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95篇
安全科学   847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841篇
综合类   2236篇
基础理论   672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91篇
评价与监测   245篇
社会与环境   368篇
灾害及防治   237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铁改性赤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砷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氧化铝生产废渣——赤泥为原料,采用铁盐改性处理制备了新型羟基铁包覆型赤泥除砷吸附剂.研究考察了吸附剂吸附砷效能、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BET)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铁盐改性赤泥吸附剂对As(V)具有显著吸附效能,在pH为7,初始砷浓度为1mg·L-1,铁盐改性赤泥吸附剂饱和吸附容量为50.6mg·g-1时,除砷率高达99.9%,吸附后出水砷含量可达到0.01mg·L-1以下,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溶液pH值显著影响砷去除效果,吸附机制主要为羟基铁的表面吸附机制;吸附后的吸附剂可通过NaOH溶液再生,脱附率达到92.1%.  相似文献   
952.
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在岩体滑坡的稳定性计算中是最重要的参数,也是最难以确定的。基于岩体抗剪强度是多种因素影响下的随机变量这一认识前提下,本文以西柏坡“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旧址滑坡为例提出了确定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动态反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获得的抗剪强度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分析方法是获得岩体斜坡滑动面抗剪强度的最经济、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3.
北京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居民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宝路  邹骥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209-1214
以北京市空气质量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评价为例,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通过2004年与2007年2次调查,研究了居民对环境质量改善最大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居民对北京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平均最大WTP分别从2004年的83.52~93.48,71.28~84.84元/年,提高至2007年的366.48~399.48,302.52~366.72元/年;最大WTP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分别从2004年的0.28%,0.24%,提高至2007年的1.63%~1.78%,1.35%~1.64%,居民对于工资扣除形式的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环境介质接触程度等因素对居民环境质量改善最大WTP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54.
氯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国臣  张虹  张振家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80-182,186
综述氯代有机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降解机理和所需环境条件,以及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能力的可行性;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共基质条件,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构建跗工程菌株,化学、物理和生物联合处理工艺和反应器设备等;表明利用生物技术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55.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过程,是将易损失的NO3--N转化为NH4+-N,而被植物或微生物重新吸收利用,从而有助于湿地沉积物的氮保留.本研究选取石臼漾人工湿地冬、夏两季沟壕中心、边缘表层沉积物,采用高通量测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DNRA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沟壕中心DNRA细菌丰度高于沟壕边缘,分别为(2.26±1.19)×109和(1.22±1.46)×109 copies·g-1.在时间尺度上,冬夏两季样品中DNRA细菌丰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沟壕中心沉积物的DNRA群落丰富度高于沟壕边缘.所有样品中占比最高的DNRA属为Caldilinea(69.75%±3.64%)、Anaeromyxobacter(66.41%±1.19%).Caldilinea属在夏季样品的占比(39.78%±5.15%)高于冬季样品(29.98%±0.57%),而Anaeromyxobacter属在沟壕中心的占比(35.14%±0.83%)高于沟壕边缘(31.28%±0.76%),且小沟(34.33%±1.40%)高于大沟(32.08%±1.33%).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表明,DNRA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DNRA细菌丰度与有机质(TOM)、碳氮比(C/N)和含水率(MC)显著相关.本研究揭示了人工湿地沉积物中DNRA细菌的丰度、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6.
Based on the soil moisture data from the locating experiments from 1986-1990, and using the water balance method, th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state in the fiel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ways for improving water condition in dryland of subhumid by dr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 low precipitation satisfying ratio of 42.9%-58.8% appears in the grow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yield,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the water that was stored in deep soil layer in the previous rainy season. The filed trial results showed that tillage in the summer fallow period,straw cover, soil moisture regulation with adequate fertilization, crop rotation and proper croppingsystem could be the efficient way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condition,and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water resources(both precipitation and soil water) in the winter wheat field of dryland.  相似文献   
957.
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制备了α-Bi2Mo3O12和γ-Bi2MoO6可见光催化剂,并用XRD、SEM、和UV-Vi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试样的结构和性能,最后以氯胺磷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它们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在pH值较低时产物为α-Bi2Mo3O12,pH较高时产物为γ-Bi2MoO6,并探讨了不同产物的形成机理.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γ-Bi2MoO6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α-Bi2Mo3O12;在氯胺磷初始浓度较低时,γ-Bi2MoO6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γ-Bi2MoO6对氯胺磷的降解效果优于中性条件.  相似文献   
958.
    
When adding sufficient chlorine to achieve breakpoint chlorination to source water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high concentrations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 may form. If N-nitrosamine precursors are present, highly toxic N-nitrosamines, primarily 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 may also form. Removing their precursors before disinfection should be a more effective way to minimize these DBPs formation. In this study, zeolites and activated carbon were examined for ammonia and N-nitrosamine precursor removal when incorporated into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rdenite zeolite can remove ammonia and five of seven N-nitrosamine precursors efficiently by single step adsorption test.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was evaluated by simulation of typical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using six-gang stirring system. The Mordenite zeolite was applied at the steps of lime softening, alum coagulation, and alum coagulation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sorption. While the lime softening process resulted in poor zeolite performance, alum coagulation did not impact ammonia and N-nitrosamine precursor removal. During alum coagulation, more than67% ammonia and 70%–100% N-nitrosamine precursors were removed by Mordenite zeolite(except 3-(dimethylaminomethyl)indole(DMAI) and 4-dimethylaminoantipyrine(DMAP)). PAC effectively removed DMAI and DMAP when added during alum coagulation. A combination of the zeolite and PAC selected efficiently removed ammonia and all tested seven N-nitrosamine precursors(dimethylamine(DMA), ethylmethylamine(EMA), diethylamine(DEA), dipropylamine(DPA), trimethylamine(TMA), DMAP, and DMAI) during the alum coagul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59.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这一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对事故处理处置应变能力,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其应急监测能力,意义十分重大.环境应急监测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应急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60.
从自然演化、人类活动、科学发展角度分析污废水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天然水体溶液性质的影响,发现人类迁徙的城镇化以及工农业生产的效率约束导致污废水与天然径流之间的矛盾,使生态水体呈现出由地表纯净水向水质污染方向的功能转化,扰动了元素/化合物在地球表面或水体界面的离心与向心迁移的平衡,明确了水体界面或水圈作为物质地球循环中转站/转运站的原理机制。隐藏在各种水处理工艺原理中的物理、化学、物化、生化等丰富功能能够解决中转站中所积累的矛盾,所以,集合溶液性质与污废水处理工艺原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技术应用将构成更加完备和潜在的水工业,所提出的水溶液性质概念同样适用于给水与纯净水的生产与管理。针对有毒/难降解的工业有机废水,如煤化工行业焦化废水,在前端工艺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需要把产品资源回收、性质互补利用、水量循环机制作为共性目标,把低能耗与物耗、关键污染物去除以及明确环境风险归趋作为污染控制工艺选择的依据,同时要求全过程产生低的二次污染如碳排放等。基于水溶液性质的改变及其过程演变的探究将拓宽水污染控制的工艺理论与技术边界。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水工业全过程追求技术、经济与社会目标的一致,争取得到绿色、低碳、循环等生态目标的响应,即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