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1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1437篇
安全科学   1541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458篇
综合类   2697篇
基础理论   798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267篇
社会与环境   194篇
灾害及防治   52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A qualitative study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meaning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HS) risk control was conducted among a sample of small businesses engaged in the Australi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wo OHS risks relevant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One risk (falls from height) represented an immediate consequence, whereas the other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represented a long-term health effect. Meanings of the sources and control for these risks were explored during in-depth interviews. Participants perceived the immediate effect, falls from height OHS risk, as being more important in their workplaces than the delayed effect, skin disease OHS risk. The risk of falls from height was perceived to be controllable but requiring a great deal of effort to prevent, whereas there was a fatalistic resignation to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Meanings of risk control for both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and falls from height focused on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echnological risk controls. Organizational barriers to the adoption of technological OHS risk control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952.
煤矿危险源分类分级与预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危险源概念目前尚无准确的理论界定,为此,笔者试图阐明危险源分为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的新观点,提出并说明了对不同类型危险源应采用的不同的辩识与分级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危险源预警思想和模块设计方法。所有这些,对完善安全管理理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3.
静电喷漆工艺应用普及很快,但其生产过程的火灾危险性属甲类。其火灾危险主要在于使用的漆料或有机溶剂,喷漆作业中存在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表面、自然发热等引火源。为防止火灾爆炸发生,要注重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和强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54.
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安全管理中,安全信息综合处理的枢纽,是安全信息管理、安全决策的关键。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的预防控制,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对提高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深圳市龙华镇为中心的324km2正方形区域为例,以1988~1996年期间的5幅景观遥感解译图为基本信息源,根据不同时段景观元素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系统空间采样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可以解释生态风险的空间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8~1996年,工作区内的生态风险强度不断增加,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南北方向为景观人为改造活动的主方向;沿梅澜和石龙两条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两条带状高生态风险区域,其中龙华镇中心及周围地区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56.
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风险评价是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以某拟建沥青厂为例,利用有关事故统计资料类比分析和世界银行推荐的爆炸危害关系式,对石油化工项目环境风险半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厂发生泄漏事故不会波及外环境,爆炸事故将造成厂区严重破坏并对局地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7.
天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宇  石璇  徐福留  陶澍 《环境科学》2004,25(2):115-118
以天津地区表土188个样点的实测萘浓度以及萘对10种代表性土壤生物的半致死浓度为基础资料,尝试用3种方式评价了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并进行了方法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暴露浓度和毒性效应概率密度函数的重叠面积与联合概率曲线一致地反映出很低的生态风险,准确计算的暴露浓度超过LC50的概率仅为1.67%.结果说明该地区土壤萘的生态风险极低,仅严重污染的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最敏感生物种受害.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3种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58.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它不仅是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拓展、完善和提高 ,而且也是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可操作的方法之一。在回顾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其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从评价范围、内容、对象、方法、结论、性质及指导思想几个方面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59.
NMHC的源特征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储运工程挥发排放非甲烷烃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 ,对比了各类储运设施上NMHC的源特征及环境浓度分布特征。调查资料来自石油与石油加工工业 ,可反映国内NMHC排放现状。结果表明 ,拱顶罐大呼吸 ,储运汽油的排放值为 1 .65kg/t,原油的排放值为 1 .1 5kg/t,柴油类的排放值为 0 .55kg/t,比采用浮项罐时高 97%以上 ,表明控制NMHC排放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是必要的。论证表明 ,实施本指标 ,将使储罐上NMHC排放量削减约 95 %以上 ;油田流程的NMHC排放量削减 66 %以上。NMHC排放值和控制指标将有助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储运工程环境影响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60.
辽东湾湿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对辽东湾湿地采集的 1 6处水和 2 0处沉积物样品进行镉、铅、铜和锌含量分析 ,并用Hak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大凌河口、辽河口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 ,双台子河口及小凌河口等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总的污染程度看 ,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d>Pb、Cu >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