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430篇
安全科学   502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1238篇
基础理论   347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190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职能定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职能是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具体工作指针。在论述对清洁生产审核职能定位必要性的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清洁生产审核职能定位的具体涵义和内容,从而为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2.
液态烃罐区贮存高压、易爆危险品,为了有效地对该球罐区进行安全评价,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同一防火堤内的罐G1001~G1003,运用蒙德法进行安全评价,为罐区HSE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微塑料污染的水生生态毒性与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辅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994.
It is generally recognised by the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communities that disasters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development, and indeed can set back development by years. This realisation led to a new paradigm for the management of hazards and their impacts, namel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hich emphasise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wareness, however, does not necessarily translate into implementation. ‘Reduce the underlying risk factors’, Priority for Action 4 of The 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 reported the lowest average score for progress of the five priority areas. Challenges to progress, as reported by Governments included inappropriate development practices, high levels of poverty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increase vulnerability. Various authors have recognised the difficulty of consistently and successfully integrating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o development planning. This integration is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for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which face high exposure to hazards,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nd limited resources, often both human and financial. The efforts of Jamaica, a Caribbean SIDS, at integrating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in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ome factors which proved to be important in making progress are presented here. This retrospective paper is writ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articipant observer and traces developments 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over three decades, 1980–2010. Integration and inclusiveness, use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risk assessments are identified as being important in gaining acceptan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995.
陈妤凡  周侃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882-3892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全域环境空间管控,推动各类环境要素管控分区降尺度与融合化,实现环境污染源头管控与精准落地,是系统应对当前高强度、复合型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覆盖、多层级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在单要素人为污染物排放量和综合排放强度评价基础上,提出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集成评价模型,探索分区管理和分级施策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途径,并以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苏州市为案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三区三线"与现行环境要素管控分区的空间耦合性,建立由8个一级分区和21个二级分区构成的环境功能分区管控体系;②按照"三区三线"管控属性和综合排放强度,可进一步将环境功能分区的管控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Ⅴ、Ⅳ、Ⅲ、Ⅱ、Ⅰ及○级;③苏州市人为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偏大,城镇空间内的工矿业生产空间及城乡居住空间、农业空间内的生产养殖空间的综合排放强度较高,主要分布于姑苏、虎丘等中心城区及昆山、常熟等工业集聚区;④苏州市Ⅴ级和Ⅳ级管控区以工矿业生产空间、城乡居住空间和特殊生产空间为主,Ⅲ级管控区以混合空间为主,Ⅱ级以农业种植空间和生产养殖空间为主,Ⅰ级和○级管控区主要包括一般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表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环境空间管控可操作性强,可实现环境规制精准落实到污染源空间;建议以环境功能分区分级管控体系为基础,将环境空间管控全面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综合施策的环境协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6.
李慧娟  徐爱玲  乔凤禄  蒋敏  宋琪 《环境科学》2021,42(6):3063-3073
植物叶表面颗粒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动态对近地表环境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岛市不同功能区冬青和女贞植物的新鲜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颗粒物与微生物微形态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冬青和女贞植物叶片颗粒物滞留量秋、冬季节高于春、夏两季,两种植物叶片更易滞留PM10和PM2.5,但冬青叶片的滞尘能力尤其是对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滞留效果高于女贞,城市主干道植物叶片滞尘能力高于文教区和城市公园植物,受地面扬尘和汽车尾气影响较大;另植物叶际微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叶片易滞留不同类型真菌、真菌孢子及菌丝体等,且两种植物因叶片革质更适宜菌丝体生长,此外女贞叶表皮还易镶嵌一种表面均匀褶皱的真菌孢子,微生物丰富度城市公园 > 城市主干道 > 文教区,湿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呈现积极影响;高通量测序下不同季节的冬青和女贞植物叶际细菌群落差异显著,春季植物叶际细菌丰度最高,夏季最低,两种植物叶际细菌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且同一功能区两种植物共用一个核心微生物群,另外受地面扬尘污染严重的城市主干道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两个功能区差异明显.本研究结果证明城市不同功能区典型绿化植物叶表面颗粒物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驱动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介导的氮代谢途径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微生物群落与氮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微观水平上扩展对氮代谢途径的理解.然而,微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使得基于分类学的方法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功能性状影响着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将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土壤微生物能更好地说明氮代谢途径的特征.因此,本文选择5种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包括黑土(黑龙江哈尔滨)、暗棕壤(吉林长白山)、黄棕壤(湖北武汉)、红壤(福建福州)和砖红壤(海南乐东),利用可以量化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森林土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氨同化、硝酸盐异化还原、硝酸盐同化还原、反硝化、硝化、固氮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细菌序列在宏基因组文库中占主导位置,占所有序列的98.02%,且所涉及的几种氮代谢途径在细菌中都被检测到.5种森林土有着相同的氮代谢途径特征,即氨同化是细菌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氮代谢途径,每百万个带注释的细菌序列平均检测到2830个氨同化途径的功能基因,固氮和厌氧氨氧化代谢途径检出频率较低,每百万个序列分别只检测到28.3和10.7个功能基因.不同森林土壤中同一氮代谢过程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参与,且负责整个氮代谢途径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998.
论文以水循环发生巨大改变的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以及黄河中游地区的水文数据,通过水循环系统的概化、子流域划分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黄河中游地区以及各个子流域水储量变化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近10 a,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以年均3.79 mm等效水深的速度增加,而引起水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径流损失量减少,年均减少量超过2.93 mm等效水深;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的空间变化差异性较大,水储量增加最大的区域是龙门—三门峡区间,年平均增加4.59 mm等效水深,而增加量较小的是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年平均增加2.71 mm等效水深,水储量增加居中的则是河口—龙门区间,年平均增加3.47 mm等效水深。  相似文献   
999.
穆亚丽  冯淑怡  马力  雷昊  袁阳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678-1690
论文基于江苏省淮安市和连云港市沼气池使用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考察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产出供给方程评价农户沼肥还田决策行为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沼气池使用天数越多、户主年龄越小、户主是村干部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及人均承包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沼肥还田,而家庭总资产较少或较多的农户都不愿意选择沼肥还田。控制其他条件,农户沼肥还田可能性每增加1%,单位面积农地产值提高0.07%(10.81 元/hm2),若研究区域沼气池使用户全部选择沼肥还田,单位面积农地产值将提高356.55元/hm2,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的稳健性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目前中国沼肥还田率总体不高且没有规范的沼肥还田管理项目,进而提出鼓励沼气池使用户充分利用沼气池,提高农户沼肥还田积极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杨皓然  吴群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0):1718-1730
生态效率关乎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双重问题,要保证在实现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将环境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产物,成为改善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土地利用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生态,并从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方面影响土地生态效应,分析其影响机理将有助于最小化土地利用成本,最大化土地生态价值。论文运用混合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将CO2排放量作为生态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土地利用转型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江苏省13个城市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生态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以期缓解经济快速增进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O2过度排放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使得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生态低效率;2006—2014年江苏省总体平均生态效率值为0.827,若能够充分利用当前技术水平,资源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在平均意义上可以提高17%;江苏省生态效率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关联性和集聚效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地域不均衡性,纯技术进步是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规模变化的区域差异幅度最大,是构成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