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4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2414篇
安全科学   3431篇
废物处理   238篇
环保管理   2107篇
综合类   7409篇
基础理论   1745篇
污染及防治   818篇
评价与监测   712篇
社会与环境   1160篇
灾害及防治   84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99篇
  2017年   604篇
  2016年   652篇
  2015年   660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1160篇
  2011年   1230篇
  2010年   955篇
  2009年   1021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960篇
  2006年   945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6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12篇
  197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深入分析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目的,结构,实现以及各子系统的耦合,提出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应由区域内多个主要预警中心组成,每个预警中心包括通讯子系统,技术支持子系统,应急风险分析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实现由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2个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现场流量,蒸发,降雨实时信息的收集,数据的传递和接收,预警模型计算和输出,决策管理,后者包括历史数据和区域特征输入,预警模式选择;参数率定等。目前建立预警系统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实时信息的获取和系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相应地,对系统的持续改进也就是要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模型的识别能力,扩展系统的评价与决策功能等。  相似文献   
212.
活性污泥系统动力学模拟方法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现状和污水中氮磷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使得传统数学模型已满足不了目前的要求,需要对活性污泥系统复杂的动力学规律进行有效模拟。文章在综合分析活性污泥动态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3种占主流地位的模型: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这3种模型在污水处理的设计、运行控制和工艺优化等方面各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13.
全球环境变化的系统研究方法浅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总结和分析了数据获取现代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进展,从地球信息科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的系统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14.
浅谈海上油井安全阀及其控制系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实际生产条件,为全面推行海上安全环保、节能与清洁生产,在油井上安装了太阳能安全阀控制系统,对油井生产与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P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评价模型 ,该模型采用动量梯度下降反向传播和学习速率自适应调整相结合的训练学习算法。最后 ,以造纸及纸制品业为例 ,对中国各省市造纸行业的无害化生产能力进行评价 ;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各省造纸行业无害化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我国行业规划、布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6.
铜川新区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生产的城市发展思路,建立了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数学模型。根据铜川新区具有的自然优势,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角度,针对铜川新区的土地容量与人口适宜容量,探讨了将铜川新区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人口适宜的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17.
作者利用五个实验室规模的完全混合反应器进行较长时间的半连续培养,研究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盐的厌氧降解。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内,存在优势菌群的显著差异,因此在不同条件下运行的反应器对抑制有不同的响应。作者引入抑制因子的概念,建立了在氯化钠抑制下乙酸厌氧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同时指出反应器运行条件与菌群组成的联系以及菌群组成的差别对反应器运行状况的影响,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其发展和普及的背后,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淘汰的废旧电子产品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各类资源的短缺也需要从这些富含众多金属元素的废旧电子材料中找出解决办法。从废旧电子材料回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出发,分别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回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并介绍了模型在回收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可以起到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19.
The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PSS) sustainability potential is describ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types of stakeholder relationships and/or partnerships, producing new convergence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a potential concomitant systemic resources optimization.In this perspective, it is argued that the design competencies should move towards those of the ‘strategic design’, thus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 the design of an innovation strategy, shifting the business focus from designing (and selling) physical products only, to designing (and selling) a system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which are jointly capable of fulfilling specific client demands, while re-orienting current unsustainable trends 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ractices.Some examples of PS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using the PSS categories ‘services providing added value to the product life cycle’, ‘services providing final results to customers’, and ‘services providing enabling platforms for customers’. The cases derive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friendly innovation’ yearly endowed prize submissions. The Politecnico di Milano University together with the Bocconi University and Legambiente (an environmental NGO) promotes the initiative in Italy.  相似文献   
220.
九龙甸水库水质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6年-2001年间水质监测数据的灰色系统处理,对九龙甸水库水质进了行中长期预测。结果显示九龙甸水库水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保持稳定,能达到规划的地面水Ⅱ类水质功能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