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28篇 |
免费 | 616篇 |
国内免费 | 92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05篇 |
废物处理 | 65篇 |
环保管理 | 1325篇 |
综合类 | 4229篇 |
基础理论 | 638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326篇 |
评价与监测 | 1789篇 |
社会与环境 | 1067篇 |
灾害及防治 | 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249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201篇 |
2017年 | 302篇 |
2016年 | 377篇 |
2015年 | 426篇 |
2014年 | 410篇 |
2013年 | 530篇 |
2012年 | 671篇 |
2011年 | 665篇 |
2010年 | 478篇 |
2009年 | 453篇 |
2008年 | 382篇 |
2007年 | 591篇 |
2006年 | 584篇 |
2005年 | 538篇 |
2004年 | 410篇 |
2003年 | 484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31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5篇 |
1972年 | 4篇 |
1971年 | 4篇 |
197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01.
白洋淀水生食物链BHC、DDT生物浓缩分析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为了评价BHC和DDT在水生食物链的生物累积放大效应,对白洋淀地区端村水域生态系统水生生物对六六六、DDT的富集沿食物生物营养等级而递增的规律性较强(当年生鲫鱼例外),水体,底泥水生维管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当年生鲫鱼及2龄乌鳢体内六六六残留量分别为:0.3μg/L,0.7μg/kg,19.0μg/kg,30.0μg/kg,60.9μg/kg,17.2μg/kg、110.7μg/kg,DDT 相似文献
902.
福建省长汀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点,据调查,这与近年来长汀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03.
在秦岭火地塘林区选择2个闭合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流域出口径流及支沟集水区溪流水pH值及水化学成分进行了8 a的测试,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就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径流pH值在7.1~8.4之间,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总体上水呈弱碱性;NO-3浓度春季和初夏较高,NH 4冬季和初春较高,PO3-4冬季与夏季较高;K 浓度春、秋季较高,Na 浓度则9月最大,8月最小;Ca2 浓度以6月和10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19.4~44.3 mg·L-1,Mg2 则3月较高,年内变化范围2.18~5.25 mg·L-1;Cd浓度随季节的变化以1~4月较高,Pb浓度12、1月较高,但Cd、Pb均以秋季较低,年内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326 5 μg稬-1和0.217~3.886 μh稬-1;Mn浓度5、12月较高,Fe浓度春季较高,Zn则以3、8月较高.林区径流水质属Ⅰ类,相对而言,水质随季节的变化以秋季较好,冬、春季较差. 相似文献
904.
合肥市的环城水体没有天然补给水源,极易引起水体污染,开展生态补水工程很有必要。由于水资源紧缺,拟采用中水补水。选用一维河道稳态水质模型及均匀混合水质模型研究了不同量的生态补水对银河、包河、雨花塘水体影响,以及流动后对南淝河亳州路桥一长江路桥段的影响,评估了生态补水工程的可行性,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生态补水量。 相似文献
905.
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资源,使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着国际LUCC研究计划的进展,各国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对西安市以往五年(2000-2004年)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建立灰色系统动态GM(1,1)模型,预测2005—2010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状况,尝试计算西安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简称生态损失),用一种直观经济指标-货币来反映这种生态损失。预测2010年西安市生态损失为331、84×10^6元。 相似文献
906.
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为研究区,以2009年、2014年、2019年为研究时点,以2009—2019年为研究时段,按照思想缘起、理论基础、实证演绎、提升路径的研究思路,建立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9年,重庆西部片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水平不断上升,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子系统韧性在时间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差异明显:自然系统韧性与人类系统韧性分别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和“东西部向中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居住系统韧性与支撑系统韧性则分别呈现出由“低值点缀分布”逐渐过渡到较为均衡和“普遍均衡、高低值点缀”的空间格局;社会系统韧性表现为“西部增强、东部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借助障碍度模型对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及不同区县面临的主导障碍进行诊断,根据结果将重庆西部片区划分为单一主导障碍型、双重障碍型与三层障碍型三种类型,据此设计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差异化路径,以期打破重庆西部片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韧性提升的多重制约。 相似文献
907.
908.
通过14年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采用连续自动采样实验分析方法,介绍了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布设、连续采样监测技术及其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09.
910.
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