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1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51.
Thi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to educational support staff (service worker) in schools. In this research, 803 injured workers registered in 2015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ir gender, age, work experience, school type, work type, accident type, agency of accident, nature of injury and injured part of the body for each occupation. The workers were classified into after-school instructor, custodian and cooking staff. Accidents occurred mainly due to slips (35.6%) on floor/stair or contact with high temperature (18.1%). Also, the workers mostly fractured (41.2%) or had burns (19.3%) on their leg/foot (37.1%) or arm/hand/finger (29.8%).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ifference in characteristics and injury pattern of injured persons for each occupation type, addressing the need for customized preventative measures for each situ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a baseline in devising policies and guideline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s of service workers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652.
为研究危化品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事故地点周边居民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设计预疏散、疏散、返程3个阶段对漳州古雷“4·6”事故居民的行为反应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对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40组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变量组,选取20组典型变量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人群和有疏散经历的人群在疏散中表现的更冷静并且传递信息的意识更强;口头通知在众多疏散通知方式中对疏散的效果最好;有异常感知的人群在疏散中惯性行为更明显,耐心更差;性别和家庭人口数量差异对于人群的疏散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3.
佟瑞鹏  赵辉  崔鹏程 《安全》2019,40(9):35-40,6
为了探究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其影响关系,基于"4M"理论和事故致因"2-4"模型,识别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确定模型框架,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对2007~2017年426起事故进行关联规则挖掘,采取路径分析与重要度分析,构建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致因模型。结果表明:施工单位内外部原因共同引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外部原因来源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勘察设计单位的安全管理缺失,而施工单位内部影响因素中,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因素、不良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无效的安全监管和作业层安全素质及能力不强是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施工程序和技术方案存在缺陷,根源原因是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安全素质及能力有待提高。该模型系统展现了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54.
崔向兰  张翔 《安全》2019,40(9):46-50,6
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屏障理论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编制事件时间链图,完整还原事故发生经过,并通过屏障辨识及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和工具。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655.
基于FRAM-AHP法的公务航空飞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利用改进后的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对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系统和量化分析。建立了功能共振事故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功能模块上游功能输出和下游功能输入端的表型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权重来识别上下游主要的表型,从而找到功能模块间的失效连接,确定事故主要原因。利用该模型对某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为公务机场保障能力不足、机组疏忽大意、飞行部教学训练大纲缺失、飞行部QAR译码能力不足、机务航前检查不足、机组起飞决策不当等。研究表明,FRAM-AHP法可以为公务航空飞行事故进一步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6.
张玲莉  王保云  王婷  蒋茂林 《安全》2019,40(10):9-14
本文首先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场所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场所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学校、宗教场所、体育场所、街道、歌舞娱乐场所、地铁站、公园、大型商场等人群容易聚集场所的事故高危点。然后对楼梯、过道、坡面、桥梁、出入口、地下通道等高危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高危点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高危点的危险度。本文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能够为人群聚集活动的安全预案制定、高危点识别、安保人员设置等提供客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657.
为探究如何提高地铁车站应急疏散的效率,以我国近十年来地铁常见事故类型统计为基础,在事故风险分析的前提下,利用风险矩阵和元胞自动机设定应急疏散等级,分析不同事故水平下相应疏散措施。以北京地铁西直门站为实例,使用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构建模拟环境,对高峰时期下站内最短逃生路径进行疏散模拟;按照事故与疏散的响应过程,从预防次生事故角度出发,针对西直门站疏散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踩踏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优化;研究拥堵对疏散进度的具体影响,选取使用率较低的M通道设施,进行不同使用率下的多次模拟,得到最优的疏散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疏散设施利用率、改善应急疏散效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8.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充分考虑和深入分析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各种威胁。然而,目前对于灾害事故等多灾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仍存在描述众多,概念混淆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和补充灾害事故间关系现有的概念和定义,以及相关名词的运用场景,将灾害事故等多灾种情形归纳为灾害事故相互增强、灾害事故互斥削弱、灾害事故互不影响3大类,Natech事件、灾害链、多米诺效应、人为激发灾害、灾害事故集等10小类,并详细阐述其含义,并进一步举出对应的案例;同时,在整理多灾种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对未来多灾种风险分析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59.
为了探究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形成过程及防护机理,基于事故链式理论,以及静电点燃源形成过程和爆炸性环境形成过程这2条并行支链,绘制了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链路;通过事故案例说明了静电事故链路的实用性;研究了静电荷、易燃/可燃物质在外界扰动作用下的特征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静电事故断链减灾模式包括静电点燃源断链减灾模式、爆炸性环境断链减灾模式以及降低事故影响的事故后果断链减灾模式;针对静电事故的各类断链减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为易燃易爆场所静电事故防护提供系统性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660.
A novel mitigation system against hydrogen-air deflagrations in nuclear power plant buildings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through a series of field experiments using explosion vessels of different volume sizes. The mitigation system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vessels, and it comprises flame arrester and explosion air bag. The flame arrester is made by stacking 10–20 sheets of fine-mesh wire screens, and the air bag is connected for holding explosion gas. The successful mitigation mechanism is the sequence of pressure-rise reduction by the air bag expansion, flame quenching by the flame arrester, and the slow burning of the gas mixture sucked from the air bag back into the vessel due to the negative pressure caused by the rapid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r inside the vessel.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mitig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the practical unit size of flame arrester sheet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