓦斯爆炸案例,识别并提取14个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集成灰色系统理论和物元可拓模型,构建灰色-物元评估模型;最后以山西省某煤矿的实际调研数据为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和关联函数,梳理风险因素致灾的逻辑关系,得出该矿井2个具体工作面的瓦斯爆炸风险等级。研究表明:1号工作面中的平均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指数、采掘机械化水平与2号工作面中的瓦斯体积分数均处于较不安全级别,2个工作面的综合风险等级分别为一般安全与较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煤氧化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演变规律及热效应的变化特征,利用原位红外实验装置,实时测量煤升温过程中官能团的动态变化,数据处理得到弱粘煤红外波谱图,利用差减法对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处理,得到煤样的差示光谱,计算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结构参数;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煤氧化过程中热流的变化,得到弱粘煤的热流曲线图,并对热流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和氧化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弱粘煤中芳环数量比较少,环周围侧链较长,内部结构疏松,内部毛细管比较发达,内表面积较大,更容易发生自燃;整个氧化过程中羟基最为活跃,含氧官能团次之,其次是脂肪烃;红外参数计算结果HAL,I2整体呈减小趋势,I1,I3整体呈增大趋势;弱粘煤放热阶段的活化能值为25.12~61.26 kJ/mol,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与此阶段放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3.
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堆肥效率,利用生活垃圾,采用三阶段温度控制技术进行微生物接种堆肥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336 h,与普通接种法(CK)比较,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TSCT)堆肥总有机碳(TOC)、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依次降低6.37%、6.57%;而腐殖质(HS)、胡敏酸(HA)、腐殖化指数(HI)分别增加了8.61%、16.75%、18.40%.通过对胡敏酸分子元素组成分析证实,堆肥后,普通接种法处理胡敏酸分子中C/H、O/C依次增加8.33%、6.25%;而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堆肥中胡敏酸C/H、O/C依次增加了18.33%、11.48%.以上结果表明,三阶段温度控制法可明显加快堆肥腐殖化进程,进而提高堆肥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城市污泥掺制水煤浆燃烧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通过热重实验,分析了污泥、水煤浆的单-燃烧以及水煤浆中掺混不同比例城市污泥后混合浆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浆样的热分析曲线出现2个由挥发分析出的燃烧峰(分别对应250~380°C和380~570°C)与固定碳燃烧峰(570~680°C).混合浆样着火温度因污泥的掺人比水煤浆高约50℃,但随掺混比例的提高,最大燃烧速率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增加,污泥的掺入使燃烧得到加强.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阶段燃烧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表明活化能值的大小与试样的燃烧阶段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尾气中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设计了采样系统,确定了用吸收液吸收的方法采集尾气中的甲醛.利用尾气中的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DNPH)酸性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甲醛腙的特性,通过检测甲醛腙的浓度来检测尾气中的甲醛含量.应用本方法检测一台采用DMCC燃烧模式的发动机尾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测量其尾气中的甲醛浓度.检测数据显示,当发动机运行DMCC燃烧模式时,相同转速下同一负荷时喷醇量越大,尾气中甲醛浓度越多;在相同的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条件下,负荷越低尾气中甲醛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96.
基于煤的解耦耦合燃烧原理和烟气返回脱硝技术,并结合烧结工序特点,提出了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重点研究了烧结矿带发生的脱硝反应-利用烧结矿作填料,采用H2、CO和NH3模拟热解气主要组分对返回烟气中Nox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50-550℃下烧结过程引入4.0%的H2或4.0%的CO,可使Nox的浓度降低20%~40%;620~660℃时烧结过程引入0.15%的NH3,可使Nox浓度降低20%~30%.烧结过程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工艺可有效减少Nox的排放.同时可降低烧结能耗.  相似文献   
997.
在一台经过改装的压燃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试验,对比了甲醇的不同喷射方式(顺序喷射与连续喷射)对组合燃烧尾气中甲醛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顺序喷射方式下尾气中的甲醛浓度要低于连续喷射尾气中的结果,在低负荷工况时,顺序喷射最大降低量达32%,在中高负荷工况下,两种喷射方式的甲醛排放相差不大.对比甲醇对柴油相同替代率时,两种喷射方式均表现在低负荷时的甲醛排放最多,而且甲醛排放差值也较大.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顺序喷射的燃料经济性要优于连续喷射.  相似文献   
998.
Emission factor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element carbon (EC), organic carbon (OC), SO_2, NO_x, CO, CO_2, and ten ions (Na~ , NH_4~ , K~ , Mg~(2 ), Ca~(2 ), F~-, Cl~-, NO_2~-, NO_3~-, SO_4~(2-))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domestic burning of four types of commonly produced crop residues in rural China: rice straw, wheat straw, corn stover, and cotton stalk,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across China. A combustion tower wa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cooking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easants burned their crop residues in rural China, to measure the emission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wheat straw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 for the total PM (8.75 g/kg) among the four crop residues, whereas, corn stover and wheat straw have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 for EC (0.95 g/kg) and OC (3.46 g/kg), respectively. Corn stover also presents as having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of NO, NO_x, and CO_2, whereas, wheat straw, rice straw, and cotton stalk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of NO_2, SO_2, and CO, respectively. The water-soluble ions, K~ and Cl~-,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factors from all the crops. Wheat straw had a relatively higher emission factor of cation species and F~-, Cl~-, NO_2~- than other residues.  相似文献   
999.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过程的能源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垃圾多种治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中的能源化的关键。这些技术涉及垃圾卫生填埋、垃圾梦烧、垃圾衍生燃料技术、垃圾厌氧发酵和垃圾的热解气化等。针对中国垃圾的具体特点,对中国垃圾能源化提出一些初步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HPA—8型催化剂──低O2浓度完全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贤鑫  罗孟飞 《环境化学》1993,12(3):200-205
HPA-8型催化剂是以贵金属为主要活性组分,经改性过的Al_2O_3小球为载体制备而成,其主要特点是对O_2的利用率高。当空速20000h~(-1),反应气入口温度200℃,O_2含量3%(V)时,以乙苯作为反应物,其浓度由lg/m~2增加到llg/m~3,转化率~100%,此时残留的O_2为0.5%(V)。该催化剂可适用于含O_2量低的工业有机废气的燃烧净化及蔬菜、水果保鲜,中药材贮库的降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